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张良论八不可使刘邦辍食吐哺

小标题:张良及时制止封立六国,陈平籍前论楚汉长短

因为此前已许诺捐给黥布、彭越土地,才使得两位最终归汉,如果再立六个,他这么做和项羽大封天下诸侯性质是一样的。

不知此举是否妥当,刘邦心里很乱,越乱越无法安坐。

刘邦便令石奋准备食物,先吃过饭再说。

刘邦准备吃饭,石奋自觉退到外面,恰好看到张良从外来谒见。

石奋知道张良的特殊性,刘邦曾跟他说过,只要是张良来,不管他刘邦在做什么,都要通报。

石奋便引张良进见。

刘邦见进来的是张良,立刻放下碗箸(筷子),心中之事不吐不快,“子房上前来,有客为我计桡(削弱)楚权,如此我才有食欲,石奋,快,速速为子房准备碗箸,一起进餐。”

刘邦见到张良,首先想的是郦食其的计策,总觉得有些不妥,但说不上来欲趁机询问一下。

于是刘邦将郦食其所谋划之言具告张良,“于子房何如(子房以为如何)?”

张良闻言,叹道,“谁为大王画此计者,大王事去矣(成不了了)。”

汉王刘邦面上微惊,虽然心有准备,但听张良如此说,还是微微一惊,“何哉?”

张良对曰:“臣请籍前箸(筷子)为大王筹之。”

刘邦立刻做出一个请的手势,起身为张良腾空。

张良以箸(筷子)为工具,为刘邦讲明道理,“昔者商汤伐夏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揣度,料定)能制桀之死命也,今大王能制项籍之命乎?”

刘邦这次毫不迟疑道,“未能也。”

开玩笑,现在人家将自己围困在荥阳,切断所有甬道,再过一些日子士卒连吃的都没有,那可是死路一条,想反杀项羽,好难。

张良道,“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今大王能得项籍之头乎?”

刘邦摇头,“未能也。”

“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大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

刘邦脸色阴沉下来,“未能也。”

张良接着道,“其不可三也。发锯桥之粟,散鹿台之钱(钱粮都散给穷困之人),以赐贫穷。今大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

刘邦对曰:“未能也。”

刘邦自知项羽不会给自己第二次俘获彭城之货宝的机会,除非杀死项羽。

“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把兵器倒着放,改兵车为乘车),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大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刘邦一想这一点更难做到,灭掉楚,复立的六国恐怕不会一直听从自己的,恐怕兵戈难息,“未能也。”

“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大王能休马无用乎?”

刘邦的脸快绿了,“未能也。”

张良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道,“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粮饷)。今大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

刘邦对曰:“未能也。”

张良依旧说道,“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大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今如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伴亲戚左右),返其故旧、坟墓之地,大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且夫(语气词)楚唯无彊(现在只有让楚不再强大),否则六国立者将再次桡(屈服、削弱)而从楚,大王焉得而臣之?

今大王用兵杀伤数万之卒方定魏、赵之地,岂非得而复失,徒增楚之羽翼乎?诚用客之谋,大王事去矣。”

刘邦一边进食,一边听张良分析,此刻听完,辍食(放下碗筷)吐哺(吐出嘴里吃的),骂道,“坚儒,几败吾公事!”

刘邦对石奋道,“传令,速销印。”

石奋道,“诺!”

石奋传令而去,刘邦的忧愁再次爬上眉梢,“子房可有良策?”

张良思虑许久,开口道,“如用正谋,当坚壁不战,待彭越、灌婴、靳歙诸将于后方袭扰成功,楚必回救,彼时乃汉反击之时。”

刘邦思虑片刻说道,“河北韩信之兵可否调用?”

张良默然许久开口道,“赵地定,可抽其精兵。”

刘邦若有所思,又问道,“可还有?”

张良道,“大王如用奇计,可忘陈平乎?”

刘邦漆黑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一道闪电,照亮一个方向。

浓雾之中如果向导也无能为力,可借助天上的星光,刘邦立刻传陈平离开广武入荥阳。

广武有韩王姬信和樊哙镇守,刘邦还是完全放心的。

陈平火速赶往荥阳,趁夜由小道入荥阳城。

只能说陈平来的非常及时,再晚一点就麻烦,因为项羽在侵夺汉甬道之后,随即亲率主力围困荥阳。

令诸楚将看守汉甬道,项羽、钟离昧、范增等在荥阳城外的壁垒内,随时监视刘邦,防止刘邦逃跑。

如果此时陈平再入荥阳,将非常难。

见到陈平,刘邦先是热情款待,陈平自然看出刘邦的心事,便开门见山的询问。

刘邦这才长叹一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刘邦这一问,问出雄心,这是要定天下,统一天下,如今楚汉争雄,诸侯朝三暮四。

这些诸侯虽小,但如果皆聚集在楚的身侧就是大大的麻烦。

刘邦有一扫天下之志,但迫于楚的强悍,诸侯摇摆不定,刘邦分身乏术,现在汉的力量已经分散。

留在荥阳附近的不多,这才被项羽围困。

陈平直接从刘邦和项羽二人的特点分析,“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天下之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非常吝啬爵邑,士亦以此不愿归附。

今大王傲慢而又缺少礼仪,天下之士,廉节好礼者不来归附;然大王能饶(舍得给)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圆滑而无骨气之人),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诚(如果真能)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听到陈平对他和项羽的评价,刘邦听闻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心里不太舒服,可是仔细想想,陈平说的又很有道理。

如果真的谁能先去掉自己的短处,采取彼此双方的长处,天下一统倒不是一句妄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