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重用降臣起哗然 优势已具却显疲软

小标题:刘邦重用降臣起哗然,关中吃力诱发隐忧

这种对和平日子的期盼,不只是在汉军中弥散,楚军中亦有,只是陈平将这种期盼的气息在汉军中进行无限放大。

持久战最考验耐力,这点陈平心里很清楚,他通过暗战在不断瓦解楚军的内部,不过遇到很强的阻隔,那就是钟离眛。

如今钟离眛在荥阳一带驻守,广武军中走暗战,陈平再无敌手。

在得知灌婴降下彭城且俘虏项佗的消息,第一时间来向刘邦禀报。

听闻此消息,刘邦不喜不忧,反而一脸平静,心中思考,开口道,“立刻回令灌婴,不可乱杀一切项氏子弟;楚上柱国陈婴,乃反秦先行者,为人信谨,需善待。”

言毕,刘邦趁机询问陈平,“先生以为上柱国陈婴当如何待之?”

对陈婴的了解,刘邦只是停留在那位与项梁共同拥立楚怀王熊心的陈婴层面,他见过陈婴,知道其人信谨,

但数年之后,他不知道陈婴有没有变化,或者说有多大变化。

刘邦对陈婴了解并不深,陈平曾在项氏麾下做事,对陈婴的了解会比他自己了解的多,故而在决定彭城降臣如何处理时,优先想的是陈平。

是全部押送至广武来和项羽换人质,还是别的处理,刘邦很慎重,他需要了解麾下人的想法。

尤其是从楚集团出来的人。

陈平略微思量道,“善待之,乃忠臣,如用之,则功臣。”

刘邦点点头,欲下令使灌婴拜陈婴为汉庭将军,诸将坚持认为此举太过风险,尤其曾盘踞南阳的王陵道,“陈婴为楚臣久矣,南方,尤其豫章、浙江一带为楚发源之地,其入江东(长江),如鱼得水……望大王谨慎行事。”

王陵是个直性子,少文任气,眼见刘邦将一员楚国重臣放到江东去,那里是项氏起事之地,这等于放虎归山,万一再闹出一个小山头,很多努力岂不白费。

王陵的见解得到不少汉将的认可,灌婴率军征战,死伤无数,才定淮南流域的南海郡之南,也可以称之为江北(长江)流域,

而江东(长江)流域更为富庶,是西楚的重要粮仓之一,岂能拱手让给一个降臣管理。

刘邦在两种意见中思考,最为了解江东,能稳定江东的肯定是西楚里的重臣,

要想镇住南方疆域,使西楚的发源地成为大汉的粮仓之一,只是靠着武力震慑是不够的,还要配以合适的政策。

事事都靠汉将,力量太过分散。

如果任何地方都靠武力扫除,这楚汉之争何时才能平,天下纷争要想平,心胸就要足够大,

至少要将那片区域上的子弟当做汉子民方可。

刘邦静静的听着他们的分析,直到声音消失,刘邦开口道,“速传寡人令,拜陈婴为江南将军,协助御史大夫灌婴稳定江淮流域。”

刘邦果断下令拜其为江南将军(长江以南,包括章、会稽、庐江郡一带;章、会稽又可称之为江东,后世的浙江一带),

将西楚本来就有的南部区域和西楚吃掉的黥布曾经的区域,收归大汉。

黥布的淮南地盘是被周殷辖制,也就是归于西楚,只是现在被卢绾、刘贾逐一平定,还围困寿春很久,

黥布说来也很奇怪,他没有急着南下收复自己的地盘,反而不断的骚扰淮北。

在项羽的老窝地带折腾!

咱们言归正传,刘邦给灌婴的回信很快传到彭城。

此时尚在彭城外郭内的灌婴正在和诸将商议接收的事宜。

彭城出降后,如何能够牢牢控制住彭城,不再出现项声之事,使得灌婴不得不再渡淮北来击。

灌婴和李必、骆甲等诸将,以及刚击败项声而回的冯敬、华毋伤等将,经过商议,决定以降彭城、虏项佗之威,加汉之怀柔,招降彭城北面的诸城,

刻写一篇恩威并施的招降书,欲散发诸城。

在威上,翟盱自觉向灌婴请战,要求带领燕军打头阵,对付那些不愿立刻降者。

灌婴便使燕都尉翟盱为汉先锋,令丁礼、戴野率军随后向诸城宣示彭城已降,从汉有功。

灌婴的策略初定,便接到刘邦的传令简(竹简)。

得知刘邦欲拜陈婴为江南将军,如能定章、会稽郡封侯,如顺带还能将庐江郡扫平,可位列九卿,坐镇一方。

此消息一出,汉诸将不淡定,他们追随灌婴南征北战,西征东讨,立功十数,竟不及降将十之有一。

怎能不哗然,难以淡定,单宁认为汉王刘邦这么做太过风险,刘邦远离楚地战场并不知晓此地战况,

他主张灌婴当因地而行,可有选择性的执行汉王之令。

本身灌婴就有汉王刘邦给予的特权,在楚地以及淮南战场上,除却太尉卢绾、如今的齐王韩信(曾经的汉庭大将军)可节制外,他灌婴可以便宜从事,不必受任何人的节制。

看到这份诏令,灌婴已经猜到诸般结果,此次在淮河流域,南渡又北击,已经体会到这淮南的不稳定,

尤其是江东的章、会稽两郡,乃楚的根基之地,非兵力所能渗透。

使陈婴为汉将军南下助他,再合适不过,如此他可以抽出身,集中精力扫平泗水郡,彻底断绝西楚的后路。

使得项羽无家可归,此功必然可与正面战场匹敌。

灌婴果断采取刘邦的建议,还分兵给陈婴,这让单宁等老将百思不解。

汉四年的八月初(相当于后世九月),无论西楚后方,还是楚汉交锋的第一前线,都迎来第一个转折点,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汉从彭城大败后的弱势逐渐转变成今天的彊势,自身也消耗不少,

关中的萧何一直兢兢业业,守住后方,输送粮草,很少主动写书信向刘邦诉苦。

在得到灌婴降下彭城的好消息后,广武的刘邦也收到来自萧何的诉苦信。

这是用绢帛书写的信件,刘邦看到后,眉头一皱,立刻对身旁的中涓石奋道,“立刻传寡人令,使群臣诸将即刻至帐来。”

石奋为人有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恭谨,对每个人皆是恭恭敬敬,只是不够言笑,有些严肃,不过他眸光在群臣诸将身上停留的并不长,很快就会停留在刘邦身上。

石奋的眸光看他人很锐利,一些战将见之则避之,可落在刘邦身上则很柔和,如水一样始终没有离开过刘邦。

只要在可见之处,必然精力皆落在刘邦的身上,见刘邦眉头一皱,他便使眼色令待女将几个可以充当传令者的寺人(阉人)唤来。

待刘邦开口,石奋已经将刘邦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传下去。

效率在于命令传达的及时,石奋早已摸清诸将所在军帐,仅仅片刻诸将就汇聚在刘邦的大帐内。

刘邦道,“楚汉连年交战,关中曾有大旱饥荒,得蜀汉救济,百姓得活,虽有恢复,奈何关中精壮多出关征战,国库赋税不支,诸公可有良策,缓解此难。”

刘邦与项羽的对峙,至今虽取得优势,但也耗费巨大,三处大的战场,耗费不少粮草辎重,

即便后来韩信在齐地自给自足,然依旧使得关中萧条,国库空虚,故而萧何发言告之。

关中兵力和粮草辎重源源不断的输出,让关中看着像是一个虚弱美人,草原上的狼似乎蠢蠢欲动,这是萧何最担心的,也是诉苦的缘由之一。

单说大战场,刘贾、卢绾一个战场,灌婴、靳歙一个战场,刘邦自己一个战场还是最大的战场;

韩信、曹参是一个流动的战场,虽然现在自给自足,然之前耗费巨大;代地陈豨一个战场;

张苍、张耳一个战场,即便张耳为王后赵地现在自足,也有不少汉将在赵地、河内驻守,是个独立军团,消耗大汉后备军资,自己能解决的终究是一部分;

其余小战场不计其数,数年后,使得关中略显虚弱。

大汉后续虽然很给力,逐渐拖垮项羽,但也使得自己很虚弱,萧何第一次将关中的难处告知刘邦。

诸将对于这种如何筹集粮草辎重不断而又能安民之策,感到头疼,群臣中能够出复国强民之计者,也不多。

刘邦道出心中担忧之后,诸将反而不是很担心。

因为此时广武、敖仓之间的粮草储备足够全军吃数月,但项羽的粮草将尽,肯定耗不过大汉。

即便关中国库空虚,也不是很担忧!

不过每当此时,刘邦便会想起张良。

自张良身体不适而留在关中后,就一直协助萧何坐镇关中,没有在前线。

由于张良在关中的部署和计策,使得北方的匈奴未敢轻易南下。

张良不在,刘邦身边其实依旧不缺人才,但最能懂他的还是张良。

刘邦知晓萧何的性格,一般有多大的难处都会扛着,如今主动叫苦,看来关中后盾之力的确消耗有点大。

兵力多是好事,但也有另一个缺点,即粮草辎重的消耗非常巨大,数个战场都要输送粮草辎重,这路上本身耗损也不小。

率先开口的是樊哙,“此有何言论,唯有战,以战止损。”

刘邦没有说话,只是用眸光看向韩王姬信,以示询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