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八百一十三章 田横大将

汉室风云录 第八百一十三章 田横大将

作者:来不及先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0:05 来源:笔趣阁

城阳果然告急,甲士喘着粗气将田横突然从城东突袭城阳之事简要汇报。简言之,田横在恒楚出城与田光、田吸纠缠时,田横突然袭击城阳。

此时的田假更加慌张,看着恒楚道,“皆怪寡人鲁莽,如今城阳将不保,相国当如何,寡人一切听从相国之举。”

恒楚没有任何犹豫,下达命令,“回援城阳。”

留下断后的本是步骑混编,很显然恒楚早有准备,他没有按照常理出招,而是让重骑兵留下断后,率步骑迅速回援。

恒楚引军回,那些重骑兵的作战情况立刻发生变化,不再是杀敌为主,而是拦截,阻止齐军追击。

此支重骑兵乃恒楚自跟随项羽后不断完善和发展出来的一支精锐骑士,各个胡服短甲,一队兵刃为长剑,一队兵刃为长矛,一队为弓箭和长剑皆配备。

不仅恒楚对这支重骑兵爱护有加,项羽更是较为关注,特为这些善骑射的猛士配有金属甲。

在残阳下,闪着幽幽青色的青铜铠甲所携带的威势,让田吸步军滞步不前。

步军一旦结阵,三米长的矛、戈、钺、铍等长兵刃组成兵器之林,重骑兵的冲杀就会受到很大的阻隔。

可一旦步军阵型被冲散,情况会立刻发生变化。

弓弩的射杀让步军短时间出现混乱,一旦有机可乘,那持长矛和长剑的骑士立刻冲上去,一旦步军缓缓恢复阵型,立刻纵马逃出。

如此三番五次,让田吸非常的愤怒,“数千齐军竟被一千重骑拦阻。”

田光引轻骑追击,唯有田吸一人怒意难平,然这一千重骑深知他们的任务,并非杀敌而是干扰齐军的追击。

只要可以减缓田吸行军即可,故而他们时而骚扰,时而逃遁。

残阳如血,春风虽柔却化不开那浓郁的红愁,那夕阳下最令人惆怅的还是那拉两万余齐军围困城阳的情景。

残阳的红,温暖的风,却无法使恒楚有一丝的暖意,那紫色齐军的红如同紫色的冰云让恒楚第一次感觉到压力。

紫色的旗帜随风摆动,如同紫色的波浪早已将田假和猎虎吓的两腿发软。

恒楚望去,只见田横之军车、步、骑非常完美的配合在一起,正在对驻守城外的五千楚军对持。

在两者的一片空地上,那青色的小草已经被染成红色,东倒西歪的躺着已经失去生命的士卒。

残破不全的旗帜在想恒楚宣告,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多么惨烈的激战。

好在城阳尚未攻破,还有击退田横守住城阳的可能。

恒楚心里非常清楚,一旦失守欲夺回就难矣。

恒楚换成巢车,远远向田横军望去,只见田横将轻步兵在前,各个手持弓弩,或肃然而立,虽为身未披甲,却更加有利于随时弯弓射箭。

或成单膝跪射状,身披紫色战甲,手持弩箭,只要一声令下,那弩箭冲天而起,似乎要将那残阳射落。

立射轻步兵在弓弩方阵外围,随时准备发射弩箭的跪射轻步兵在阵中心。

重步兵则在轻步兵后,各个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刃,或戈,或矛,或铍。

军两翼则为车兵,各个单辕,驾四马,如今近距离观察,可见一乘有三甲士,其中御手身披铠甲,肩有紫色披膊,且披膊长至手腕,将整个手臂罩住,手有护手甲,颈部有颈甲防护,腿部则缚有胫缴。

车上另外两名甲士,每人配有两套柄长为三米的矛、钺(类似于斧),或刺,或砍,除此还有两套弓弩。

远以弩箭射击,近则以矛钺格斗,两名甲士皆神勇异常,眼眸中的杀意若隐若现,随时准备着随战车向楚军杀来。

在战车的周围居然配有步卒八人,可谓兵车一乘乃甲士三人,步卒八人,六乘一组,三组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

车兵之外,则是骑兵,皆胡服短甲,没有披膊,利于骑射,重骑兵在右,轻骑兵在左。

重骑兵居然一律皆为金属铠甲,持长矛、长剑,杀气外放。

左侧的轻骑兵,或着皮甲持齐弩,或不着甲而手持弓箭。

军队的后方则是装备有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的攻城兵。

看到田横军如此的装备和组合,恒楚倒吸一口凉气,这不仅装备精良,如此排兵布阵已尽显田横作为齐国大将的兵法大家风范。

更令恒楚震惊的是秦末之际,车、步、骑分编已趋于成熟,车、步的混编已不多见,如今在城阳城下居然再次看到车步混编情景,心中竟然有一丝丝的不安。

在作战时,战车和步兵常常配合,步兵与战车协同,既能掩护战车的安全,又利于在战车的冲锋掩护下,扩大战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但这多为兵车与步卒两种兵种的协同而非混编。

如今看到田横如此做有些不安,一旦城外守军被打破,那么后方的攻城兵便会立刻下城阳。

此刻城阳的守军仅有三千,在恒楚准备引兵援助田假军时,布置五千精锐楚军驻外,城内则是三千精锐留守。

再查看其骑兵,更令恒楚面有担忧之色,重骑兵居然一律的金属铠甲,这在如今灭秦之后各**队尚未完善之际,是稍有的显现。

如今初建之国,无论是重步兵还是重骑兵,或为皮甲,或为石甲,能身穿金属铠甲者多为校尉级别以上的战将。

作战时编组,乃于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成而成,组成更加大规模的作战军队,常称为部曲制。

秦时,凡有战,乃太尉和皇帝商榷任命一人为上将或大将为三军统帅,此三军常称为楼船、步军、车骑。

在大将之下,大将、太尉或护军都尉再一同商榷(为大将者常升为太尉),根据作战需要和总兵力分设若干将军,即前、后、左、右四副将以及裨将军,

裨将军乃辅佐大将作战,地位或高于四副将,或平级。

这每个将军则统率若干个部,部的长官乃校尉,即一部一校。

校尉之下又设若干个曲,曲的长官乃军侯,即一曲一侯。

曲下则为平时军队的编制。

以步兵而言,千人设二五百主,又称千人或千夫长,下设二个五百主,各统领五百人。

五百主下设百将,每百人有一百将,共有五个百将统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