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只闻将令不知有汉王?

小标题:后到未必输先来,人心不平看君王

枞公之言,乃刘邦之意,诸将听完心中惊讶,这汉王对韩信真客气。

如果汉王亦是此言,那么这军法铁定如此,今后恐怕要唯大将军号令行。

或许是有所羁绊,行军速度快很多,又是一天旭日东升时,营寨外马蹄声脆,旌旗梭梭作响。

一支军队悄然至营寨外,人不喊,马不叫,着实令人吃惊,这支军队的统帅自然是加速赶往废丘的刘邦。

不过更刘邦吃惊的是营寨内军纪严明,巡察人员早早发现刘邦的这支军队,立刻将他们挡在寨外。

瞭望台上的士卒传来一句令人咋舌的话,“来将何人,请速速退离,勿有大将军令不得靠近一箭之地,否则弓箭侍候。”

内史周昌喊道,“汉王驾到,速速打开辕门。”

那瞭望台上的士卒居然毫不犹豫道,“汉军只闻有将令,不闻有汉王。”

闻言,周昌大怒,“大胆,将令亦是汉王之将令,速速开辕门,否则……”

嗖!

一支箭射在周昌的面前,周昌浑身汗毛倒竖。

没想到,完全没想到,这甲士居然敢以弓箭射他,周昌怒道,“好个韩信,给吾等着。”

周昌大怒,拍马回报前军,张耳和周苛闻言震惊,不知何时这汉军居然连汉王之令皆不听,周苛骇然道,“岂不叛乱也?”

张耳摇头,“军中只闻将令倒非特有,昔日陈馀曾训练过一支奇兵,只闻将令,不闻君命,不如先禀告汉王。”

周昌笑道,“不必……好个不闻君命,吾倒要看看。”

周昌率数奇纵马至辕门前,“吾乃御史大夫周苛,大王就在不远处,速速打开辕门。”

士卒依旧还是那句话,“军中只有将令,无有御史大夫,恕末将恕难从命。”

周苛没曾想他这个三公之一居然被一兵卒阻挡,这韩信还真的敢如此治军。

周苛回去立刻与张耳商量,一致认为当立即报于汉王来处理。

张耳道,“不曾想,韩信治军如此严厉,张耳愿亲往一次。”

周苛劝道,“没用,还是待汉王来。”

张耳道,“不必汉王亲往,枞公能进,吾张耳亦能进,定请韩信辕门外迎接汉王。”

张耳再去营地,周苛立刻回报汉王。

群臣诸将闻言,震惊,一下人声鼎沸,最气愤的莫过于太尉卢绾。

卢绾是和汉王关系最特别的一个,他总是能有意无意的揣测到刘邦的心思,或许是太能了解刘邦。

卢绾是勃然大怒,破口大骂,“胯下小儿,真可恶,大王,吾卢绾亲自去,吾为太尉,汉军不敢阻拦。

待吾将韩信抓到大王面前,听候发落。”

靳强补充道,“太尉所言极是,实在太猖狂。”

沛嘉亦道,“韩信昔日卑贱,今大王尊其为大将军,才打一场胜仗,废丘尚未攻克,竟然摆起大将军之威,有负大王之恩。”

汉将尹恢请命道,“然也,吾愿请兵捉拿韩信,听候大王发落。”

刘邦听闻韩信治军如此之言,眉头微微一皱,心神有些飘然,待回过神却听诸将在不断攻击韩信。

汉将军尹恢更是请命要捉拿韩信,刘邦嘿嘿一笑,“胡闹,寡人既已授权韩信重申军法,授大将印,岂是儿媳,即是如此,就依照军制行事,先行通报。”

卢绾依旧愤愤不平,“大王太宠溺韩信,当重重责罚,以示大王威严不可犯。”

刘邦脸色一沉,眸光一寒,卢绾立刻闭嘴不言。

军法不言难以如臂驱使打胜仗,兵法有云,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君不知兵事,横加干涉,那是灾难。

可军法太严,又是君王所不容,谁喜欢一个不听己言的部下,恐怕无人。

营寨外一人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数命骑士,为首的这人自然是张耳,他含笑道,“吾乃汉王使者,汉王就在壁垒之外,速报韩将军。”

有的时候一句话可坏事,一句话可成事,张耳不再报自己乃恒山王,而是汉使,作为汉使,其兵卒不敢阻拦。

无论在何军中似乎皆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使者,无论是传令使者,还是两国之间的往来使者,皆有先禀报后通行的道理。

如果拿朝中的官职来压士卒,那是愚蠢的行为,在军纪严明,军令如山的军中士卒只知有将令,岂知有百官。

张耳入营寨,韩信得知后立刻出营,以迎王的礼节拜见张耳。

张耳道,“大将军,汉王将到。”

韩信虽是大将,但对汉王还是非常敬重,立刻道,“不知汉王已到,罪过,信立刻去辕门迎侯。”

待刘邦率文武群臣入营寨,诸将看韩信的眸光极为不善,那眼神中有着一丝恼羞,恼这个胯下之子何德何能竟能获得汉王如此厚待。

成为汉将理应感恩戴德,如今却耍其大将军之威,连汉王之军亦敢拒之辕门外。

卢绾斜眼看韩信,周苛眉宇之间有怒气,周苛是御史大夫,他最看不得有人对汉王不敬。

夏侯婴面无表情,看不出喜与怒,但他心里最是复杂,昔日他可是韩信的恩人,在韩信要斩首时被夏侯婴救下,随后推荐给汉王。

虽然首次只是拜为治粟都尉,但那终究是捡一条命,还有一个官职做,大小也是个都尉,比之前的连敖要好很多。

活着才有继续向前走的机会,夏侯婴将其推荐给丞相萧何,萧何三番五次举荐,甚至月下追韩信,这才有韩信拜将之日。

故而在汉,韩信对两个人那是不忘旧恩,先是夏侯婴,后是萧何,尤其是萧何。

现在诸将对韩信颇有微词,他这个初荐之人自然也心中微动,并非怕累及自己,而是心中有难言。

枞公和张耳站在一起,此二人先入营,早已知道韩信军中的严明,此刻是一言不发的守护在刘邦身侧。

在群臣诸将中只要一人一直云淡风轻,那就是张良,张良随从汉王一直是个若有若无的存在。

群臣诸将常不见张良,偶尔出现在刘邦身边就会有妙计献出,即便是唠家常,那言辞总也透着妙用无穷的哲理。

最令文臣欣喜的是听张良之言,慢慢从中悟出很多为臣之道,诸如举荐之道,对于有才能而又知恩之人,给予大力举荐,对于有才能不知恩者,仅仅给予引荐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