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吕布传奇 > 第二百七十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众人的合力商议下,关于治理郡县人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吕布决定在军议解散之后,马上就去蔡府拜谒蔡邕,劝说蔡邕无论如何也要帮自己一把。 ( . . )

既然人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就是粮食的问题,如今吕布帐下有十数万带甲之士,每日花费的粮饷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得以有效的解决,除去自己带来的五万并州老卒,那些新加入的各郡新军和羌兵恐怕不愿帮他打仗了,所以吕布现在必须解决掉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粮食,吕布就想到了当年曹操入驻兖州时所用的屯田制,所谓的屯田制就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其制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而民屯和军屯就是狭义的屯田了。

以军队戍边屯田,在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在文帝执政期间,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武帝时,大臣赵充国建议屯田於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花人力,乃一举两得之构想,但这两百年来,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没有得到大力的实施。

直到曹操镇压管亥的黄巾余孽时,其谋士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后,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流民,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朝廷,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成组,由朝廷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

吕布在夺得武都后,也采取了这个方法,他当时的初衷就是向试一下这个方法在西凉可不可行,如果可行,他便在陇西四郡大力实施,不过不行他再想别的办法。可是如今时不与他,已经没有机会在拖下去了,于是便把当初曹操在许都的屯田制给帐下幕僚说了出来。

吕布一语言罢,帐下的谋士以及颇懂民制的武将都错愕的布,他们心中都同时在想,这还是他们的主公么?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吕布么?居然能想出屯田制这个办法,当真是出人意料之外。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吕布皱了皱眉,不悦的扫了一眼帐下的文武:“我说诸位,你们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样的眼光,难道我说得不够详细不成”

按道理来说,西凉虽是贫寒之地。但是大山河流孕育了不少肥沃之地,这屯田制正好得以施舍,虽然可能没有曹操在兖州和豫州的屯田理想,但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建议。

“主公啊我的好主公,你当真是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不过在下有一个疑问,这真是主公想出来的?”郑浑作为吕布的首席民政长官。当然知道这屯田制的好处,这样做,足以让每年的粮食往上翻一番,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没粮食了。

陈宫抚须大笑:“从此以后,在下要重新认识主公了,虽然自古以来都有屯田之说,但是都没有得以实施,为何?都是担心效果不佳,反而劳民伤财,不过今日主公所提出来的屯田制,亦足以载入史册,千秋传承!”

贾诩叹道:“如果成功,一年可收获百万斛,使军粮不再短缺,主公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纵然吕布脸皮再厚,纵然吕布杀敌近万,此时也不由得面红耳赤,当下干咳两声:“这都是本将闲暇时所想,并有没什么。”

“想法虽好,可是如何实施?如果没有成功,我们又该怎么办?”程昱依然一语直戳要害,补刀之计,使得淋漓尽致。

吕布仿佛知道他会这么问,缓缓解释道:“我们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这样就可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百姓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他们已经很满足了,此乃“分田之术”

吕布顿了顿,接着说道:“文公,你可以在四郡选拔屯田之才,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给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让他们自行耕作生产行军所需粮食,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随宜开垦,且耕且守。”

程昱想了半刻,觉得完美无缺后,这才拱手赞叹:“主公,仲德拜服,如果此制得以实施,这是陇西四郡百姓的福气,主公的功德,足以名留青史”

帐下文武都同意的点点头,表示赞同程昱的说法,吕布的这个屯田制利国利民,当真是大功一件。

吕布也不习惯这样被他们赞扬,当下连忙岔开话题:“人才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现在就剩下军饷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吕布虽然不愁吃也不愁穿,但也不是很有钱,虽然他仍然爱钱,但吸取了前世的教训后,他并没有做出再克扣士卒军饷的事情,到该发放军饷的时候,他都会按军功发放,并没有贪墨,前年有一个校尉贪墨士卒的军饷,被吕布查到之后,被他亲自斩杀在辕门以儆效尤,从此之后。在并州军内再也没有此类事情发生,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吕布在军中安插了不少“细作”,一经发现,决不轻饶。

虽然这样做具有有一定的成效,但久了之后也会“细作”叛变,加入到了贪墨之列。所以吕布又想了一个新的办法,那些被克扣军饷的士卒可以到各家将军那里告状。一经查实,“细作”和校尉就会一起被砍脑袋,再杀了一批人后,并州军从此就没有发生这样类似的事件了。

但这样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主要的问题是钱不够发,有些士卒比较勇猛,一场仗下来收割了十多颗大好人头,一颗人头半吊五铢钱,那些校尉将军就更不用说了。为了钱,都厉害得紧呢。

一说到钱的问题,除了少许人外,许多的将领都连忙搓手挠腮,伸长了耳朵,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

高顺起身建议道:“主公,我们可以派遣士兵寻找铸钱的矿物。然后采之存于库房,一旦缺少军饷,便可自行铸钱发响!!”

郑浑浓眉一展:“伯平将军所言极是,这样就不用担心军饷的问题了,杀敌越多,奖赏越多。没钱了我们就自己造,真是不错的方法。”

吕布抿嘴点头,目光投在贾诩等人,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贾诩想了一会,觉得这个办法可行,随即表示赞同,陈宫和程昱也觉得高顺的这个办法是上上之策。可以实施。

见到谋士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吕布也不拖拉,当即下令让高顺全权负责这件事,另外吕布还修书发往金城陇西武都三郡,让甘宁张辽魏延派遣士卒前往深山老林寻找铸钱矿物,一时之间,陇西四郡便开始风风火火的展开了上山下乡的运动。

事情得以全部的解决,吕布心中一阵舒畅,当即宣布解散军议,该回驻地就去驻防,该练兵的去练兵,总之就是八个字,厉兵秣马,整军备战。

“汉升,你留一下,我有要事相商。”解散军议之后,吕布便单独留下了姜叙和黄忠。

等帐中文武走得干干净净后,吕布咧嘴一笑:“汉升呐,蝶儿即将及笄,也就表示她可以进行婚嫁了,我的意思是,那个蝶儿和伯弈家的姜维郎情妾意,你懂我的意思吗?”

黄忠如今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发灰的鬓角中夹杂着不少白发,脸上的皱纹也若隐若现,听完吕布的建议,黄忠抚髯一笑:“武都之战,姜维杀一将阻一将,表现不俗,只是……”

吕布急忙道:“只是什么?”

“主公,姜维并非伯弈的亲子,他能做主吗?”黄忠立即将心中的问题给说了出来。

原来姜维并非姜叙的亲生子,乃是姜叙之兄姜囧的儿子,姜囧在跟随段颍平定羌胡之乱时阵亡,留下其妻和其子由二弟姜叙抚养,自古以来,但凡男婚女嫁都是父母之名,虽然姜维的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尚在人世,姜叙虽为名义上的父亲,但没有权利决定姜维的婚姻,除非姜维的母亲去世。

黄忠是武夫,姜家是汉阳豪族,他们身份悬殊太大,这不容黄忠不担心。

吕布给了黄忠一个放心的微笑:“放心吧,那小子从十二岁开始就有意蝶儿,如今四年过去他还没放弃,足以证明他是真的喜欢蝶儿,至于姜维母亲那边,汉升大可放心,如果没有他母亲首肯,他岂敢向我来探你的口风?而且我和伯弈说过,伯弈表示,只要蝶儿嫁到他们姜家,他兄嫂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像亲女儿一样对待。”

女儿能有一个归宿,他做父亲的并不反对,而且姜家也是名门望族,将女儿嫁到他家有利无害,不过他并没有急着答应,而是犹豫道:“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要是伯约真不错,某就嫁了”

吕布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时,点点头道:“来年开春,我就会对羌族用兵,到时我会调伯弈父子前来,那小子是骡子是马,到时候拉出来溜溜便知!”

黄忠朗声大笑:“主公,你别光想着蝶儿,也想想大小姐吧,她也不小了”

吕布瞪了黄忠一眼,冷哼一声,旋即拂袖而去,留下一脸尬尴的黄忠矗立在帐内。

“难道我说错了什么?”黄忠朝自己疑问了一句,想了半响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当下耸耸肩,健步朝着他的大帐走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