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355章 大幕拉开

明左 第355章 大幕拉开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0:17:57 来源:笔趣阁

这一次围剿蒙山白莲教,新军可谓是全军出动,总兵力高达三万。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能是左梦庚亲自坐镇指挥。

回到蒙阴县后,他在这里建立了指挥部。

待全军营级以上军官都到了后,一场庞大的军事会议在此召开。

“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也许会持续数个月,也可能是一年。希望你们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回去之后也要和下面的士兵说清楚。”

其实论面积,蒙山在整个沂蒙山脉当中并不大。就如同一条毛毛虫,横亘在沂蒙山脉的中间位置。

真正难打的,是蒙山以南的尼山山脉。

之前新军在曲阜的战斗,打的只是尼山山脉的最西端而已。

事实上,真正的尼山山脉,西起曲阜,东至沂州(临沂)。南麓一直延伸到滕县(滕州)、峄县(枣庄),北部一线则到泗水县、平邑县、费县,幅员上千平方公里,山峰无数。

这么大的地域,光靠正规军,都没法完成彻底的封锁。

因此这一次参与作战的,除了新军的八个团之外,还有一万五千多民兵。

这些民兵,有从临清、东昌和安山湖调遣过来的一万一千人,还有蒙阴附近刚刚成立的一千多人的民兵部队。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党还醇、祁彪佳等人开始了行政管理。

针对蒙阴县被破坏严重、人口损失的情况,党还醇等人执行了左梦庚的想法,那就是合村并镇。

将大山里面人口较少、土地贫瘠的村民迁移出来,搬迁到附近比较大一些的镇级安置点。

由县政府出面,给这些百姓们盖了新房,同时分了耕种的土地。

党还醇还借鉴了临清农垦集团的做法,将各个镇的百姓们召集起来,商讨成立了若干个山林公司。

山里土地贫瘠,当然不适合耕种。但山区优渥的自然环境,培育树种、果林、山珍之类的,却再合适不过。

对于县政府的举措,老百姓们普遍不太理解。

好在这一个多月下来,还幸存的百姓不但分到了新居,还得到了足够生活的粮食,又给分配了土地,让他们对政府十分信任。

既然不懂,那就听政府的好了。

现如今,蒙阴县境内已经开始山区的勘探,同时从附近地区吸纳人口。

等到明年开春,针对山区的经营也会陆续展开。

在县政府站稳脚跟后,作训部的人也入驻进来,招募民兵。

得知当兵不但会可以吃粮,而且还有不菲的收入,蒙阴县的青壮积极性非常高。

经过甄别和选拔,最终成立了一支一千一百多人的民兵部队。

和正规部队不同的是,民兵都是农闲时分训练。但训练的科目,几乎和正规部队一样。

他们的武器配备为一部分燧发枪、大刀、长枪等。

至于火帽枪和火炮,肯定是不能分配给民兵部队的。

饶是如此,这些民兵使用的燧发枪,都已经远超明军、后金军使用的火绳枪了。

“接下来,我们将在蒙山、尼山周围建立严密的封锁网。交通要道、城池、重镇由正规部队设卡,村寨、小路由民兵负责。再次强调一遍纪律,无论是正规部队还是民兵部队,绝对不许扰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果谁敢忘了,执行军法的时候莫要后悔。”

柳一元宣布了作战计划,同时也杀气腾腾地做了警告。

新军扩张的太快,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士兵还没有完成彻底的锤炼和改变,还保留了原有的习气。

这种时候,唯有严苛的军法才能防止军纪败坏的情况出现。

而等打过几仗,新兵变成老兵,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再跟上,目前的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消除了。

如果还有士兵作奸犯科,那就是大浪淘沙了。

随着作战计划制定,各部立刻行动起来。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包围网。

整个沂蒙山清剿计划共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蒙山,第二步是尼山。

因此在兵力部署上,围困尼山的部队主要以几个骨干团和大量民兵为主。而围攻蒙山的,则多数为新部队。

目的还是锻炼新兵,使之快速成长。

第一师第三团、第二师第四团组成西集团,由左荣指挥,负责从西面进攻。

第一师第四团、第三师第一团加部分民兵,组成东集团,由茅元仪指挥,负责从东面进攻。

第一师第四团、第二师第三团、第三师第二团组成北集团,由左梦庚亲自坐镇、白小七指挥,负责从蒙阴县为基地清剿蒙山北麓。

第一师第二团、第二师第二团、第三师第三团加上部分民兵部队,组成南集团,由柳一元、左永联合指挥,负责清剿蒙山南麓,顺便建立封锁尼山山脉的北侧封锁线。

这一次的作战和以往完全不同,是要将白莲教彻底消灭的。

因此左梦庚的命令就是,进攻速度要缓,但是要稳步推进。每一个坡、每一道沟,甚至每一颗树都不许放过,一定要反复打扫。

预计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蒙山围剿作战。

…………………………………………

九月初,等的心急如焚的张春终于等到了京畿、山东其他各路援兵,开始了第二次救援作战。

而他们的行动,才刚刚开始,就被后金侦知。

黄台吉亲自领军迎战。

他老奸巨猾,和多铎仅率少量兵马走在前面。而明军对此一无所知,浩大的部队烟尘滚滚,隔着老远就被黄台吉看到了。

黄台吉胆大心细,率军贴着矮山走,渐渐靠近了明军。

张春也非无能之辈,遍洒斥候,同样发现了黄台吉的踪迹。于是六千大军掩杀过来,而黄台吉的身边只有两百亲兵。

这么悬殊的兵力对比,是不是胜负结果已定?

对不起,令各位观众老爷失望了。

黄台吉亲自率领两百亲兵突击,六千多明军竟然被冲杀的溃不成军,立足不稳。等后金的大军赶到,已成掩杀之势。

明军大败而逃,损失多达三分之一。

第二次击败明军的援军,黄台吉干脆将计就计,对大凌河城搞了一次假增援。

后金军士兵穿上明军的铠甲、打着明军的旗号,喊杀着铺天盖地杀向金军大营。

祖大寿在城头看见,喜出望外,立刻率兵出城,打算里应外合。

理所当然,祖大寿惨败。

要不是部将英勇,他本人都要被活捉。

从那以后,大凌河城中众将再无出城作战的想法。

他们已经分不清敌我了。

除非外围的明军能打败后金,否则的话,他们连支援友军的念头都没有。

………………………………

崇祯四年九月的陕西,依旧天干物燥,大地开裂。

放眼望去,黄沙漫天,千里不见绿色。唯有皑皑白骨隐约曝于荒野,宣告这里是一片没有生机的土地。

宁塞县城,此时却有一场酒宴歌舞升平,仿佛和外边的荒蛮无关。

在座诸人,早已喝的酩酊大醉,各种丑态毕露。

唯独主座上一个满脸络腮胡须的将军始终清醒,见酒宴差不多了,便道:“各位从今以后俱是朝廷命官,须知皇恩浩荡,忠义为要。今日回去之后,告诫下面的人,再莫要铤而走险,以遭杀身灭族之祸。”

一群醉酒的汉子纷纷跪倒,嘴里稀里糊涂地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咱都听守备的。”

“贺人龙,从今儿起,你就是我赶三山的兄弟。回头……回头咱们再喝。”

那将军,正是守备贺人龙。奉延绥巡抚洪承畴之命,设宴款待投降受抚的义军首领。

一众义军首领出来,许多人早已神志不清。更有一人实在憋不住了,也不及和别人打招呼,返身钻进了旁边的胡同,放一放水再说。

待他再出来时,同伙们早已走的不见了踪影。

这家伙喝的迷迷瞪瞪,不辨东西,只好努力回忆着路线瞎走。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前面突然火光冲天,同时伴随着无边无际的喊杀声。

这一下可把他三魂七魄吓没了一半,同时酒也醒了。

正不解发生了什么时,迎面涌来好大一群人,各个都十分狼狈。

定睛瞧去,不是旁的,正是各首领的麾下。

那些人也看到了他,一窝蜂似的冲了过来。

领头之人叫张孟金,正是他的部将。

“大哥,狗官言而无信,要将咱们赶尽杀绝!”

那人脸色煞白,头脑有些不够用了。

“怎……怎么可能?”

张孟金大急,吼道:“几路首领全都被杀了,咱们兄弟亲眼所见。狗官埋伏了官兵正在屠营,许多兄弟都没了命。大哥,咱们咋办?”

那人晕晕乎乎的,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

张孟金急了,目露凶光。

“大哥,你不会收了狗官的钱财,把咱兄弟都卖了吧?”

生死关头,这家伙终于清醒过来,忙道:“胡说八道,俺大哥就被官府砍了脑袋,俺和朝廷不共戴天。”

张孟金大喜。

“大哥,狗官不让咱们活,咱们继续造反,杀他个痛快。”

事已至此,这家伙也知道无路可退,只得点头如捣蒜。

“对对对,反了,反了算逑!”

崇祯四年九月,原本投降的陕北义军领袖神一魁再次起兵,攻占宁塞县城。

好不容易平息了一些的陕西农民起义,再次出现了变故。

紧随其后,谭雄起兵攻占安塞县;一座城、一朵云、薛红旗攻占安定;浑天猴攻占甘泉县、葭州;黄友才、刘五、郝临庵、可天飞围攻环县。

洪承畴原本打算转战山西的计划彻底搁浅,不得不再次调兵遣将围剿陕北义军。

中华大地上,陕西、山西、辽东、山东四地,同时爆发大战。

轰轰烈烈的战争大幕,至此彻底拉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