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781章 釜底抽薪

明左 第781章 釜底抽薪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0:17:57 来源:笔趣阁

“统帅,大家都想不通,凤阳可是咱们费了老鼻子劲才占领的,为啥要还给朝廷?”

对于左梦庚打算归还凤阳的想法,新军上下很有意见。

各路将领找到黄三虎诉苦,黄三虎便反应给了左梦庚。

对于下面的民心士气,左梦庚还是很在乎的。

“凤阳占不得啊!”

他语重心长地道:“凤阳是大明的中都,是朱元璋的老家。咱们占着不还,朝廷可是会拼命的。到时候朝廷撇下东北的女真人、西北的流寇,集中全力和咱们打,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解释起来也很容易。

黄三虎一脸恍然,不再有什么委屈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打凤阳好了。”

左梦庚哈哈大笑。

“不拿下凤阳,怎么和朝廷谈条件?正是因为凤阳在咱们手中,咱们才能捞好处啊。”

洪承畴回去了。

左梦庚给出了归还凤阳的条件,他没有办法独自做主,还需要跟钦差商讨。

当他回到归德府的时候,钱士升等人也正好到了。

“这便是左梦庚的条件,该当如何决断,还请各位大人拿个主意吧。”

洪承畴完成了自己的辛苦,接下来就没有他的什么事情了。

左梦庚给出的条件,钱士升等人能够答应,那就平安无事;倘若不能答应,那就沙场上见分晓。

大不了马革裹尸,他洪承畴却也不惧生死。

面对左梦庚开出的条件,钱士升等人踌躇不已。

虽然来此之前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知道两淮地区是保不住了。

可真到了做决断的时候,这些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谁都不想担责。

谁同意了左梦庚的条件,说不定日后就会被翻旧账,到时候脑袋不保。

偏偏麻烦也在这里。

不同意的话,也没有人敢说。

因为一旦不同意的话,那就要同山东开战。

打赢了还好,倘若打输了,项上人头还是保不住。

更何况大家全都门清,基本都不抱有能够打赢的希望。

否则的话,也不会暗示洪承畴去找左梦庚相谈了。

看到这群文官的德性,高起潜气不打一处来。

“各位大人,都说说吧,咱们耗不起啊!”

他们前来的一路上,足足接到了崇祯五道催促的命令。

那位心急如焚的帝王,恨不得他们一日飞到凤阳,将老家给夺回来。

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倘若他们还没有动作的话,说不定下一次过来的就是崇祯降罪的圣旨。

钱士升长叹了一口气,拿出了十分公平的办法。

“众位都有什么想法,咱们匿名写出来吧。”

在座之人,一人一票。是谈是打,各抒己见。最后少数服从多数,非常的合理。

就算最后事情曝光,因为找不到主张之人,所有的罪责也是大家伙共同分担。

到时每个人的背后都盘根错节、关系复杂,互相帮衬之下法不责众,还有脱罪的希望。

大明这些官员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力挽狂澜的事,那是休想。不过要是推卸责任的话,个个都是炉火纯青的宗师级别。

凤阳这边还在等着朝廷的回复。

不过左梦庚判断,朝廷这边没有其他的选择,最终只能答应他的条件。

既然如此,有些事情就可以做在前面。

“这个皇觉寺肆意剥削民脂民膏,肯定积攒了数不清的财富。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把寺里的财产全都给我榨出来。”

左梦庚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情报部两淮司。

郑家达刚刚完成同李自成的交易,为山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此时听到又要搞钱,对付的还是手无寸铁的和尚,着实热情不已。

“我们两淮司人手有限,倘若统帅能调一个营协助的话,属下能把这些和尚的油都榨出来。”

左梦庚哈哈大笑,对于情报部的手段还是很信任的。

郑家达得到了一个营的兵力支持,如同魔王一样冲进了皇觉寺。

寺庙的大门关上,外面看去,里面安详和谐。至于那些和尚们到底有多惨,实在不忍对外人道也。

而除了要搜刮皇觉寺的财富之外,左梦庚还盯上了凤阳的人口。

这段时间因为新军的帮助,还幸存的凤阳百姓着实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可是坏消息传来了。

数十个百姓跑到军营门口,纷纷吵着要见长官。

一个团长接见了他们。

“将军,听说要把凤阳还给朝廷,可有此事?”

团长据实以告。

“目前上面正在同朝廷谈判,不出意外的话,应当如此。”

百姓们听了,纷纷嚎啕起来。

一个老丈顿足痛哭。

“俺们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又要下地狱喽。”

还有一个妇人悲戚哀求。

“将军,你们能不走吗?”

团长听了,不禁潸然泪下。

“老乡们,俺们也不想走。可是倘若俺们不走的话,朝廷誓不罢休,到时大战一起,会有更多无辜的人遭难,还请大家见谅。”

下书吧

一个五尺高的汉子愤愤不平的道:“你们走了,俺们咋办?俺们……活不下去啦!”

团长看着大家,知道这些人都是附近比较有声望的。

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作为代表探听虚实的。

有些话说给他们,很快就能传播开来。

“各位乡亲,倘若大家伙在此地实在活不下去,倒是可以跟着俺们去别地讨生活。”

听到让大家离开故土,乡亲们面露难色。

还是那个老丈想得多了一些。

“俗话说,人离乡贱。俺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去了旁的地方,只怕更加没法活了。”

这一次团长可就不一样了。

“谁说的?”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

“景泰年间这里发生水灾,不少人都离开了。还有人跑到了俺们山东临清,全都活得好好的。再说如今俺们山东各地最缺的就是人手,你们去了之后,只要有力气,还愁饭吃吗?不怕告诉你们,在俺们山东所有的孩子都能读书,一分束脩都不要。凡是新到山东落户的,还给新房哩。”

众人听了,纷纷惊奇。

什么时候他们这样的穷苦百姓,也能被这样待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