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226章 莱阳诸子的新生活

明左 第226章 莱阳诸子的新生活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4:42 来源:笔趣阁

九月,是一个喜人的时节。

天高云淡,艳阳高照。

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金灿灿的庄稼上,整个大地都是一片暖人心脾的金黄色。

这样的色彩下,人的心情便会很好,便会充满希望。

遍布于田野之间,农人们劳作之余的欢歌笑语,就是最佳的写照。

左懋第、沈迅、姜埰、姜垓四人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感受着临清独有的勃勃生机,心绪一时复杂。

加入到了新军中后,四人跟随在黄宗羲的身边学习做事。

回来的路上,他们学到最多的,就是思想宣传。

眼瞅着那些跟随白莲教造反的刁民,在黄宗羲率领政治部的宣传感召下慢慢转变,四个人的感受非常神奇。

耳濡目染之下,四个人对于新军的运作方式,已经有所了解。

待到了临清后,这段时日,他们又见到了李邦华、毕懋康、瞿式耜、张继孟、黄道周等往日里只是听闻、崇拜过的东林诸贤。

然而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这些贤达们似乎不屑于谈论诗词文章,对于家国天下也鲜少有什么高谈阔论。

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忙,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别说他们了,左懋第四人也是如此。

黄宗羲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新人就有所优待,相反驱使他们跟使唤驴子似的,让他们每天都忙的脚打后脑勺。

这种生活和以往四人的闲逸舒达完全不同,刚开始完全适应不了,屡屡出错。

不过十余日后,他们渐渐开始缓过来了,对于工作也不是那么畏惧。

除此之外,四人的着装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从莱阳出发时,他们穿着的还是士子袍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脏掉破损的衣服没法穿了,必须要补充服装。

而黄宗羲扔给他们的,赫然是最普通的新军军服。

几人想要抗辩,黄宗羲指指自己,又指指左梦庚,就让他们无话可说。

连左梦庚和黄宗羲,甚至包括李邦华、毕懋康平素都穿着这样的衣服,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保持高贵呢?

如果要说四人在临清感受到的最大冲击,还是那天的讨论会。

会上所有人的文作和发言,都让四人感受到了一丝丝危险。

“仲及,我们好像进了贼窝。”

姜垓小心地观察了四周,发现没人在近前,才敢说出自己的担忧。

他原以为此地贤达云集,每日请益的话,自己的学问会有所精进。结果几日的感受下来,这些贤达们似乎在准备造反。

左懋第面色凝重。

“当日进入军中,我便有所怀疑。那位左参座连军制都改了,如果不是胆大包天,便是有所图谋。”

他这么一说,其他三人纷纷点头。

有明一朝,军制虽然并非始终如一,但都是朝廷根据情况作出的变动。可新军里面的制度,明显和大明现在的军伍完全不同。

姜埰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

“你们说,这些东林中人原本都是天下仰望的君子,怎么会行此逆举呢?”

沈迅倒是对此颇为理解。

“当今御极以来,东林屡遭挫折,忠臣泣血,江山板荡。外不能御虏,内不能平乱。百姓日益贫苦,多有率兽食人之惨剧。估计他们是对大明失望了吧?”

姜垓忍不住道:“可大明乃天下正统,身为士人,理应规劝君王,奉行正道才是至理啊!”

相比起他们三个,左懋第是思考最多的。

这些时日,他不但悄悄观察黄宗羲等人的言行,也一直都在请教,对于这里的理论了解也是最深入的。

他问道:“可如果君王不奉行正道呢?此前东虏入寇,多少忠臣无辜受冤?从前天下人都认为新君乃是圣主降世,经过这三年波折,也该有所悟了。”

姜埰小心翼翼地问道:“仲及,你打算加入他们?”

对于这些从小饱读诗书的士人来说,造反……永远都是令他们胆战心惊的话题。

左懋第也并非一下子就坚定了信念,而是显得很迷茫。

“当日在莱阳,大来的所作所为,你等可还记得?那时黄太冲说道,穿长衫的才是人,光脚的泥腿子不是人。这句话,令我反思至今。圣人说,为政以德,天下为公。可咱们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圣人之言可曾实现?历朝历代,又有哪些圣君名臣做到了?”

沈迅三人无话可说。

他们都精通史书,自然知晓即便是那些所谓的盛世,真正的平民百姓也活的很艰辛。

即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左懋第又道:“我不知道这里到底能不能实现天下大同,但就我所见,那位左参座也好,其他人也罢,姑且能够做到与平民百姓同甘共苦。只凭此为,难道不值得咱们追随吗?”

说起这个,其他三人都不禁苦笑。

返回临清的路上,因为一直跟随在黄宗羲的身边,三人对艰苦预估不足。可是连续几顿粗茶淡饭吃下来,四人都有点懵。

他们都出身殷实之家,从来吃穿不愁。不说锦衣玉食,但也算得上精美。

新军里的饮食,在他们看来,虽然管饱,但只能算是糟糠。

前面几天,四人甚至食不下咽,饿的神志不清。后来繁重的工作下,体力极度消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才慢慢接受了那些粗简的食物。

他们原本以为,这是征战在外,所以才会如此。

可等到了临清之后才发现,左梦庚、黄宗羲等人的饮食依旧如此。

看到食堂里所有人的饭食都是一样的标准,那个场面让四人久久无法忘怀。

古往今来,多少圣贤留下了金玉良言。然仔细追究,即便是这些圣贤,又有多少做到了知行合一?

程朱之辈的生活,稍微考究一番就知道,绝对是脱离民众的。

对比之下,这些就在眼前的活生生的践行者,无疑更加伟大。

“各位,黄太冲说的对。王朝和天下、君主和百姓,我辈士人的选择不该迟疑。哪怕为之身死族灭,难道不是恰如其所?”

左懋第决定了。

他要留下来,去好好追求大道。

传统的忠孝之道上,或许应该有新的解释。

“你都不怕,我们又有何惧?或许呀,将来我等真的能够超越远古诸贤,开创天下大同。”

沈迅意志坚定,见有人和自己志同道合,不禁欣慰。

姜埰、姜垓兄弟俩见此,些许疑虑也抛下了。

他们的思想本来就受左懋第影响颇深,也对左懋第十分信服。当自身处于迷茫的时候,追随左懋第几乎是他们的本能。

见朋友们果然和自己一样,左懋第高兴不已。

“走,咱们去寻黄太冲。他所说的许多理论,我还没有参透呢。”

四个年轻人抛下负担,重新回到昂扬的状态,簇拥着找到了黄宗羲的住所。

黄宗羲正在写文章,对于四人的来访十分欢迎。

他这人就是这样,表面孤傲,实则外冷内热。一旦得到他的认可,便待人以诚。

这段时日左懋第等人的挣扎和适应,他都看在眼里。见到又有人才加入本方阵营,内心着实欢喜。

“你们都是鲁地大贤,来帮我看看,这篇文章如何?”

黄宗羲有一个其他人都没有的便利。

那就是左梦庚拿出的任何新思想、新理论,他基本上都是第一个接触和聆听的人。

在左梦庚的影响下,黄宗羲的思想境界进步神速。

回来的这几日,他又和李邦华、党还醇、柳一元等人辩论了几次,新旧知识交融之下,隐隐有些突破,便忍不住动笔写下了自己的见解。

左懋第现在是黄宗羲实打实的迷弟,听到偶像又有作品,第一个捧过来细读。

黄宗羲在左梦庚影响下的另一个改变,那就是文章习惯彻底抛弃了之乎者也的那一套,全部以白话文叙述。

而且写作习惯改成了横向书写,甚至还从邓玉函那里学会了使用鹅毛笔。

这种书写方式让左懋第看起来很累,但也强行适应。

【人类社会的种种构架当中,利益是维系关系的基础与核心。而在许多人组成的社会和国家当中,维系所有人的利益是由君主来完成的……】

黄宗羲已经意识到了君主的副作用,并且对于君主的认识也开始更加的全面和先进。

这脱离了他原有的《原君》的范畴。

虽然还不如数十年后的他那么圆融进化,但对于君主等政治现象的认知,无疑要更加深刻和准确的多。

左懋第四人将这篇文章看完,全都大受启发,立刻围着黄宗羲请教起来。

黄宗羲把自己的认识洋洋洒洒说了一通,也从左懋第四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实地的民情,弥补了思想中欠缺的部分。

“诸君,你等有此博识,不如随我破开迷雾,开创新政,如何?”

黄宗羲好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发表看法了,兴之所至,对左懋第四人发出了邀请。

目前的几次辩论中,他都比较孤单。

他的理论和看法,只有左梦庚在背后默默支持。但左梦庚作为领袖,显然不能旗帜鲜明地选择支持哪一方。

黄宗羲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帮手,而左懋第他们这些新加盟的年轻人,毫无疑问是不错的助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