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347章 丰收

明左 第347章 丰收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4:42 来源:笔趣阁

“辽东之战,朝廷必输无疑。”

左梦庚的脑海里有大凌河之战的详细资料,如今又了解到了王家的所作所为,让他立刻给朝廷宣判了结果。

柳一元才不管朝廷死活呢,问道:“接下来我们如何做?”

左梦庚态度很坚决。

“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朝廷弄去辽东那个无底洞。所以接下来,我军的全部重心,就是沂蒙山剿匪。各地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力量外,所有的部队全都给我开进山中。咱们和白莲教乱贼搅在了一起,撤不出来,朝廷又能如何?”

养贼自重,如今就到了该用到的时候。

左梦庚不想给明王朝卖命不说,他更加知道,要不了多久,在这齐鲁大地上就要展开一场好戏。

而那场好戏,就是他谋划多时的关键。

因此新军哪儿都不去,坐等收割果实。

临清码头,徐光启被徐尔爵扶下了船。左梦庚、徐若琳、徐若欣、乔氏纷纷上前,一个个都高兴坏了。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今终于摆脱了繁重的政务回来了。

两年未见,徐光启老的不成样子了。没有人搀着,路都无法走动了。

脸上的老人斑更是星罗棋布,隐隐散发着死气。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位老人已经时日无多。

徐若琳和徐若欣强忍泪水,只把欢喜留给老人家。

“雅雅可是回来的晚啦,孙女出嫁的时候您都不在。”

徐光启呵呵笑着,看到儿孙满堂无比满足。

“自古忠孝难两全,雅雅亏欠你的。若欣嫁人的时候,雅雅肯定在。”

徐若欣欢喜不已,抱着徐光启撒娇。

“就知道雅雅最疼我啦。”

左梦庚这才上前。

“祖父,诸位大人都等着了,咱们回家再说。”

钞关码头人多眼杂,刘宗周、侯恂、李邦华等人便没有前来迎接,而是等候在了左庄。

回程的马车上,徐光启坐不住,一直看着两边的风景。

“中恒,这里好生繁华。却不知当地官员是谁,老夫定要举荐于他。”

众人哈哈大笑,心说您举荐了,瞿式耜也不会离开临清啊。

左梦庚陪笑道:“临清能有今日,都是诸位大人齐心协力之果。二哥也好,孙婿也罢,也都是参与者。”

徐尔爵忙谦逊道:“可算不上我。”

待到了左庄,看到这里竟比临清城还要繁华数倍,徐光启都看花了眼。

“这……这怕不是有数万人口了吧?”

左梦庚对此十分自豪。

“各大工厂已经迁移到了安山湖那边,否则的话,这边足有十万之数。”

徐光启的目光,不由得深深看了左梦庚一言。

人老成精,这一路过来,他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异样。

这临清诡异之处颇多,最令他侧目的,还是一路上遇到的百姓对左梦庚的态度。

按理说左梦庚一个武将,即使再天下扬名,寻常百姓又有几个知晓的?

然而回左庄这一路上,凡是遇到的百姓全都左梦庚礼敬有加。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拥戴,是绝对瞒不住人的。

尤其是靠近左庄的时候,戒备之森严,竟比皇宫大内还要更甚。

这种严重逾矩的状况,令徐光启颇有些不安。

待见了刘宗周、侯恂、李邦华、毕懋康、瞿式耜均尾随在左梦庚身后时,徐光启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君臣文武”的场面。

夜间,避开了众人,趁着徐尔爵服侍休息的时候,徐光启终于忍不住了。

“中恒所图为何?”

徐尔爵就知道徐光启会看出来。

“大明江山日颓,黎民百姓水深火热,中恒与诸位志同道合之辈,打算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国家。”

新颖的说辞,令徐光启消化了好一会儿。

不过老人家并没有什么惊惧。

一辈子的坎坷挫折,一辈子的起起伏伏,令他对任何状况都能视若寻常了。

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中枢为官,更是令他看清楚了大明的虚弱。

一个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候,最能感受到末日的地方并非底层,反而是最靠近权力中枢的地方。

底层的腐烂还需要些时日才能反馈出来,但顶层的腐朽根本瞒不住有心之人。

“我老啦,时日无多,说什么、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只希望你们年轻人谨慎行事,莫要万劫不复。”

明白了左梦庚的意图,又见到徐家的人和左梦庚如此亲近,徐光启就知道整个家族已经背着他上了左梦庚的战车。

这种时候,他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并不能对家族产生什么影响。反而不如装聋作哑,安享晚年更好。

第二日,徐光启便去拜访了邓玉函和罗雅谷,和老友讨论教义、学识,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左梦庚了解到老人家的苦心孤诣,铭感五内,唯一能做的,就是吩咐下面的人伺候好老人家。

随着徐光启的到来,王象晋、陈子龙也从东昌府赶了回来。还有安山湖的李青山,也带着满满的收获前来报喜。

“参座,您看,这是俺们渔业公司夏天的收成。光是鱼虾,就足足有三万多斤。还有这些菜蔬,也都是好东西。”

李青山当然不可能把三万多斤的鱼获和所有的蔬菜都带过来,他只挑选了几样。一是给左梦庚过目,二来也是代表安山湖边的百姓,感谢左梦庚的。

李青山特意挑选了一条最肥大的草鱼,足足有三十斤多。

渔业公司投下的鱼苗,怎么也要到明年才能收获,这条草鱼是捕捞而来的。

不过蔬菜就是渔业公司自己养殖的了。

李青山拿过来的有两种,蒌蒿和茭白。至于莲藕、菱角,如今还没到成熟的季节。

看着新鲜的水产,左梦庚无比高兴,关心地问道:“卖的怎样?”

李青山的嘴巴就一直没合拢过。

“俺也是第一次知道,水里的玩意儿这么受欢迎,三万斤鱼虾,刚刚上岸,就让临清、东昌和济南的商人给包圆了。”

左梦庚更加惊喜。

“济南的人都过来买鱼获?”

这件事陈芷做了解释。

“如今安山湖连通了大清河,可以一路坐船直到济南。船上备好水桶、水盆,鱼获运到济南的时候都是活的,很好卖。”

左梦庚又拿起来蒌蒿和茭白,仔细查看品质。

“这些菜蔬好卖吗?”

李青山更高兴了。

“好卖。都是现从水里收上来的,保质保量,东昌府这边都有人给下了订单,提前预定了下一批的收获呢。”

经过汇报,左梦庚终于对渔业公司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这个夏天,渔业公司通过鱼获和水生菜蔬,一共营收了八千多两白银。去除成本,都还有一千七百多两的纯利润。

什么?

不多?

怎么可能不多?

安山湖周边如今有四千多人在渔业公司工作,每个人的月收入都在八百文左右,渔业公司还提供午饭。

只凭这个收益,就让多少人、多少家庭脱离了贫困,能够吃上饱饭了?

徐光启就在旁边,听着大家讨论渔业和收成,不禁心痒难扫。

他这一辈子的成就,不是西学东渐,就是天文历法。而要说最精通的,自然是农事。

结果在朝为官数十载,最擅长的农事却始终不得涉猎,眼看着天下各地饥荒不断,民不聊生后不得不揭竿而起。

结果却在左梦庚这里,看到了如此关心农事的一群人。

“中恒,你们这些农事做得好啊,这才是造福万民的大好事。老夫老矣,却也能尽绵薄之力。”

听到徐光启要出手,左梦庚更是高兴万分。

不过他也知道徐光启不良于行,不可能像王象晋、陈子龙那样奔波。

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对所有人道:“各位,民以食为天。天下大事,无农不稳。可以预见的是,从今以后,不管多少年,农事都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将我们这些好的农业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永远造福天下万民,更是不可疏忽的大事。今日咱们这里农学大家云集,不如成立一个农业科学院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