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529章 邀请

明左 第529章 邀请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4:42 来源:笔趣阁

对马藩顾名思义是在对马岛上。

按照幕府时代,大名与幕府的远近关系算,对马藩毫无意外属于穷乡僻壤。

朝鲜战争之后,通过长期的辛苦谈判,朝日双方最终于1609年签订了《庆长条约》,朝日关系恢复正常化,彼此之间的贸易也得到恢复。

德川家康因对马宗氏恢复朝日邦交有功,封对马藩十万石格大名,专司对朝鲜外交。

当决定要从库页岛方向对莽古尔泰、吴将等人实施援助时,左梦庚就知道,对马藩是绕不开的。

要想前往库页岛,就必须从对马海峡经过。

一次两次可以借着夜色通过,但必然不能成为常态。

这种情况下,对朝鲜的釜山和对马藩展开外交、商贸活动,就成为了首选。

而要想完成这些,就必须得到郑芝龙的许可。

这个要求看似过分,实则对郑芝龙毫无影响。

郑志龙更加看重的,是江南、南洋到东瀛的航线。

至于朝鲜这边,穷的榨不出二两油来,地理位置过于靠北,郑芝龙一点**都没有。

更何况廖中坚明确表达了,福耀玻璃在日本的生意依旧由他全权负责。

自身利益没有受损,又很急切得到拿破仑炮,又没有足够的银子支付货款,郑芝龙略微沉思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廖先生此言甚善,倘若能以山东所交税银,抵消部分火炮货款,则两全其便。”

廖中坚顺势道:“在下来前,已得我家将军全权授权。郑氏所购火炮,总价三十五万两。其中二十万两,折抵我山东货船所交税银,不知可否?”

郑芝龙琢磨一番。

二十万两的折抵,相当于山东货船可以跑一百次,而且只跑朝鲜、对马岛航线,对郑氏旗下的生意没有任何影响。

“善!”

听到郑芝龙答应了,廖中坚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觉得在这笔交易中,本方吃了大亏,但左梦庚就是这么吩咐的,他也只能照此执行。

当日,廖中坚便和郑芝龙签署了关于火炮销售的若干协议。

按照协议内容,六月前,山东须向郑氏提供小型拿破仑舰炮一百门、重型拿破仑舰炮三十门。

山东获得朝鲜、对马藩航线一百次免税通行权,并且永久获得对对马藩的除玻璃以外其他商品的销售权。

鉴于郑氏无法一次性支付所剩火炮钱款,双方决定以郑氏库存的各色毛皮抵押货款五万两。

这样一来,郑氏仅需要支付十万两现银,极大的缓解了财政压力。

协议签署,双方皆大欢喜,郑志龙吩咐摆宴,各种水陆杂陈,极尽丰盛,已然将廖中坚当成了最珍贵的客人。

第二日,廖中坚顶着宿醉,从泉州出发,奔赴漳州。

在这里,也有一个重要的人正在等候他的到来。

包泳,漳州城内最大的天鹅绒商人。

他以雄厚的财力、公道的价格,得到了漳州所有天鹅绒织户们的认可,几乎垄断了天鹅绒生意。

而且他还是天织公司最大的合作商。

廖中坚此次过来,却不是来谈生意的,而是对他发出了邀请。

“如今的天鹅绒均为织户各自生产,质量良莠不齐不说,产量也极其有限。莫说其他生意,便是满足天织所需,也是力有未逮。统帅说,倘若天鹅绒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则大家的生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诚邀包兄来我山东设厂创业,探索天鹅绒机械化生产的办法。”

包泳没想到是这样的。

不过如今的局面,他作为经手人还是一清二楚的。不但如此,他还亲自去松江府观摩过天织厂的运作。

数不尽的各种器械,人山人海的织工,连绵不绝的产品,都对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冲击。

包泳做了一辈子的生意,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工业化生产的威力。

传统的天鹅绒是作为独立的纺织物使用的,更因其品质精美,花纹富丽,价格昂贵,成为了纺织品中的贵族。

而在天织厂,见识到天鹅绒的其他用途后,包泳才了解到原来天鹅绒蕴藏着如此大的价值。

天织厂的生产规模决定了,其对天鹅绒的需求是海量的。

为此,如今天鹅绒的市价已经已经是曾经的五倍有余。

即便如此,天织公司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天鹅绒。

“松江府的诸位同仁着实给包某上了一课,不瞒廖兄,包某回来后,已在筹划办厂事宜。”

廖中坚心中有数。

“可否顺利?”

包泳满脸苦涩,只是摇头,个中心情不言而喻。

“非不为也,实不能耳。”

为何不能呢?

因为天鹅绒不但是商品,还是皇室贡品。因此每年所产,必须要先保证皇室供应,其余的才可以进行售卖。

加上都是织户手工织造,产量极其有限,完全无法满足工业生产。

其次福建人多地少,土地腾贵,包泳寻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适合办厂的地方。

本地官府得知此事,更是屡屡暗示,索要好处。

包泳虽为豪商,人脉广阔,然而在士大夫们的眼中依旧是一只肥美的羔羊。

如此种种,令他蹉跎至今,毫无办法。

就是知道这些情况,左梦庚才责令廖中坚对他进行说服,邀请他去山东办厂。

普天之下对商人最友好的地方,只能是山东了。

而且山东正在极力吸纳周边地区的多余人口,劳动力、土地的成本非常低廉,正是推行工业化最好的地方。

至于桑树,山东同样可以广泛种植,这样就不用担心原料的问题了。

“包兄,假如你愿北上,我山东给你准备了两百万亩的桑树种植园。工厂能多大,工人用多少,全看你的能量了。”

这个条件已经让包泳怦然心动。

在福建,甭说两百万亩,就算是两万亩也是奢望。

到了山东,不但会有两百万亩种植园,甚至还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是说,连收购原料的成本都节省了。

包泳并不知道,这个条件是只是开始。

“统帅担保,如果包兄肯来我山东建厂,五年之内,免除一切税费。”

包泳腾地跳了起来,满脸不可置信。

“此言当真?”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天下间竟有不收税的地方。

廖中坚眼神不善。

“包兄岂不知我家统帅何许人也?”

包泳这才发觉自己孟浪了,连连致歉,总算是将此事圆了过去。

“廖兄,如此深情厚谊,包某感激涕零。没什么好说的,最迟三月之内,包某定当北上。不但包某,相信我漳州同仁,同心同德者,在所多有。”

巨大的利益面前,包泳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并没有实力完全吃下。

为今之计,自然是多多拉上朋友,一起做大做强。

为此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又算得了什么?

他相信,早晚有一天,他会衣锦还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