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1151章 无可奈何

明左 第1151章 无可奈何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4:42 来源:笔趣阁

“卢象升对杨嗣昌说聚兵一处,力不可使;分兵各处,必成孤军,此乃兵家之大忌。因此他提议将所有兵力,分别交由他和高起潜率领,以此来应对清军两路的攻势。”

夏国的军事会议上,左富向所有人通报了情报部的资料。

大明中枢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如今都摆在了夏国的桉头。

面对清军的进攻,杨嗣昌和卢象升的主张清晰了然。

“卢象升的兵力多少?”

左梦庚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他依稀记得,《明史》当中记载卢象升手中的兵力很少很少,而且全都是老弱病残。因此才被清军团团围困在巨鹿的贾庄,最终悲壮战死的。

这方面的情报,左富也已经掌握。

“卢象升的手中原有宣府、大同和宣大总督的标营,一共一万九千人。虎大威率领山西兵马五千、刘光祚率领保定兵马三千五已经同他会合。除此之外,大同巡抚叶廷桂、山西巡抚宋贤各率领巡抚标营四千人,已在赶来的路上。杨嗣昌生怕卢象升有所闪失,又将蓟镇的兵马调派给了他。”

左梦庚默默盘算,不禁讶然。

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蓟镇,这可是五镇的兵马了,加在一起足足有四万人之多。

远远不是《明史》当中所记载的老弱病残。

那么也就是说,杨嗣昌故意分兵、坑害卢象升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而另一件事,更可以左证杨嗣昌绝对没有故意坑害卢象升。

众说纷纭,杨嗣昌力主议和,而卢象升极力主战,因此遭到他的嫉恨。

杨嗣昌和高起潜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才害死了卢象升。

可分辨历史事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

那就是史料可以造假,但逻辑绝对不会有假。

这个说法中最大的逻辑硬伤就是,当卢象升战死之后,杨嗣昌推荐的督抚人选乃是孙传庭。

众所周知,孙传庭和卢象升一样,都是死硬的主战派。

既然杨嗣昌一力主和,又何必坑害了卢象升之后,再安排一位主战派统管前线的军务呢?

这就是最大的逻辑硬伤。

而现在夏国掌握的情况,更是足以说明杨嗣昌的冤枉。

真正想要议和的人,并非是杨嗣昌,而是背后的崇祯。

甚至崇祯也不是真心议和,只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杨嗣昌加快进度,驱逐清军,还京畿以安宁,保住他皇帝的脸面。

联想到后来,他不顾局势强硬催促孙传庭东出潼关同农民军作战,说明这个皇帝历来秉性如此。

他从不认为大明太过于虚弱,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只以为是下面的臣子不够忠心用事。

整个战役当中,无论是杨嗣昌、高起潜,亦或者是卢象升,其实在应对上都没有什么私心。

倘若这三人当真可以按照内心所想,团结合作,说不定真的能够击退清军。

但很可惜,上面的皇帝把天大的压力砸下来。逼着三位主将明知山有虎,却不得不向虎山行。

“卢建斗危矣。”

孙承宗也出现在了这场军事会议上。

近距离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的同时,也为卢象升的安危担心不已。

乍看起来卢象升手中的兵马足有四万,似乎比豪格的右翼军还要多。

可实际上谁都明白,双方之间的战斗力根本不成正比。

一旦野战,卢象升必败无疑。

“中恒,可有什么办法救卢建斗一救?其人才干无双、忠贞坚毅,不该枉死沙场。”

孙承宗知道这个请求很过分,但却不愿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踏入死地。

他又哪里知道,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战当中不但卢象升壮烈殉国,就连他自己一家老小都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

左梦庚赶忙问道:“阁老、乾岳公、钟元公的家卷,可否护送出来?”

左富给了令他心安的答桉。

“早已安排妥当,明日就可抵达济南。”

孙承宗、鹿善继、孙奇逢的家人都在京畿一带,而且全都在清军的进攻路线上。

左梦庚一直记挂着他们在原来历史上的遭遇,因此早早命令左富想办法接出来。

左富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终于让他松了一口气。

至于危在旦夕的卢象升,其实左梦庚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阁老应知,倘若夏军出手,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破京师,很难收场。”

即便清军肆虐京畿,明廷都让洪承畴死死地钉在夏国的周边,就是为了预防夏国趁火打劫。

一旦夏国出手,那么和大明之间必定没有缓和余地。只有当一方彻底被消灭,事态才能够平息下来。

但左梦庚也好、夏国的中枢也罢,早已一致认定,现如今还不到取大明而代之的时候。

尤其是东瀛那边还处于战事当中,战争资源一时片刻无法调配得当。

“只要能救卢建斗便可。”

孙承宗也知道这是强人所难,因此不敢奢望太多。

光是只救卢象升一人,左梦庚反复思量,觉得应该还是可行的。

他看一下左富。

“派人过去同卢建斗接触一下,对他言明。倘若事有不谐,可率军退到清河一带,这边可以为他提供一定的援护。”

清河就在临清的西面,但是在大明的势力范围内。

只要卢象升退到这里,夏军即便不越界,光是提供火炮支援,都足以让他安然无忧。

左富领取了命令,当即下去安排。

近在迟尺的战事,夏国这边不但实时关注,也在研判后续的发展。

“清军此次入寇,旨在劫掠人口、粮草、金银等财富。但是据我们的估计,京畿之地贫瘠已久,只怕难以满足清军的胃口。”

左梦庚一下子就听出了什么。

“你是说清军……很可能窥觑山东?”

柳一元的神色十分严肃。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连战连捷,满清上下早已养成骄横之气。上一次在朝鲜,被咱们打的大败亏输,恐怕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满清自恃骑射无双,结果在朝鲜的山地丘陵之间无法施展。现在换到平原之地,说不定他们想要找回场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