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1277章 国运之战

明左 第1277章 国运之战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4:42 来源:笔趣阁

关于作战方针如何制定,如何应对中枢的催促,洪承畴敢拍着胸脯说:他真的拉扯了。

他三月到了宁远,还没有喘口气,又得到了前方的噩耗。

眼见陷入绝境,锦州东关守将蒙古人吴巴什与济尔哈朗联络,里应外合,献城投降。

尽管祖大寿已经察觉到了苗头,可是应对不及,仍旧被清军攻占了外城。

明军的手中仅仅剩下了锦州内城,随时都可能被攻破。

洪承畴头皮发麻,但还是能够保持镇定。

他并没有遵从崇祯和中枢的命令贸然出兵,而是不停的接收各地前来的援军,筹备后勤物资,抓紧时间对军队进行整训。

崇祯和陈新甲在朝中左等右等,依旧没有等来洪承畴出兵的消息。

两人再也等不起了。

陈新甲干脆派遣马绍愉、张若麒为监军,实地监视洪承畴出战。

洪承畴被逼到了绝境,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于七月二十六日在宁远誓师,率领八总兵、十三万大军踏上了不归路。

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这是除了左良玉和贺人龙之外,明军最后的精华了。

谁都明白,倘若这一仗输了,对于大明意味着什么。

可偏偏情况如此凶险,陈新甲派来的马绍愉、张若麒还异想天开。

马绍愉也想同其他的监军一样威风,而且还有着文人固有的秉性。总是幻想着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他完全不管实际情况,向洪承畴建议派遣精锐人马狂飙直进,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以图出奇制胜。

听到这不靠谱的建议,洪承畴满脑门官司。

如今的战场上,清军的斥候密如蛛网。辽西一带又是狭长地形,哪有出奇制胜的空间?

想要迂回包抄都做不到。

这一仗,就是毫无花头的正面硬碰硬。

七月二十八日,集成一团的明军抵达了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迎头碰上了清军。

这个时候济尔哈朗对于明军的规模还没有清晰的认知,以为野战当中定然能够轻易取胜。

他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洪承畴想着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对于救援祖大寿一事,吴三桂肯定最为积极。加上吴三桂的兵马又是最为精锐,是所有总兵力最能打的。

于是他派遣吴三桂为前锋,希望以锐气斩获头功。

吴三桂果然如他所想,救援祖大寿心切,迎面碰到清军之后毫无畏惧,率领家将亲兵就冲了上去。

清军头一次碰到这么勇勐的明军,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十分惨重,不得不连连后退。

首战告捷,明军士气大振,洪承畴也不免愁容稍解,觉着此战未尝没有机会。

可是第二天回过神来的清军,就给明军来了当头一棒。

洪承畴打算趁着首胜之威,直接冲到锦州城下,和城内的祖大寿取得联系。

结果明军在攻城的时候遭遇了巨大麻烦。

清军凭借着外城的坚固防御,打的明军头破血流。

内城中的祖大寿虽然也同时出兵,希望里应外合。可是双方在战斗力上的巨大差异,根本无法动摇清军的阵线。

祖大寿固然打不出来,洪承畴也打不进去。

济尔哈朗率领的清军主力又从四周不停骚扰围攻,闹得明军疑神疑鬼,生怕被包了饺子。

正没奈何处,前方传来噩耗。

总兵杨国柱在西石门城下中箭身亡。

眼瞅着总兵战死,明军纷纷生起惧意,不敢再战,撤退了下来。

看着固若金汤的锦州外城,洪承畴慨然一叹,眼前蒙上了阴影。

他预感到,明军获胜的最后希望恐怕就此错失了。

他的预感没错,十三万明军增援的消息,着实吓坏了济尔哈朗。他不敢耽搁,连忙传讯回沉阳,禀告给了黄台吉。

这个时候的黄台吉情况并不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

他身上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一天当中倒有大半都卧病在床。而且鼻子不时流血,止也止不住。

但黄台吉明白,明朝既然出动了如此军力,那么此战就不能有失。

倘若输了,先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一炬,恐怕就连辽阳、沉阳都保不住。女真人只能退回辽东的崇山峻岭当中,再次被困死、饿死。

可倘若这一仗打赢了,整体局势将会豁然开朗。满清的国运不但更上一层楼,也终于有了直驱中原、问鼎天下的机会。

如此关键时刻,他的身体又算得了什么了?

秉性刚硬的黄台吉立刻传旨,下令集合所有人马,准备奔赴锦州。

“父皇龙体有恙,理应安心休养。儿臣代为其劳,必定马到功成,敬请父皇安心。”

豪格看着黄台吉虚弱的样子,不由胆战心惊,赶紧站出来主动请缨。

“如今我大清兵精将广,战无不胜,明人早已不是我们的对手。皇上只需坐镇盛京,臣等必能克竟全功。”

无论心中怎么想,多尔衮也站了出来婉言相劝。

黄台吉哪里听得进去。

“我们满州人等了几百年,终于等到了这个天赐良机。这一战不容有失,八旗上下、蒙古、朝鲜都必须全力以赴。唯有朕亲临,上上下下才能抛弃顾虑,拼死鏖战。”

黄台吉拒绝了臣子们的劝阻,决定亲征。

甚至为了赶时间,他愣是拖着病体骑马行军。

至于鼻子不停淌血……

干脆让人用碗接着。

清军上下看到皇帝如此,仍然率军征战,可谓是士气勃发,带着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

从这方面来讲,明清双方的差距就体现了出来。

明朝的失败,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黄台吉不顾疾病,昼夜兼行五百里,及时赶到了战场。

他来到锦州城北的戚家堡,登上山岗观察明军的阵势。

十三万大军在平原上铺陈开来,光是阵势就很吓人了。

而且这十三万大军还是明军最后的精华,因此阵型非常完整。营寨布局之严谨,让久经战阵的黄台吉都不由的蹙起了眉头。

“人人皆言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真如此,咱们一定要谨慎行事。”

豪格在一旁本来无所事事,但是范纪凑了上来,在他耳边轻轻低语了一番。

豪格眉目一喜,赶紧站了出来,朗声说道:“父皇,儿臣观明军阵势,有前权而无后守,此乃破敌之紧要也。”

这番话一说出来,山岗上的满清文武全都为之一惊。

不少人都探寻地看向豪格。

这还是那个头脑简单、性情粗暴的肃亲王吗?

黄台吉顺着豪格的指点,再次观察明军的阵势,不由的露出了欣慰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