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左 > 第526章 库页岛

明左 第526章 库页岛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1 05:12:51 来源:笔趣阁

“海上可达辽东?”

等张春见到探险支队,他的灵魂都是颤动的。

因为张可大等人的出现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当初他前往辽东时,自然是查阅过地图的。

只不过那时战场都在辽沈,因此他看到的地图也只是辽西区域。

“原本我等也以为这是异想天开,可我家参座坚持如此,我们也只好姑且一试。没想到参座学究天人,足不出户却对万里之遥了如指掌。”

张可大同样震惊。

尽管他早已看过了更大的地图,却始终觉着其中不尽不实。

没想到真的跑了一遭,左梦庚所言和地图所述全都是真的。

要说对这次会师最激动的,莫过于吴将和梁发等人。

他们当初领受任务前往辽东时,被告知前往萨哈连乌拉入海口一带,便能得到支援。

虽然军令不可违,但他们还是将信将疑,觉着此行恐怕有死无生。

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莽古尔泰、莽古济和冷僧机等人躲在一旁,看着两伙汉人聊的热切,始终摸不着头脑。

这伙明军从哪里来的?

不过看着海湾里满满当当的战船时,他们多少也猜到了一些。

这个现实令他们毛骨悚然。

原以为极北之地偏远荒僻,没想到还有别的路径可以抵达。

那岂不是说,后金的背后,其实并不安全?

因为后金的不断胜利,即便如今正在落魄之中,莽古尔泰也对汉人十分瞧不起。

总觉得即使是他取代了黄台吉,也能对汉人压着打。

今日这一幕,却让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害怕。

“不知政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补给?”

张科大的回答却让吴将、梁发等人十分失望。

“此次之行,只为探索航路。能否成功,谁都没有把握,自然不敢携带物资,以免找不到你们还增加了负担。”

吴将和梁发失望之余,也知道探险支队这么做并没有错。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也要趁此机会汇报。

“我们一路从辽东杀到这里,大战小战数百起,当初准备的那些弹药已经消耗一空。虽然组织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但没有武器的话,很难将这边的部落全都统一起来。一旦黄台吉派兵来攻,我们只有逃命的份儿。”

张可大虽然没有带来物资补给,但是带来了左梦庚的计划。

“大海对面,有一座大岛,土地十分辽阔,而且距离陆地不远。参座的意思是,借助海水解冻之机,你们全都转移到岛上去。这样一来,即便黄台吉追到这里,也难以渡海作战。待我们回去之后,带了物资过来,那就更加固若金汤了。”

如今的后金,对于大海无能为力。

这就是吴将、莽古尔泰、张春等人的机会。

只要在库页岛上守住三个月,等到探险支队再次返回,那么便不是担忧后金如何进攻,而是后金担忧全军覆没的问题了。

毕竟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温暖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再次入冬的话,后金大军的补给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通盘了解了计划,即使是莽古尔泰、冷僧机等人,都十分赞同这个方案。

毕竟他们也清楚,就凭手头的这点兵马,无论如何是打不过八旗大军的。

退避到岛上,借助海峡天险,才能高枕无忧。

翌日,休整完毕的吴将、莽古尔泰等人,率领所部尽数登上了探险支队的船,仅仅花费了半日工夫,便在库页岛完成了登陆。

没有人知道,探险支队发现的海湾,其实是后世的德卡斯特里。

从这里再向北走不远,便是库页岛和大陆距离最近的地方。

这也是为何瞭望员通过望远镜能够发现库页岛的原因。

此时的库页岛,被称为苦兀。

这在探险支队的明朝地图上有所标注,但是在左梦庚给他们的新地图上,则被直接称为了库页岛。

…………………………………………

就在北上探险之队攻略库页岛的时候,南下的船队也在深夜时分靠近了松江府的岸边。

这里就是后世的外高桥一带,不过如今全是荒郊野岭,了无人烟。

加上长江口的海防已经全部被松江府的商人买通,因此这里发生了一切的当地官府一无所知。

岸边的灯笼火把照亮的如同满天星一般,也不存在任何担心。

松江府的商人们准备了三千多人的队伍过来搬运棉花,要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棉花全部卸船并且运走。

“如今松江的气氛愈发紧张,那些生意受到影响的织户每日都在闹,估摸着用不了多久,那位方知府也会对我等动手。”

徐骥和潘云龙亲自迎到海边,将松江府的情况一一告知廖中坚。

他们这些商人,最怕坊间和官府风吹草动了。

如今能够依靠的,只有远在山东的左梦庚。

廖中坚传达了左梦庚的意思。

“如今工厂已经在松江府遍地开花,更有无数人口在工厂中做工为生。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工业化的受益者,肯定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就是实力,如果善加利用的话,改天换日未尝不能。各位只需坚持数月,待我山东打通海上路线,海军训练成型,则松江府稳如泰山。”

徐骥大悦。

“如此一来,我等便有了抓手。”

眼前着卸货如火如荼,廖中坚拱手告辞。

为了保证航路畅通,必须要去拜会郑芝龙这个东海龙王。

脱离船队,廖中坚孤身南下。

次日黎明时分,舟山岛已经依稀在目。

“把旗挂起来。”

“郑”字旗挂上桅杆,福船朝着舟山岛径自行去。

还未靠岸,便吸引了数不尽的目光。

明代初年,汤和奉命署理东南防务。他部下有两个将领在秀山岛干预当地居民的民事纠纷,结果被打死了。

汤和大怒,奏请朝廷,说“昌国居民外结倭寇,内多盗贼,是不可教化之顽民。”

这样的地方,是边防大患,执意要撤废县治,将岛上的居民迁走。

朱元璋听信了汤和的奏报,下诏废除昌国县,将所有岛民悉数驱赶迁移到内地。

诏书下达后,昌国州紫微岙人王国祚以为大谬,奔赴南京向朱元璋说理,力陈舟山岛民不可内迁的理由。

为此,朱元璋作出调整,同意留下部分居民。

即城区四里内的五百四十七户,八千零八十五人可以留下,其余四十六岛居民全部赶往内地。

这就是舟山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海禁。

昌国县废后,史书开始称昌国为舟山。

“舟山”一名来自民间,或以为本岛“山形如舟”而得名,或以为“渔舟云集于此”停泊而得名。

迁徙的命令虽然颁布实施了,县治也没有了,但实际上不少居民陆续返岛,逐渐打破了限制。

沿海渔民也不可避免地到舟山靠泊,或为避风,或为淡水食品的补给。

至明嘉靖年间,舟山群岛又有居民六千余户。

虽无县治,但规模已远超一般府郡。

廖中坚渐渐靠近码头,目光所及,但见舟船如鳞、白帆如云,铺满了大海。

个中繁华,又有异域风情。

岸边、船上,汉人有之,倭人有之,朝鲜人亦有之,就算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不稀奇。

此时这些人毫不例外,都在盯着靠近中的“郑”字旗。

东海之上,这面旗帜代表着什么,人人清楚。

当船靠岸时,早有人懒洋洋地走来。

乍暖还寒的天气,此人却极为彪悍。

只穿了一条犊鼻裤,光着胸膛,浑身上下古铜色中呈现油光,一看就是水中蛟龙。

“从何而来?缘何挂我郑氏之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