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 > 第一六九章英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

太平天国 第一六九章英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

作者:兰色幽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47 来源:笔趣阁

但在日本,这种由批发商们构建起来的发达而完备的商品流通体制,使处于一八六三年之前的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包买商制”的“家内工业”生产的形式,对日本的早期工业化,本应是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的。

由于日本起农村的棉纺手工业,并没有沿袭西方棉纺织工业的那样道路,即由小手工业至小资本家经营,再至手工的工场,最后进入到机器化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而是在发展到了三十几年前,在也曾出现过了四五个像模像样的手工工场之后,居然就开始变得衰退了下去。结果发展来发展去,最后竟然发展到了一些原本具有独立生产能力的小手工业和集中的作坊,只有从批发商那里租借生产工具和资金,才能够维持日后的生产。

于是,批发商们完全垄断了国内手工业者或是作坊的商品销售权,将这些生产厂家变成了类似自己家所有的一个个企业。

这就是所谓的“包买商制”和“家内工业”。

说起来,日本经济领域里的这种独特的批发商集团的垄断方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早期工业的健康发展,比如说,由于垄断了整个产品市场的批发商们会更多地盘剥农民们,致使从事简单工业生产的农民们手头上没有足够的积累,不仅无法进一步地扩大他们的生产规模,反而日趋萎靡。也就根本令日本的农村,诞生出类似西方的那种资本主义工业。

但是,这种独特的经济体系,对日本今后的工业化发展,那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毕竟通过这种包买商制的生产形式,批发商们无形中已经把本国的千千万万个分散的小生产的利润,都集中了起来。换句话说,批发商集团正是利用这种充满血和泪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方式,已经为日后的现代工业进程,打好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最后还有一点,日本虽然比不上当年的美利坚,在向近代化发展的初期,并没有那么多的高素质的移民,自然奠定了一种良好的国民素质的基础,而是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剥削和压迫,以及生活在极端贫困落后的状态之下,绝大多数的日本国民,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所谓现代的科学教育。

但是,这并不等于日本就缺乏了高素质的国民。

事实上,从德川幕府这个时代起,日本的国民,就开始普遍接受了各种的私塾教育,在一八六三年,即便没有英国人在近代教育上的大力投资,日本国内的私塾,也已经多达了万余所,而在这万余所的私塾之中,能够接受到教育的学生数量,则更是高达七八十万之多。

这种庞大的私塾教育体系,使得日本的国民,不仅大多都具备了基本的读写能力,还加强了他们对身边所发生的各种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因此,只要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机会,他们的国民,就能够迅速地接受任何新的教育。

日本,已经具备了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这么说,在朝着现代化前进的征途上,日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惜的是,日本经济振兴所等待的东风,却并没有随着大英帝国的“慷慨解囊”,而真正地到来。风,倒是刮起来了,不过不是东风,却只是一股股的歪的邪乎的歪风。

英国人之所以要如此劳心费力地帮助日本这个干儿子,那可决不是出于仁慈的上帝的召唤,更不是他们对日本这个干儿子有多么的怜悯。他们仅仅是为了他们的自己的利益,这才会不远万里地来到日本的。

所以,英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

通过对德川幕府的格外关照,在教唆日本人该如何地黑下面皮,彻底撕毁了他们与美利坚、俄国、法兰西,当然,也包括当初真的是帮了日本很大忙的荷兰之间的所有不平等的协议的同时,英国人自己,却获得了比当年曾号称是享受过日本的最惠国待遇的美利坚,还要实惠得多的多的种种特殊待遇。

位于江户(东京)中心以南约有六十里许,在日美、日俄、日法、日荷等亲善条约签订之后的一八五九年,曾被定为面向美利坚等国的开放地,还专门画出了地皮,特许美利坚侨民自由往来的神奈川的“金港”——横滨港,在经过了短时间的闭港和调整之后,于一八六三年秋,重新对英国开放。

如今的横滨,其他各国的侨民早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而唯一能见到的大鼻子、蓝眼睛的洋人,不是耀武扬威的大英帝国的陆海军官兵,就是大英帝国趾高气昂的商人们。

横滨,成了大英帝国的租借地。

与此同时,比起过去的美利坚人应该更值得炫耀的是,距离日本天皇的皇宫的所在地,也不过就只有不足百里之遥,多少年来就一直在其脑袋上顶着一个日本的副都(中国人喜欢说是陪都)称号的光环,关西军事重镇难波港(今大阪港),也轻而易举地成了大英帝**民可以任意往来的开放地。

而若是说到那多如虫蚁的英国顾问们,则更是充斥了日本的上上下下,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英国人却没有因此而回报给日本任何的真正好处。

还不说用心险恶的英国人其实是再用自己所喜欢的手段,正玩命地要从每一个日本人的骨子当中,来改变他们已经承袭了千百年的固有文化,最终成为不伦不类,又似一条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

只单从经济上说,日本,就已经开始逐渐地要完全丧失了自我。

随着难波港、横滨港的完全开放,日本的生丝等对外的贸易,全部被英国商人所垄断。过去是日本的批发商集团啃噬自己的农民,如今,这个眼看着就要成了气候的批发商集团,却成了英国垄断商人血盆大口下的一个可怜的被吞噬者。

本来是怀里揣着钱,正在跃跃欲试,打算一发开放财的批发商们,根本没有等来英国盟友的技术支持,等来的,只是大批的、廉价的,足以摧毁整个日本的民族工商业体系的英造工业品。

作为日本经济顶梁柱的批发商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聪明的那一部分,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买办,而死犟眼子的那部分,就只能长叹一声,然后窝在家里借酒浇愁。

于是,作为第三股力量的那些在改革开放中依然不得志,或是自始至终就对这种所谓的改革开放不感冒的武士们,就又有了再折腾一把的良好氛围。

进入一八六五年,也就是日本对英大开放搞活才两年的时间,在日本本土的总共二百六十多个大小的藩中,有近半数的藩,又都开始了“乌烟瘴气”的折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