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 > 第一九二章英军的再次来犯,给了行将离去的

那就是应该建议太平天国政府与印度一起,修建一条铁路。

对于铁路,印度临时联合政府中的某些人还不是很陌生的。

早在一八五三年四月,英国人就在孟买和塔纳之间,“替”他们修建了一条虽然仅三十几英里长,但却开创了印度铁路交通历史的先河的铁路。不过,从那以后,直到一八五七年的他们的反英大暴动开始,英国人在印度全境所修建的铁路,加在一起的长度,也不过就是百来英里。

尽管如此,印度临时联合政府中的某些人对铁路这个新生事物不仅不是那么的陌生,还颇能领会到铁路所带来种种益处。

加尔各答到阳布的道路是修通了,而且也很是宽敞,宽敞到两辆满载的马车或是牛车可以自由自在地相向而驶。但是,尽管如此,要想把加尔各答的港口上所囤积下来的那些货物,再经由这条宽敞的路上通道分流到一个个目的地,就绝不是一日之功了。

正是由于陆地上的分流能力太弱,再加上龟缩在西部一隅的英国人依旧是贼心不死,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在整个的印度重温他们那往日的辉煌,加尔各答就成了英国人反扑的重要目标。所以,前来加尔各答港的太平天国政府的运输船队,也就难免总是要时断时续。

这是印度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道理是明摆着的,太平天国政府的船队来的次数越少,印度方面所能分到的那杯羹,自然也就越不够喝。

另外还有一点能引起印度方面极大兴趣的是,当被他们赶走了的英国人,第一次对加尔各答发动大反攻的时候,由于加尔各答港的改扩建工程恰好正值尾声阶段,所以,担负援建重任的三千太平天国的军人们,还在工地上正干的是热火朝天。

可是,复仇的英国人来了!

面对气焰极其嚣张的英国人的大举来犯,加尔各答的印军守备将领一面指挥军民奋起还击,一面急火火地跑去向援建的太平天**队求援。

当然,作为仅仅是加尔各答港工程建设的援建部队的指挥官们,他们一定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还肯定更清楚一旦他们在这种时候草率地向他们的印度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会给自己的天朝政府带来多少的外交和政治上的麻烦。

可是,他们偏偏架不住他们的印度朋友们的再三恳求,不忍心看到身边朝夕相处了近两年的印度百姓们再遭侵略者的蹂躏,他们还是动手了。

肩负援建任务的三千红军将士之所以会选择动手,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第一是印度方面发誓,有关太平红军不经请示首脑机关,就擅自做主参战之事,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对外严格保密,打死也不说。

这似乎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擅自做主参战”,别说英国人要是知道了底细不信,就是作为援建部队的直接首脑机构——安西的督军府,他们会相信?要是再往远处说,太平天国政府能相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掩耳盗铃,那还是一门必须要会做的功课,毕竟那是提供给政治家们预备着将来去打嘴仗用的一种利器。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由于饱受大英帝国的盘剥和掠夺,现在的印度,那是实在穷的厉害。当天平天国政府的第一批运输船队来到加尔各答的时候,太平天国政府方面按照双方的协议,曾留给印方的数万套天朝红军的被服,也都成了上等的物资,还不等他人眼红,就首先被加尔各答的驻防军瓜分一空。

结果,这样一来,在加尔各答的周围,几乎是一夜间,就变得到处都是假冒伪劣的天朝红军(与正牌的天朝红军相比,他们只是缺少了领章和帽徽)。

那段时间,不明就里的英国人曾为之相当地震惊,还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向太平天国政府发出照会,强烈抗议太平天国政府不信守诺言,为了在加尔各答谋取私利,居然直接介入了印度的问题,危害到了大英帝国的切身利益。

当然,不久之后,英国人也发觉了这只是一场误会。

而机缘巧合的是,作为承担援建任务的所有天朝红军的将士们,为了尊重印度的主权,早在当初离开自己的祖国,踏进印度土地的那一天起,他们不仅要以某某工程大队的暂时称谓,来取代他们的原有番号,也暂时告别了天朝军队的独特标志——鲜红的领章,以及头顶上的那颗闪耀的五星军徽。

放心,大家都混在一起,只要咱们自己说,谁还能分辨得出真与假。

仔细想想,这话倒也不假。相貌差不多,衣着也相同,乍一上眼,还真难辨真伪。

于是,在印度朋友的这样的劝慰下,加尔各答的三千红军健儿放下了手中的各式工具,用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重新又拿起了他们各自的武器,与印度军民一起,冲上了反击英军的前线。

雄赳赳而来的英军,在顽强的印度军民抗击下,经过十几天的苦斗,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半年后,加尔各答港的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

又过半年后,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担负援建任务的红军将士即将告别曾经一同奋战和友好相处过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印度军民,准备光荣凯旋。

就在这个重要当口,不甘心失败的英军,却再次又卷土重来。

英军的再次来犯,给了行将离去的三千天朝红军将士,一个完美谢幕的大好机会。

当硝烟散尽的时候,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已经再次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而去。

而三千太平天国的英勇将士,也带着一身的荣耀,告别了加尔各答。

美丽的加尔各答变得宁静了。

但是,印度的首脑们很清楚,只要万恶的英国人还盘踞在他们的土地上哪怕是一天,加尔各答的这种美丽和宁静就都是暂时的。

可如何能确保加尔各答的永久美丽和长期的宁静呢?

说话当然很轻松,把英国人彻底赶出印度不就完了嘛。

但要是真想做到这一点,那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至少印度临时联合政府中的首脑们认为,如果单凭他们现在的力量,就想把英国人彻底赶下大海,那还是一件并不太靠谱的事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