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 > 第一九五章也就是说,只有英国人眼中的印度

这不是笑话。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状况发生,这也与印度的地貌条件有着极大的关联。

打开印度的地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条横贯东西、绵延数千里的温迪亚山脉,把整个的印度分割成为了南、北两个部分。千百年来,正是由于受到了这条大山脉的阻碍,使得在温迪亚山脉的北部所建立起来的任何国家,都很难将其势力扩张到南部。

譬如如今是英国人盘踞的、位于南部的德干高原,以及英法两国势力并存的半岛的南端,相对于北印度几乎自始至终就拥有着自己的独立的政治发展史。

尽管曾经是很强大的莫卧尔帝国,也曾看似征服了德干地区,但是,它却从未对德干高原这一地区,真正实行过任何的稳固的控制。

尤其是位于克里希纳河以外的最南面的区域,它虽然与德干高原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地理分界线,但它在历史上却更是基本上就没有受到过北印度或是德干地区的影响。

所以,提到所谓的南印度,其实一直指的都是那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大大小小的不同种族的、且相互独立的土著部落以及王国,所共同生存的一个广泛的区域。

所以,就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样的人的代号一样,提到泛意的印度,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对外的地理上的、笼统而粗略的标识而已,从来也不曾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名号。

因为若是作为一个国家名号,根本就没有印度,而只有莫卧儿帝国的印度斯坦。

当然,随着英国人的势力在印度次大陆的做大,这片土地也就又多了一个名号——英属印度。

这个所谓的“英属印度”,比起“印度斯坦”来,那可是大了许多。因为,来殖民的英国人不仅通过武力将“群雄并立”的、此前根本就在印度斯坦的版图之外的南印度变为了己有,还把印度斯坦这个独立的国家,也一并收入了囊中。

也就是说,只有英国人眼中的印度,才涵盖了整个的印度次大陆。

说到这里,前面所提到的症结自然也就揭开了。对于印度临时联合政府的头头脑脑们讲,毕竟温迪亚山脉南边儿的那个世界,是相当地陌生,也从没有挂在心上过。

也就说,对于眼下的印度临时联合政府来讲,能借助于席卷印度次大陆这场反英的大风暴,终于使印度斯坦的势力前所未有地翻越了温迪亚山脉,并得到了像加尔各答港这样的,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风水宝地,他们就已经满足的不得了了。至于如今还在英国人手中的哪点儿“穷山恶水”,要与不要,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所谓。

换句说,假如那里要是没有那些令他们恨之入骨的英国人,印度临时联合政府的头头脑脑们,宁愿几辈子也别提到这些只会出刁民的穷山恶水。

但印度斯坦及英国殖民者所书写的那一段段印度次大陆的历史,能给后人所吸允的养分,应该说是极为丰富的。

它已经极其深刻地提醒了后人,如果你自己不去好好地经营或是争取,纵然那再应该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一片片土地,迟早也会变成他人的囊中之物。

在这方面,那个曾经的“大清国”所曾经表现出来的那种种丑态,岂不就是已经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和活生生的样板。比如库页岛,比如……比如……

絮叨的话就不多说了,总之,印度临时联合政府在通过太平天国政府的安西边疆区急电北京的同时,还赶紧打发了几个能说会道之人,专程又跑去了本地治里,拜会了英国人的死对头——法兰西人。

在太平天国政府的出面条停下,一八六五年二月,英印双方签订了“和平共处”协议。

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其实是极不愿意与那些“极其丑陋的印度混蛋们”,签订下如此不体面的协议的。

不过,他却不能签。

这倒不是这位由于吃了太平天国的工厂所生产出来的特效药,才最终从鬼门关口又逃了回来的额尔金伯爵,因此就得卖给太平天国政府一些什么面子,而是因为那个“该死的”法兰西人的印度舰队,居然已经堂而皇之地把加尔各答港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英印双方的和谈刚一开始不久,印度临时联合政府方面就接受了太平天国政府的调停代表团的非正式建议,同意将改扩建一新的加尔各答港,暂时租借给法兰西政府,以充当法兰西帝国海军的印度舰队的母港。

因为印度临时联合政府方面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首先,毫无生财之路、又急缺钱用的印度方面,借着这个机会,可以在法兰西人的帮助下,积极拓展其农牧业产品的外贸渠道,改善临时政府的窘迫财政状况。

其次,如今有了法兰西帝国的舰队在加尔各答给充当屏障,印度方面从此就不用再去担心狡诈狠毒的英国人,会不会在和平协议签订之后,还要再玩什么为人所不齿的鬼花活儿来,可以放心大胆地抓紧搞自己的建设了。

就这样,印度地区终于迎来了和平。

在虽然感到很窝囊,但却是很忠于职守的詹姆斯.布鲁斯的积极筹划下,大英帝国政府的德干自治领,在其所占领的地区粉墨登场。

而一八六七年的八月一日,加尔各答至德里,坎普尔至阳布的铁路大动脉,也在毫无干扰的大好形势下,全线正式贯通。

随着第一列满载着各类物资、呼啸着驶向阳布的货运列车由打加尔各答港开出,望着太平天国政府所开列出来的,他们所能够得到的大量物资,印度方面也是笑开了花。

身处那格浦尔、巴罗达等一线地域,而且不论是高中低级的部属,大部分又早已曾前赴太平天国政府的安西边疆区,分期分批地“养病”了数个月的詹西拉克希米.巴伊女王部,以及唐底亚.托比部,此番更是首先受益。

六七万只长短火枪,数以百计的各式火炮,再加上大批的弹药,全部运抵了詹西军及坎普尔军中。

一八六七年十一月初,装备整齐,又已经养精蓄锐了数年之久的詹西军和部分的坎普尔军,在拉克希米.巴伊女王的统一指挥下,终于擂响了要从印度彻底驱逐干净一切英军的战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