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 > 第二九七章西宁会战结束,天朝红军歼灭马文

马文义的大军不仅立即被切成了两段,马文义自己,还被红二军结结实实地兜在了西宁的城下。

既然已经想到了跑,重新原路返回东线,自然就是一种最不能走的危险之路,只有借着马永禄还在平城驿一线抗击和拖着太平天**队的主力之机,攒足了气力向北打,一进入凉州的地面,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但是马文义没料到,他刚一开始率先跑路,身后,两万多的精锐大军却成了群没头的苍蝇,顿时溃乱。

“圣军们”真的是被天朝红军给打惊了、打怕了。到处乱窜、急于给自己找条生路的“圣军们”,只要一听到前面有天朝红军那威武的号角声响起,就仿佛是头顶上又落下了炸弹,肝胆俱裂。

大批的“圣军”开始丢弃武器,高举起双手,自觉自愿地跪在了地上,一双双浑浊的眼睛里充满哀怜和祈求,没命地冲着号角声响起的方向磕着头。

抢先跑路的马文义还算侥幸。

沿着北川河狼狈不堪地刚刚跑出了二十几里路,气喘吁吁的他就遭到了正在长宁堡以逸待劳的天朝红军强大的阻拦。天朝红军的这次拦截,尽管逼得他不得不又丢下了一部人马,但是,仗着对地势的熟悉,他依然全身而退,扭头接着往东窜。

东面是人迹罕至的达坂山,只要能坚持着走出山去,再跨越大通河,那胜利就是属于他的了。

然而,就在一路紧跑的马文义虽然感到疲惫已极,可面对着深入达坂山的坎坷小径,心里还是压抑不住地要涌起一股胜利的快感之际,扼守着他的进山之路的威远堡,突然飘扬起了天朝红军那火红的战旗。

石镇常和他的特务团的主力,早已在这里静候了他马文义多时了。

不用石镇常他们把“骇人的号角声”吹响,马文义身边仅存的那已经不足八百的“子弟兵”,也完全丢掉了斗志。

于是,眼见死到临头,却又绝不甘心这么委屈地死去的马文义,再度与自己的命运做了一次顽强的抗争。

趁着“八百子弟兵”大眼瞪小眼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际,马文义这回是不喊不叫,就只身一人开溜了。

马文义的“回救大军”烟消云散,接受了“国王陛下”的重托,还在平城驿指挥着近七万大军的马永禄,也收到了南路天朝红军前线总指挥左宗棠的劝降信。

“尔等虽有六七万之众,但在我强大英勇的天朝红军面前,不过如同草芥一般。况时下西宁已归天朝,暴首马文义也已伏法,尔等又深陷我天朝红军重围之中。故为广大回众生灵计,奉劝尔等再勿做任何毫无意义的抵抗,放下武器,将功赎罪……倘还心存侥幸,尔等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左宗棠的意思很明显,放下武器,有生路一条。但要继续顽抗,所有人都将为此付出的生命的代价。

所有人的都得死!

身处天朝红军包围圈中的“圣军们”,此时纵然记性再不好,也要不约而同地想起出征前他们的“国王陛下”在给他们作动员时所说的一句话,“一定要记住,汉人们都是杀人的魔王,他们是绝不会放过我们的,三万穆斯林弟兄在兰州的遭遇,就是最好的明证。”

所以,不管是作为大军统帅的马永禄,还是“圣军们”的任何一个兵将,都会对左宗棠所发出的这种声音深信不疑。

继续顽抗肯定得死。先不说被射杀、砍死,不用几天的时间,就是那一个“饿”字,也能令这近七万人全都死掉。

而投降呢?也许会死,毕竟血债太多。但如果侥幸了,也许还就真会有条生路。

这就是一支军队与另外一支军队之间的巨大差距。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什么叫强大?

答案绝非是这支军队的装备如何如何的先进,如何如何的给力。

真正决定着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的,是人的因素。

在一支军队中,无论是遇到了何种的艰难,她的士兵们都不会屈服,即便战局再不利,即便是建制都已经被打乱,而只要有人在,马上就会一个个新的“灵魂”涌现出来。纵然只剩下了一个人,他依然可以无所畏惧地继续战斗下去。这支军队才是最强大的。

当然,有人会说应该尊重生命,明知道败局已定,何苦还非要去做一些无谓的抗争,徒然增加牺牲。

因此,在这类战局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投降——也就不失为是一种最明智的,最能体现人性化的选择。

但是,军人不是普通的人。

军人绝不能是一种所谓的职业,而必须要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当一个人选择了成为军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同时选择了牺牲,牺牲一切的自我,直至生命。

只有胜利,才是军人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当然,当胜利无望的时候,能够保住军人那崇高的荣誉的,还有不屈。

而无论是以前的白彦虎、任武的所谓回军,还是马化龙的那个“卫教军”,抑或是眼下的马文义又整出来的这个“圣军”,说到底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

尽管他们也曾能抢,也曾能杀,但他们决不是特别能战斗。能抢、能杀针对的不过都是赤手空拳的普通而无辜的汉民,在战场上,他们却实在是缺的太多太多。

于是,马永禄动摇了。

为了真主,他可以忌口,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可要让他为了真主付出生命,显然还不行……

西宁会战结束,天朝红军歼灭马文义的“圣军”十万,其中降者八万余。

左宗棠实践了他的诺言,但不是很完全。

因为马永禄军就地投降后,左宗棠虽然没有追究绝大多数回众的罪恶,但对于马永禄等为首者,左宗棠却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包括马永禄和所有带有阿訇头衔的人等在内,以及“圣军”中的大部分领头者,都在左宗棠的力排众议下,遭到了严酷的镇压。

左宗棠是用这千余人的血,在冷峻地告诉那些曾经的回暴分子,将来必须要老老实实地做人,开开心心地与天朝这个大家庭中的人们友好相处,否则的话,这就是下场。

然而西宁会战也有个很大的遗憾,因为没有抓到马文义。

石镇常虽然在收拾完了那不足八百个回暴分子之后,就立即寻踪觅迹地对马文义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但还是没能做到他们的朱锡琨军长的那个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的要求。

马文义居然在红军给他布下的天网中,非常幸运地逃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