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 第七百六十八章 谁信?

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第七百六十八章 谁信?

作者:点小驸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6:40 来源:笔趣阁

礼部右侍郎看着面前发生的这一幕,不由的摇头叹息。

但是,这一幕的出现,他是想过的。

因此,并没有太过的手足无措,而是按照原先的想法,缓缓的开口道:“科举之变,陛下和阁老们都是不看好的,不赞成的,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新安候在办。

不知为何,新安候总是对科举十分的上心,老是想着让科举产生些变化。

你们若是有什么想法,还是到方府去找新安候为好。”

这话说完,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

士子们不傻。

他们都知道什么叫做再而衰,三而竭。

若是离开了这里,下一次再出现就没有这般的影响力了。

更何况他们还什么都没有做呢。

只是单纯的出现在了这里。

礼部侍郎固然已经足够分量,可是还没有到简短的一句话,甚至连一个承诺都没有就让他们离开这里。

这些读书人虽然迂腐,却不是傻。

他们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很简单,就是科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变动。

至于这科举之变是谁提出来的,是谁鼎力支持,是谁反对。

在他们的眼里,其实压根不那么重要。

或者,换句话说,过程其实不重要,最后的结果才重要!

士子们比谁都要清楚。

“唐大人,并非我等胡搅蛮缠,只是新安候......”

站在最前面乃是京畿之地乡试的第三名。

此时此刻,他看着面前的礼部右侍郎,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犹豫了许久,方才继续道:“只是新安候跟科举又有什么关系?我等都知道新安候乃是武勋,且新安候素来都是专注于钱财与武道,何曾干涉过朝堂之上的诸多事宜?

若说是有,那也只是一次,而且还是与土地有关,新安候乃是去年京畿之地乡试的解元,恕学生直言,以新安候的才能,完全没有必要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当然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士子压根就不认为方休的能量已经到可以影响朝堂的地步。

的确,新安候是小阁老,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竹轩斋的推波助澜之下,无论是在京畿之地,还是在江南道,还是在中原道,甚至是在西南道,新安候的声势都是丝毫不亚于颜庄颜阁老。

可是......

这仅仅只是声势而已。

更可况,即便是颜阁老也不可能如此莫名其妙的对科举轻举妄动,更何况是新安候这么一位眼中只有利益的人呢?

这科举之变对新安候有什么好处吗?

思来想去,似乎就只有他府上所办的各种书院的学生们,能够从这科举之变中得到那么一点点的好处了。

可是......得不偿失啊!

毕竟新安候可是解元!

礼部右侍郎其实也没有明白方休究竟想要做什么。

他隐隐约约猜到了一些可能。

比如说文理书院的那些学生,若是能够进入六部,进入大理寺,那肯定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可是......这有可能吗?

无论是文理书院,还是其他的书院,只要是跟方府牵扯上关系的,基本上都是只招收孩子。

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只是十一二岁。

这样的孩子,又能有什么用呢?

等到这些孩子成长到了可以进入朝堂,可以影响朝廷的地步。

那个时候,单单凭借新安候一个人的权势,想要做什么,还不都是做什么。

毕竟如今新安候还没有到二十岁,就已经能够让陛下如此的忌惮了。

十几年以后,权倾朝野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以陛下的年纪,指不定哪一天就驾鹤西去了。

若是小皇子即位,新安候便是帝师!

这意味着什么,全天下怕是没有人不知道。

既然如此,新安候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从情理上完全说不通啊!

礼部右侍郎站在原地,纠结了许久,都没有想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

而且总不能让这些士子们就这么跪在皇宫外吧?

那陛下该如何想?

天下的百姓该如何想?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们该如何想?

新安候方休又该如何想?

这些都是问题。

更何况,他之前已经跟陛下夸下海口。

这件事情,他可以处理。

犹豫了许久,礼部右侍郎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

他看向那些士子们,表情异常的坚定,道:“本官实话同你们说,新安候究竟是何目的,想要做什么,本官也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本官可以确定,这科举之变从头到尾都是新安候一个人所为。

你们跪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用处。

无论是陛下,还是几位阁老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更何况这件事情并没有定下,甚至几位阁老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情......”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个士子打断:“竹轩斋的号外都已经刊登出来了,这件事情,唐大人还要装聋作哑,当作没有看见吗?

学生可是听说,这竹轩斋的报纸,不止是我们这些学生在看,便是陛下,几位阁老也是要看的。

而且每天都要看,看过以后还是赞不绝口!

这些话都不是学生妄自猜测,而且几位阁老亲口承认的!”

这话是实话。

这报纸的地位非同凡响。

楚皇和阁老们虽然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也有自己的信息来源。

可是报纸上面刊登的许多事情,却是他们平常的时候不会注意到的。

但是,这些事情刊登在了报纸上面,就意味着百姓们爱看,代表着民心。

因此,楚皇和阁老们即便是了解很多的信息,也会看一看报纸。

而且这竹轩斋的写手们还是有些功夫的,文章写的通俗易懂,看上去十分的有趣。

别的不说,就是欧阳阁老就时不时的看看报纸上面的奇闻异事。

虽说是话本,看上去也是极其的有趣。

因此,在这些学生们,或者说在楚国的百姓们的眼里。

竹轩斋其实是有一定的地位的,甚至某一阶段,很多人,尤其是京畿之地以外的人,都以为竹轩斋是礼部办的。

既然竹轩斋都刊登出了号外。

唐大人您却说,陛下和几位阁老都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