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093章:商业扩张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093章:商业扩张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57 来源:笔趣阁

readx;走上正轨的皇家银行,此时最要紧的就是把银子投资出去,或者放贷出去。因为发生大规模挤兑的可能性极小,而小规模挤兑内帑的银子很容易应付,所以皇家银行的银根暂定为20%。

4000多万两的存款之中,只留800万两作为银根,其他全部用于投资。朱由校和杨国瑞定下了皇庄的第二期建设工程后了,皇家农业公司虽然贷款最多,但此时皇家银行还需要向外贷款1000多万两左右。

于是朱由校又把曹金玉叫了过来,询问道:“曹爱卿,粮行是否还需要资金,现在银行这边还有上千万的款子。”

“陛下,对粮行来说,资金自然是越多越好的。一来秋收快要临近了,若是有足够的资金,微臣可以派人到南方去收购折粮,这又是一笔稳赚不亏的买卖。”曹金玉有些兴奋的对朱由校回答道。

“南方官府折粮,确实是块肥肉啊!这生意朕做了。”朱由校一想到那么多的粮食被商人吃了差价,每年朝廷在南方收上来的田赋大概是一千五百万石左右,可是到手的银子却只有三四百万两,可见折价之低。一石大米的官方折价,只有0.3两白银左右。

明王朝的农业产值,一年下来起码有十亿两白银左右,可是朝廷的农业税,却只收取了那么一点,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低。

这么低的赋税,自然是没多少钱可以投入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的。之前北方之所以还能维持,主要还是徭役制度的存在,徭役让官方拥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到建设当中,从而维持了水利、道路灯基础设施。

如今北方出现严重的水利失修的问题,主要是徭役制已经正在走向崩溃。现在人们可以不去参加徭役,只要交点钱就可以了。而随着通货膨胀的产生,这点钱往往只有两三天的工钱,而徭役可不是只干两三天的。徭役这种隐形的财政收入,也逐渐被蚕食。而且拿到钱的官员,可未必会把钱花在设施建设上,说不定都进了他们腰包。

现在北方要想不乱,首先得确保粮食的供应。只要手里有粮,北方就乱不起来,自然心中不慌。

“陛下,南方的官府折粮每年有1500万石左右,按照0.3两的均价折算,各州县全部收购下来,也只需要500万两银子。不过重点是如何运到北方,如果通过漕运,肯定会有所损耗,这已经是惯例了,陛下还需先整顿一下漕运。”曹金玉建议道,漕运损耗多是人为的挖墙脚行为。例如漕丁,船走到半路,说不定就给你扒拉下几袋粮食卖了。同时夹带私货,这在漕运中是极为普遍的。

“呵呵!漕运朕自然是要整顿一番的。至于运粮,我们走海路。”朱由校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通州商人不是靠漕运赚钱嘛?敢挤兑皇家银行?敢支持东林党?接下来有他们好日子过了。

“海路?陛下,这海路容易遭受海盗袭击,同时万一碰上什么大风大浪,就是船毁人亡,财货两空。”曹金玉显得有些谨慎的说道。

“曹爱卿,海运的风险并没有那么夸张。船只在沿海航行,大风大浪毕竟只是少数,而且只要穿足够大,一般风浪都是毫无威胁的。至于海盗,到时候让水师去剿就是了。而且江南和北方沿海也没几个海盗,那些海盗基本上都在福建、广东一带。”朱由校笑了笑说道,海盗自然是奔着利润丰厚的航海贸易去的,航海贸易目前基本上集中在福建和广东,在北方搞海上运输,基本上不用担心被海盗抢了。

“再有一个,海船的运输成本比漕运更低,而且也更加方便,不用去考虑什么河道拥堵的问题。粮食这种东西,与其放在漕运让那些漕丁搞损耗,还不如走海路运到天津。”

“可是我们没有海船。”曹金玉提醒道。

“这个问题朕会解决的,你负责去收粮便是。”朱由校对曹金玉说道,曹金玉连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能到南方各州县去收购折粮,这样的大好事,自然让曹金玉兴奋不已。以前不敢想,那是因为没钱没关系。

如今这钱不是问题,皇家银行有大把的银子放贷给粮行。关系更不是问题,论到背景,谁能比皇帝更大的?

只要一道圣旨,基本上就可以把所有参与折粮收购的粮商给轰出场外了,让济民粮行独享盛宴。

商议了一番之后,终于是确定了济民粮行的贷款规模,直接就是一千万两。收购折粮需要钱,同时还要收购百姓手上的粮食,并且进行业务扩张等等。

眼看秋收要到了,留给济民粮行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了。所以曹金玉随后告辞了皇帝,连忙前去做准备工作。

上千万两的经营资金,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商人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只有少数几家盐商能抽调这么庞大的资金。

济民粮行将迅速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粮食生意,基本上就是稳赚的。济民粮行的模式非常简单,盈利主要就是靠官府的低价折粮,以及夏收、秋收之时,依靠庞大的资本,低价吃入大量低价粮。

销售方面,一是有官方订单。二是有可以垄断的粮食零售市场。

官方订单方面肯定不可能亏本,市场垄断有税务局当打手,其他粮行根本竞争不过,零售价的制定权是掌控在济民粮行手上的。

在这样的诸多优势下,济民粮行是完全不可能把生意做亏本的。而且因为资本和规模的优势,粮食加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将会比其他粮行要低。

垄断就意味着丰厚利润,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不过粮食作为老百姓最根本的需求品,济民粮行的垄断经营并不能疯狂抬高粮价,而是要让粮价维持一个平稳的价格。

此时济民粮行将手伸到南方各省,将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济民粮行贷了上千万两资金出去,皇家银行也就剩下300万左右的放贷资金了,朱由校随即把钱万元叫了过来,商议合资组建海上船队的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