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72章:官法如炉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72章:官法如炉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56 来源:笔趣阁

readx;初夏,天气已经转暖了,草木走向葱荣。

朱由校的生活,依旧是自强不信。每天坚持习练武艺,并且开始频繁的往讲武堂和军营跑。

讲武堂的规模,已经扩充了好多倍。并且逐渐开始在朱由校的主持下,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正规的‘现代化’军校。

讲武堂正式分为‘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侦查科’、‘后勤科’、‘技术科’这七个学科。

这天是讲武堂‘进修班’结束的日子,朱由校又来到了皇城边上的讲武堂,亲自给这些毕业的基层军官颁发‘委任状’。

在庄重的气氛下,朱由校将一件件折叠整齐的军官服,以及委任状亲自交到这些基层军官手上。

“臣叩谢皇恩。”一个个基层军官上前,对朱由校深深叩拜,然后恭恭敬敬的接过军服。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大头兵了,而是拥有品级的武官。排长九品,连长八品,营长七品,团长六品,旅长五品,师长四品。

军饷也随着品级提高。

取得品级之后,他们就是职业军官,一生食君俸禄。无需君主是否正义,此时此刻,他们就已经与朱由校具备了共同利益,成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集体。

但凡师长级别,都将获得一部分皇家银行的股份分红,这个分红并不是太多,但是一年下来也有上千银元。如果皇家银行及旗下控股公司、合资公司越赚钱,他们能拿到的分红也将越多。

一个军事利益集团就这样被朱由校编织了出来。

这次讲武堂开设的短期进修班,尽管时间不长,但却是朱由校亲自主持,这批毕业的军官,都可以算是‘天子门生’。可喜的是,这些毕业的基层军官,一个个都学会了看图,具备文化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

朱由校对侦查科的制图做了具体的规范。军事地图的绘制变得专业起来。这些专业地图,是每一个各级军官都要能看得懂的。

这批基层军官算是正式上任了。

十万边军的整编也正好完成了两个月的新兵训练,队列什么的都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确定正式编制了。

各种统筹,显然又开始了。

朱由校自然是全程参与的。然而可忙坏了孙传庭。朱由校的全程参与,不意味着是全程做事。忙坏的,自然是下面的。苦活累活,都是下面干了。

“四个重装步兵师,五个常规步兵师。各级军官已经确定了,请陛下过目。”孙传庭将名单递给了朱由校,朱由校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便通过了。

“爱卿辛苦了。”朱由校微笑的对孙传庭说道,孙传庭倒是任劳任怨,说道:“这是臣的本分。”

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但是领导最喜欢的,就是这样肯做事,能做事的下属啊!下属是什么样的人,领导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九个步兵师的编制终于是确定了下来。十万边军经过一番分配之后,正式确定了他们的归属和兵种。

十万边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因为较高的待遇,以及持续的思想教育,忠诚性也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这次编练的九个步兵师,绝对是精锐之师。因为这十万兵员的素质太高了,几乎都是各边镇的精华。许多士兵都是虎背熊腰,力量惊人。

这九个步兵师,注定比之前京营的五个步兵师还要精锐。

素质极好的兵员,加上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以及最好的待遇、最严酷的军法,而且作战经验也不是很缺。这些边军士兵,在此前就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他们走上战场的时候,心理素质是绝对是过关的。

番号也定了下来。从06到14。

朱由校看着这些军队从无到有,被快速组织起来,心情在这一刻显然是最为畅快的。

“妈蛋,老子现在终于有一支大军了。”朱由校心情大好,如今手握十四个步兵师,不管明王朝再怎么天灾**。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出来。

他编练的这十四个步兵师,可不是那些乌合之众。不像其他明军那样,武官养着一群家丁。或者说这十四个步兵师,都是朱由校的‘家丁’,杜绝了军中挖国家墙角的家丁现象。

有这么一支军队在手,朱由校可谓底气十足了,终于不用再怎么装孙子了。

军队是采取暴力手段的底气,更是支持改革的基石。改革就以为着对利益与格局的重新划分,就会与当前的既得利益群体发生矛盾,从而就可能引发暴力冲突。现在朱由校还真不怕了,只是出于稳定考虑,还不能胡乱挑起冲突。

但该吃的肉,不能放过了。

忙活了几天之后,朱由校立即让人去询问内阁首辅沈潅,看看缉私的情况。沈潅随即让天津巡抚高邦佐,漕运总督叶向高,以及税务局总督魏忠贤上报情况。

很快各自拟了封奏折交到了内阁手上,对缉私进展进行了一番报告。随后沈潅便骑马进入皇城,向朱由校汇报情况去了。

皇城骑马是一项特权,同样也享有义务。被赏赐这个特权的臣子,必须上缴一匹马。历史上魏忠贤把这个无所谓的特权,大赏特赏,有的官员甚至被赏了一遍之后,又被收回,然后又赏一遍。结果还真让魏忠贤搞到了不少马匹,暂时缓解了前线战马不足的问题。

此时皇城的管理,朱由校都是抓在自己手上。对于这个特权,倒也没有那么随意的到处乱赏。

沈潅是为数不多,获得这个特权的臣子。以沈潅的收入,倒也出得起一两匹战马。因为稀缺,所有让人感到荣幸。

沈潅一路进入紫禁城,然后下马步行到养心殿,朱由校正在里面处理一些军务。

“启禀皇上,各处缉私情况已经汇报上来了。经过半个月的缉私,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共抓获走私人员三千余人,击毙三百余人,查获私盐将近三百万斤,查获关税走私货物价值三十余万元,查获官船夹带私货价值六十余万元,缉私总共入账百万元左右。”

沈潅汇报了一番进展后,继续说道:“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走私依旧猖獗。主要问题就是缺少兵力,此次缉私只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分配下去之后就没多少了。以至于关卡不多,那些走私份子还是有机可趁。天津巡抚高邦佐上奏称,天津沿海一带的私盐生产还在持续,走私方式从开始的大车队,变成了现在的三五成群,或独自走私贩运。以至于目标更小,稽查起来更为困难,可谓民心似铁,难以动摇。”

“呵呵!民心若似铁,官法便是炉。铁再硬,也要给他熔了。”朱由校当即下令道:“传朕旨意,着令兵部立即抽调两个师的兵力配合缉私。但凡走私拘捕者,一律当场格杀,所有逮捕的走私份子,一律贬为官奴。”

“是,皇上。”

“皇上英明,走私屡禁不止,不过是民间投机之徒还有侥幸心理。只要查得严格,惩处力度让他们难以承受,就可杜绝走私了。”沈潅称赞道。

“今年能有多少超出的财政盈余,全看盐税和关税,还有各类商业税,不得不上心啊!”朱由校感叹道。

经过一番预算之后,全年能预估到的收入都有用途了。接下来要干什么事情,得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才行。

民心似铁,官法如炉。这句话可不是唬人的,很快兵部就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前去配合缉私活动。

高邦佐很魏忠贤得到了大批兵力的配合,顿时大喜过望。迅速将这些兵力,全部投入到了缉私之中。

除了固定设卡,此次还增加了大量‘巡逻稽查队’,在北直隶的大道小道上,到处巡逻。每队兵力上百人,甚至有配备步兵炮。那些一斤炮非常轻便,用于缉私显然效果极好。

到处都是关卡,简直如同‘天罗地网’一般。天津地区的私盐贩子,很快就倒霉了。在这样的高力度稽查下,那些三五成群进行私盐贩运的,大部分都栽了跟头。而那些用大车队贩运的私盐贩子,则与京营发生了持续的武装冲突。

击毙,再击毙。

几乎成了缉私的主旋律,一旦发现持有武器的大商队出现,那么不用想,肯定是私盐贩子。

朝廷已经下了禁令,禁止商队在北直隶境内持有管制兵器。能够在北直隶持有兵器的,只有皇家资本控股的标行,也就是镖局,古代的安保押运公司。

这些私盐贩子为了对付京营,他们也进行了改变。一方面是化整为零,一方面则是聚拢同行。

聚拢同行之后,通常有两三百人。其中不乏武艺高强的武师,一个个信心爆棚。情况确实也如同他们所预料的那样,一开始官府看到这些私盐贩子这么多人,碰到了都不敢动手,只能收一笔贿赂之后,放他们过去。

可这次不同了,这些私盐贩子人多势众,可是稽查队这边同样也是。一旦发现这种聚拢同行的私盐贩子,马上请求支援,同时派人尾随其后,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这些私盐贩子包围、歼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