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054章:以暴制暴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054章:以暴制暴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5:57 来源:笔趣阁

要是没有济民粮行,朱由校还真不敢征收粮食零售税,用屁股都能想得到,那些粮商肯定会把成本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的。

但是有了济民粮行却不一样了,只要济民粮行能够保障粮食供应,就可以维持粮价平稳。征收粮食零售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些粮商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只要垄断了粮食的市场供应,并维持粮食生产,朱由校就能控制粮价的平稳,并且赚到利润。

规模小的时候,利润可能还不太可观。然而只要规模大了,利润就极为可观了。而且手上有粮,就能对灾民进行赈济,就不会把老百姓逼反。

所以朱由校仅在济民粮行能顾得上的地方征收粮食零售税,还顾不上的地方则先放一放,真要是一网打尽,那些顾不上的地方,就失去粮食的市场调节能力,到时候农民手上的粮食卖不出去,反倒会出问题。

大明皇家银行如今揽储资金已经突破了上千万两,但是粮食是大宗商品,而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卖出去的东西,资金回收积压有点厉害,因此济民粮行暂时也仅有能量垄断三个府的区域。

曹金玉无疑是最忙碌的,各地粮食调度,资金的出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好在手下倒是招了不少经验丰富的掌柜,并且已经开始培养一批学徒。

济民粮行这次为了保障粮食能够充足供应,在夏收期间就开出了0.8两白银一石的粮食收购价,基本上将京畿地区所产的商品粮扫荡了一遍。很多农民、地主都纷纷将粮食卖给了济民粮行,夏收时候能有这样的价格,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过去夏收时的粮食价格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收官府折粮影响。

一来很多粮行在官府折粮时期,手上的资金都用来购买官府折粮了,对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再有一个就是,就算是买不到折粮的粮商,他们这个时候开出更高的价格去买农民、地主手上的粮食,竞争力就大大不如了。

还有一个就是,有些农民急需用钱,他们可能还欠着地主一屁股债呢!这时候形成价格联盟,粮商们总是会收到一部分粮食的。

所以粮价的大幅度波动,实际上官府折粮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今年北方折粮却是被济民粮行扫荡一空,只剩下一些比较偏僻的州县没有问津,这让其他粮行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等到了要收购折粮的时候,被济民粮行突然杀了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开始收购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时,京畿地区及周边的粮食已经被济民粮行扫荡了一遍。

这个时候反应过来的粮商们,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农民和地主手上的粮食。

北方各地因为官府折粮被包办,地方上的粮食收购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上浮,农民和地主有所受利。

但收购价大幅度上涨的,也仅有京畿地区。济民粮行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价格联盟。

粮食生意真正的暴利,就在于低价粮。如果那些粮商能够买到低价粮,就算是每石粮食被征收了2钱的零售税,并且维持在1.5两的零售价,依旧是有钱可赚的,只是没有那么暴利了而已。

真正的暴利,则是等待灾年的出现。灾年一到,粮食成倍,成倍的上涨。

曹金玉对粮食生意是研究得非常透彻的,获取暴利的手段他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曹金玉更明白的是,皇帝并不希望粮食生意太暴利。皇帝要的是稳定的粮价,济民粮行可以赚钱,但一切都是以稳定粮食价格为前提的。

等夏收该忙的都忙完,曹金玉立即进宫向皇帝汇报经营情况,给朱由校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济民粮行通过官方折粮,并完成官方订单,预计能赚100万两左右。不过官方订单并非是一窝蜂的上的,这些粮食很多还在手上,要等朝廷拨款后慢慢交付,要积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还剩下200万石官方折粮,储存在各地仓库。

“陛下,微臣以为,如果要稳定北方各地粮价,不如就以这两百万石折粮为基础,某地若粮价上腾,则运往该地平抑粮价。尽管这些粮食储存之地略显偏远,但是胜在成本较低,就算是长途运输,然后以平价卖出,依旧可以保本。”曹金玉对朱由校建议道。

“爱卿有这样的想法,朕很欣慰。”朱由校真的很欣慰,曹金玉能如此自觉,不像东林党那样钻进钱眼里,自然让他很高兴。

这次济民粮行确实做得很不错,现场清算田赋折粮,不仅挽回了朝廷的很大一部分的农业税损失,同时也让地方官员吃不了秤头,而且把地方田赋摸清楚了,不至于被地方官员截留。

这也许是北方各州县地方官感觉最心塞的一年,以往征收了多少田赋,他们还能瞒报一部分,甚至直接截留,就先拖着。朝廷若是不催,他们就不给。朝廷催急了,这才慢吞吞的上缴一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不断的挑战朝廷的忍耐限度。

今年济民粮行收购折粮,地方上征收了多少农业税都统计得清清楚楚。

不过现在还没到地方官府向朝廷缴纳田赋的时候,很多官员还不清楚。但是这份单子已经在锦衣卫报备了,接下来就看哪个sb敢截留税款了。

“这样吧!朕会让锦衣卫时刻盯着各地的物价,然后用驿站进行传递,能不能赚到钱,就看你的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这年头信息流通不发达,官方如果打这个时间差,显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

历史上的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发家史,就很依赖于快速的情报系统,通过比别人更快的情报,然后将其他地方的商品运往缺乏某商品的地区。

朝廷显然有这个条件,因为朝廷有驿站。

曹金玉听了后不由大喜,长期做贩运生意的曹金玉,对信息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比别人早一步得知市场的消息,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某地某商品价格上腾,若能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就可以快速的调一批货物过去。某地某商品价格低糜,也可以赶过去吃下,然后卖到价格高的地方。

只要有快速的情报系统,这就是稳赚的,而且利益巨大。

显然没有任何人的消息会比朝廷更快了,朝廷有驿站可以传递消息,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八百里加急。

这个商业情报体系也是朱由校所需要的,赚钱倒是其次的,对他来说最有用的还是救灾和平抑粮价。

要想不被那些黑心粮商囤货居奇,就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曹金玉走后,朱由校随即把情报系统的问题交代了下去,并划分了区域,让锦衣卫和东厂各负责北方一片区域的商业情报收集、汇总,然后交给曹金玉运作。运作所得利益,依旧和粮行一样,八二分成。

就在曹金玉汇报完粮行的发展不到两天,曹金玉又汇报了一个消息,济民粮行在天津的粮仓半夜被人烧了,大约有吧三万石面粉被烧毁,损失达到了四万五千两白银。

“还真有不怕死的。”朱由校叹了口气,不用想,肯定是天津的粮商干的。因为无法与济民粮行正面竞争,便开始使用暴力了。可国家才是最大的暴力机构啊!

“来人,京营立即抽调一个营开赴天津,配合锦衣卫查抄天津各粮行。”朱由校也不用考虑什么,直接下达了命令。

敢烧朕的粮食,那朕就只能以暴制暴了。

ps:第二更到,继续求推荐票,推荐票数量有点低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