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148章心有余而力不足

澳洲风云1876 第1148章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6:33:32 来源:笔趣阁

随着成立并公投加入大洋帝国,大洋帝国在北美总督府的范围扩展到十州之地,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城就位于五大湖地区西北方,成为临湖国家之一。

加拿大和米国首当其冲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在五大湖地区巡弋的帝国皇家海军舰艇,经常会游弋到临近多伦多和匹兹堡的附近水域,距离仅仅五、六公里。

从城市高楼上

可以清晰的望见大洋帝国皇家海军舰队泛着冰冷光泽的庞大舰体,还有黑洞洞的巨大炮口,往往令人不寒而栗。

舰艇上的水兵对着岸边的建筑指指点点,那副悠闲的神情,彷佛在逛自家的后花园。

当今时代

世界各国对于12公里领海已经有清晰的界定,但是对湖区却没有类似国际公约,五大湖周边地区,从米国和加拿大两国,一下子变成4国共有,问题变得极端复杂化。

大洋帝国虽然仅仅占据五大湖地区西北端一小段沿岸,但却向来嚣张跋扈,侵略性极强,这令英国和加拿大感到深深的忌惮,令米国痛彻心扉。

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达成一个照顾各方利益的湖区公约,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首先,仗着自己海军实力强盛一时,大洋帝国直接把五大湖当成了自家的澡堂子,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搞什么劳什子《五大湖公约》,大洋帝国第一个就不同意。

束手束脚的多难受,不如嗨起来!

进入25年之后

不管英国人和米国人是否同意,密西根共和国如期举办盛大的独立仪式,来自3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仪式,这反映出大洋帝国的巨大影响力。

佛罗里达的谈判进行的尤其艰难,英国外交大臣赫尔曼勋爵表现的态度强硬,要求大洋帝国和扶桑国从侵占的米国州撤军,恢复第二次美日战争边界线,释放美军俘虏等等。

大洋帝国外交大臣李孝祖勋爵直接暂停了谈判,乘火车经南方联邦共和国,亚利桑那共和国至新成立的密歇根共和国,并且出席了盛大的独立建国仪式,压根也没把英国谈判代表放在眼中。

真是笑话,帝国一口吞进去的肥肉还能吐出来吗?

坚决执行皇帝陛下的旨意,彻底肢解北美,是帝国政府上下一致的默契,绝不容反复。

归根到底

赫尔曼勋爵和他所代表的伦敦政府,依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形势,已然进入两巨头争霸时代,国际上的事儿不是英国说了算,而是要两个国家商量着办。

一厢情愿的施压,最终只落得个压无可压。

大洋帝国吞并中央共和国和密歇根共和国的独立,稳定推进步骤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也完全不在意英国人的愤怒感受和米国人的悲伤,这让英国人大失颜面,但却又束手无策。

哈尔曼勋爵在给伦敦的密信中曾抱怨道;“在这场漫长而无聊的谈判中,伦敦扮演了一个小丑,站在隔壁的院子里大声喊;别这样,别这样……

可惜,以大洋帝国为首的恶汉团已经完成了肢解北美的目的,将米国人最珍贵的财富瓜分一空,打着饱嗝离开了,只留下满目疮痍。”

中央共和国被吞并了,密切跟共和国独立了,就连猥琐的日-本人也跟在身后,多占领了密苏里州和肯塔基两个州,受伤的只有米国。

真正论起来

扶桑国在这次战争中,丢掉了临近五大湖地区的三州之地,这里全部成为新成立的密西根共和国的地盘,其势力退回到中部地区,人口和税收损失不小。

而所谓的密歇根共和国,敞开大门欢迎华人移民和资本,实际上就是大洋帝国的附庸国,忠实的狗腿子。

这个国家从建立尹始,就先天患有软骨病,没有大洋帝国的鼎力支持,每日两国都可以分分钟将它消灭了。

美日两国在第3次战争中,倾尽国力狠斗了一场,结果却两败俱伤。

大洋帝国和密西根共和国,不声不响的拿走了中部11州之地,拿走了米国工业化发展程度最深的重工业城市群,等于拔掉了美国的钢铁嵴梁,拔掉了钢牙利齿。

从此以后

米国沿大西洋东岸各州,都是以轻工业,远洋运输,港口服务贸易和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其重工业实力一落千丈,军事实力同样大打折扣。

现在的米国人口已经不足1800万,以英国传统的十三州为主,包含纽约,费城等世界级大城市,但发展前景暗澹,几乎退回了建国初期的水平。

扶桑国原本到手的北部各州占领区又吐了出去,原因是大洋帝国不允许其染指五大湖地区,只能多占领密苏里和肯塔基两个农业州,稍许挽回点损失。

也许认清了现实,25年3月份,佛罗里达和谈迅速步入了快车道,经过一个多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影响整个北美局势的《佛罗里达合约》。

米国承认战败,签约同意中央共和国独立并且并入大洋帝国,签约同意密歇根共和国独立,签约同意割让密苏里和肯塔基两州之地,给予日方作为战争赔偿。

米国同时承认南方联邦共和国,佛罗里达共和国,亚利桑那共和国,加利福利亚共和国的独立,并尊重其领土完整,愿意建立平等国家之间关系。

米国对大洋帝国作出象征性战争赔偿,并且保证公平公正对待大洋帝国资本,保障领事权益,保障人员往来和购田置业的公正待遇等等。

而大洋帝国和日方则在确立相互边界之后,表示愿意共同维护北美当前和平环境,消弥战争创伤,致力于共同建设北美新局面……

日方要求的巨额战争赔偿没有得到支持,美方要求收复疆土的企图也没有得到支持,但是大洋帝国和英方的诉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这就是当前世界政治的现实。

英国进一步加深了在米国和佛罗里达共和国的影响力,并且与之建立了相对密切跨大西洋关系,展示了老牌帝国的雄厚实力。

大洋帝国则不用说了,赢麻了。

此战实现了皇帝李福寿的构想,彻底肢解了米国,扩大了北美地盘,并且将拥有强大重工业生产能力的米歇根共和国紧紧的控制在手中,绑在了战车上。

经此一役

真正确立了大洋帝国与英国两强争霸的世界格局,确立了两国利益分界线和各自传统势力范围。

第2次世界大战在擦枪走火的边缘又拉了回来,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世界各国在长吁一口气的同时,不约而同的拍拍胸口,感觉到了轻松,世界总算迎来了和平前景。

国际地位的极大提高,令大洋帝国公民格外自豪,在掀起一轮又一轮北美移民潮的同时,帝国上下开始倾尽全力准备一个重大节日,那就是“圣临节50周年大庆”。

帝国缔造者,皇帝李福寿在1876年9月2日,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码头的这一天,已经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法定节日,被称之为“圣临节”。

26年9月2日,正好是御临澳洲50周年,意义特别重大,帝国上下将会举办隆重的庆典,作为给皇帝陛下的献礼,表达全国人民的爱戴之情。

届时

帝都长安将举办盛大阅兵式,举办盛大花车游行,举办一系列体育比赛和诗词歌咏比赛,在悉尼将举办皇家海军海上阅兵式,举办太平洋国家安全联盟首脑峰会,举办工农业产品出口博览会等等大型活动。

与此同时

皇室捐赠的大明宫,博物馆经过整修,将会面向社会民众开放,帝国公立医院将举办为期半个月的慈善义诊,还将举办多场上流社会名流云集的慈善晚会,募集善款。

帝国本土及海外各州,都将推出各种活动,比如;青龙湖将举办大型龙舟比赛,西雅图举办烟火晚会,天枢举办万人歌咏比赛,莫桑比克首尔举办东门寺落成典礼暨百万人朝觐活动。

各种大型活动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这个隆重庆典提前一年多就开始筹备了,是当前帝国官员的头等大事,也是落实帝国皇帝李福寿的旨意;

“独乐乐莫如众乐乐,普天同庆,亦吾所愿也!”

25年6月6日,在《弗罗里达合约》签订之后,北美局势进入长期稳定阶段。

米国人口锐减,至关重要的重工业区被阉割掉,丧失了七成以上的人口和土地,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

其综合国力和经济产出,已经衰退到与意大利一个等级,沦落为不折不扣的三流列强。

事实上

米国的大国基础已经被瓦解的支离破碎,无法对大洋帝国构成竞争威胁,整个北美地区呈现碎片化状态。

没有对比,自然就没有伤害。

包括欧洲列强在内的主要国家,虽然有些惋惜美利坚由濒临两洋,几乎独占北美的的强大国家,被肢解为9个较小的国家(含北美总督署辖下北方共和国和中央共和国,相关行政区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呈现明显的碎片化。

但没有后世美国独霸世界的强大做对比,在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分崩离析的历史大背景下,欧洲同样冒出了一大堆小国家,北美的情况就不显得突兀了。

只有伦敦心有不甘,但在抗争过后,由于欧洲各国厌倦情绪浓烈,不愿意再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仅凭自己

英国没有把握掀翻庞大的大洋帝国,这是一个人口已经高达1.3亿,地跨6大洲的庞然大物,经历世界大战的严重消耗,而且还有俄国这样重大的威胁,让英国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20世纪20年代中

新生的苏俄政权成了整个欧洲的共敌,英法德荷意等国尤其敌视苏俄的工人政权,害怕其会影响到国内的工人组织,从而导致情况失控,危及整个国家统治基础。

与大洋帝国的两强争霸,是锦上添花的事。

但是遏制苏俄政权影响力蔓延,却是关系到各国身家性命的大事儿,孰轻孰重,欧洲各国还是拎得清,看得明白的。

在这种情况下

大洋帝国在弗吉尼亚共和国的驻军,从最高峰的16.8万人逐步减少,最终稳定在6.5万人左右,并且长期保持这一规模。

北美总督府辖下军队,亦从顶峰时期的33万余人减少到不足20万人,裁军1/3多一些,以节省和平时期的宝贵军费。

帝国皇家陆军进行了战后第2次裁撤,整体军队规模从117万削减1/4,下降至88万余人的低水平。

即便如此

大洋帝国皇家陆军总员额仅次于俄法两国,位居世界第3位,保持了8个骨干坦克装甲师,20个甲级师的野战部队规模。

若加上略有扩军的皇家禁卫军部队,实际上,大洋帝国常备军略略超过法国108万人的规模,约在110万至112万之间。

皇家禁卫军主要驻防在吕宋群岛,香格里拉岛和帝国本土皇家直属领地范围,也包括昆士兰州广大北部地区。

这极大的减轻了皇家陆军的防御压力,得以保留大量骨干野战部队,用于维护帝国全疆域领土安全。

除了本土以外

皇家陆军主要的海外驻军主要在三个地区,一个在克里米亚共和国,虽然撤销了第2集团军建制,但至今依然保留约20万军队,并且由段祺祥元帅亲自镇守,以震慑波兰和沙俄蠢蠢欲动的野心。

一个在北美区域,总计约26万军队。

一个在利比亚,保持了约13~14万人的军队规模,用于维护华人移民安全生活环境,镇压当地阿拉伯帕帕尔人。

利比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干旱沙漠地区,只有沿海区域少部分绿洲适宜人类居住,广大腹地以戈壁和沙漠为主,气候酷热。

整个利比亚地区阿拉伯人口约67万余人,最大的城市的黎波里也只有17万多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在帝国大军入驻之后,根据当地沙漠隔壁的地形,很快组织起以轮履轻型装甲车为主的快速反应部队,以营连级为单位四处出击,抓捕了大量反叛部落男性劳动力,用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房屋,桥梁,道路,铁路等,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为老牌殖民国家,肩负领导世界的文明国家,大洋帝国从来不搞让人诟病的大屠杀,但是其同化殖民地的手段却非常有效。

大洋帝国在利比亚驻军约13~14万人,这么多的军队长期驻扎,难免耍携带妻妾家卷,除了少部分中高级军官有条件从帝国内接来华人妻妾,大部分官兵要就地解决。

于是乎

那些反叛部落的男性被俘虏之后,编入苦役营,适龄年轻妇女则被瓜分一空。

短短几年下来

也有20余万阿拉伯年轻女性成为军属,与帝国官兵生儿育女,过起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经过七年来的血腥镇压和打击,当地反叛的部落武装基本上销声匿迹,男丁基本上都在苦役营,女性则在的黎波里这些大城市中相夫教子,成为华人家庭的一部分。

不知不觉中,人口结构已经彻底改变了。

(新书《狂野北美1846》已上传,请大家点点手指收藏下,养肥了再宰,多谢多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