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九章 小小一笔进账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九章 小小一笔进账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0:55 来源:笔趣阁

心里胡思乱想着,李天随口道:

“太子不是应该每日来给朕和皇后请安吗?怎么这两日都不见他。”

小心瞧了一眼李天的脸色,江保低声道:

“陛下,七日前,太子便领着诸位殿下在太庙附近住下了。”

太庙是皇家最高级别的祭祀之地,估计是自己还没穿过来之前,朱高炽就下旨让儿子们去给朱棣吊唁了。

李天心中一跳,看来他果然没有继承朱高炽的全部记忆。

瞥了眼面色惶然的江保,李天面不改色道:

“许是大病初愈,朕总觉得有好多事记不清了。”

难不成皇上落下病根子了?江保不由得惶恐想到。

皇帝的隐疾向来是天底下最大的忌讳,李天越是平淡,江保便越是惶恐。

“陛下放心,老奴绝不会多嘴。”

江保的反应李天还算满意,轻笑道:

“朕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摆驾东宫,让太子回来。”

“喏。”

......

东宫,省身殿。

“儿臣拜见父皇。”

看着身前披了三层麻衣的黑小子,李天砸吧着嘴。

这就是那个开辟仁宣之治,在明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明宣宗?

放下手中茶盏,李天努力挤出一个父亲的笑容道:

“起来说话。”

父子之间不言谢,朱瞻基站起身吗,拍了拍身上的浮尘,大牙一呲道:

“爹,你身体咋样,没事吧。”

微微颔首,李天说不出的别扭,他也是第一次给人当爹,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

扯拽着身上的麻衣,朱瞻基大大咧咧的坐在了一旁的软凳上,抱怨道:

“爹,皇爷爷都葬到长陵去了,为啥还要我去太庙吊唁啊。”

“你个兔崽子这叫什么话,你不去吊唁,难道还要朕去吊唁?”

朱瞻基呲溜着茶水,撇嘴道:

“本来就该爹去的。”

李天眼睛一瞪,下意识就扬起了巴掌。

“你个兔崽子,还敢顶嘴。”

说着李天就开始朝朱瞻基的屁股上招呼。

朱瞻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都快及冠了,还要挨打,当即求饶道:

“爹,别打了,别打了,儿臣知道错了。”

李天挥舞着巴掌,打的十分过瘾,根本不听朱瞻基说什么。

侯在殿外的江保,也有些愣神,他依稀记得太子上一次挨打,好像还是八年前捉弄朝中大臣。

李天打完收工,只觉得神清气爽,当爹的感觉真不错,就是手有点麻,下次得找个趁手的玩意。

揉着红肿的屁股,朱瞻基心里说不出的复杂,他倒没觉得委屈,只觉得有点丢脸,

他再有两年就20岁及冠了,居然还被打屁股,这要传出去,他还有个屁的太子威严。

“兔崽子,知不知道你爹我为什么打你?”

无意识间换了自称,李天沉声道。

朱瞻基也不喝茶了,老老实实回话道:

“儿臣不知。”

说实话,李天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动手,只是朱瞻基一顶嘴,他就手痒。

诶,不对呀,李天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好像接受当爹这个身份了。

算了,不管了,正事要紧。

“朕问你,你那些叔父为什么找你?”

朱瞻基扶着屁股愣了愣神,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事。

“父皇明鉴,儿臣绝对没有要为他们求情的意思。”

撇了撇嘴,李天淡淡道:

“谅你也不敢,朕问你,你东宫典藏监还有多少银子?”

朱瞻基没多想,如实道:

“银子似是还有一万多两,宝钞还有七八万两。”

“别留着了,都交到朕的内库里,朕给你存着。”

李天一副为了儿子的模样,大言不惭道。

朱瞻基闻言神色一顿,急忙道:

“父皇,东宫属官众多,儿臣还有亲军要养,父皇怎能全部拿走。”

李天老脸一红,问儿子要钱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他内库一毛都没有,不坑儿子坑谁。

想到这里,李天巴掌一扬,佯怒道:

“胡说八道,朕什么时候说要拿走了,朕说的是给你存着。”

朱瞻基有苦说不出,不死心道:

“那东宫的属官怎么办,儿臣的亲军怎么办?”

李天嘿嘿一笑,他既然决定坑儿子,早就想好了对策,轻笑道:

“属官去都找户部领俸禄,至于亲军,你留二十个当亲卫,剩下的全部解散,就这么说定了,朕还有事,你记得早点把银子交给江保。”

话音落地,李天再不给朱瞻基说话的机会,大步出了省身殿。

看着父皇轻快的背影,朱瞻基只觉得吃了两斤秤砣,他怎么摊上这么个爹啊。

......

踩着软梯上了龙辇,李天躺了个舒服的姿势,看向一旁的江保叹气道:

“太子体恤朕,非要把东宫典藏监的银子给朕填补内库,朕很是感动啊。”

江保嘴角抽搐的厉害,他虽然没有刻意偷听,但太子最后的模样,怎么也不像是非要给的意思。

但江保身为皇帝的内侍,拍皇帝的马屁是天性索然,只见江保连连点头道:

“太子如此慧敏厚德,都是陛下和皇后娘娘教育所至,陛下心生感动乃人之常情。”

听了江保的话,李天心中原本的那点内疚顿时消散,盘算道:

“到时你记得先把淑妃的赏银送去,至于那七八万两宝钞,朕另有他用。”

“老奴记着了。”

江保赶忙应上。

七八万两宝钞听上去不少,但李天清楚,至多换一万两银子就顶了天了。

宝钞虽然是朱元璋时期就有的纸币,但将其发扬光大的,还是永乐大帝朱棣。

朱棣好大喜功,喜欢开疆拓土,光远征蒙古,就去了五回,国库其实根本无法支撑如此频繁的军事活动。

而可以当银子用的宝钞,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朱棣最大的凭仗。

朱棣在位期间,每一次出征都会印发大量的宝钞充作军费,而宝钞泛滥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值钱。

十年前一两宝钞还能通兑一两银子,而现在,十两宝钞才能换一两银子。

吐槽着朱棣,李天也在心里暗暗开始琢磨如何改变,毕竟现在他才是大明的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