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六十四章 举行宫宴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六十四章 举行宫宴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0:55 来源:笔趣阁

万军回营,百官归位,回宫之后,李天便着令御膳监安排宴席。

事实上国丧期间,宫中不准举办宫宴,但今日十万大军列阵的场面吓住了朝中百官,一直到宫宴开席,愣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直言上谏。

宫宴虽然办的不小,但也不可能让出城的百官人人列席,而且李天还准备在宫宴上正式宣布天工院一事,所以只邀请了各个衙门部堂的一把手。

换掉笨重的九梁冠,带上轻巧的翼善冠,李天领着张皇后和一众皇子率先入席。

明朝以左为尊,宫宴的排位座次也大有讲究,没人敢愣着头想坐哪坐哪,哪怕是太子皇子,也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乱坐。

往日里自然是太子坐左列首位,首辅坐次位,右列留给武将们。

但今日宫宴皇上明显是为了郑和所开,所以朱瞻基很知趣的坐在了次位,把主位留给了郑和。

但等杨士奇老神悠哉的坐在第五个位置后,朱瞻基登时愣住了,赶忙抄起屁股坐在杨士奇前一位,小声请教道:

“杨师傅,今日可是有什么大事?”

杨士奇年事已高,昨夜熬了一宿,这会儿还有点没回过劲儿来,恍然之间竟没听到朱瞻基询问。

朱瞻基以为杨士奇是不想告诉自己,撇了撇嘴,只得回身老实坐下。随着文臣武将们接连入席,朱瞻基脑子里的问号又多了不少。

今日父皇不压轴入席也就算了,这工部尚书吴中怎么还跟杨荣坐在一条席案上了,还有后头那两个穿着布衣的是什么鬼,百姓吗?

当然不只是朱瞻基一脑袋问号,除了知道原因的内阁和工部,其余大臣也是满心困惑。

一来二去,宫宴的座次顿时乱成了一团,钦天监监正一个文臣,居然坐在了武将堆里。

高坐上位的李天见席案都坐满了,松开了皇后的小手,笑眯眯的举起酒杯道:

“今日宴席,朕一是为郑和郑公公接风洗尘,二是要通知诸位爱卿一些事情,话不多说,诸位先与朕满饮此杯。”

皇上举起酒杯,文武群臣也都赶忙端起,待皇上一饮而尽后,也都纷纷满饮入喉。

随着钟鼓司乐户奏响礼乐,教坊司的美女们莺莺燕燕的挥舞着长袖入殿助兴。

新皇登基后的第一场宫宴,开始了。

李天不急着说正事,宴席宴席,起码得让群臣吃饱了再说,品尝着美味佳肴,李天转脸看向郑和笑道:

“出使西洋一年多,恐怕早就想咱大明的菜式了吧。”

“是啊。”郑和长叹一声,侧身拱手道:

“陛下可知在我大明西南极远,有个叫古里国的国度,那的百姓愚昧无比,不但在街上如厕,吃饭竟用手去抓。”

李天闻言放声大笑,古里国不就是后世的印度么,别说现在了,就是六百年后,阿三哥们还是用手吃饭。

郑和声音不大,但临近的大臣倒也能听清楚,黄准甩着袖子拱手朗笑道:

“陛下,微臣敢打包票,郑总管口中的古里国绝对没有涮锅一类的东西。”

黄准一语既出,众臣想象着古里国人用手吃涮锅的模样,顿时都哼笑出声来。

李天知道郑和每次出使西洋,除了海上贸易,还会带回来不少西洋诸国使臣,开口道:

“郑和,此次与你回来的,都有哪几国使臣?”

见皇上问起正事,郑和面色一正,拱手道:

“陛下,此次随老奴回来的,有占城,暹罗,吕宋,阿丹,爪哇,古里,锡兰山,苏门答腊,竹步九国使臣,其中竹步距离我大明最远,足有八万里之遥。”

郑和一番话出口,饶是不少大臣都知道郑和航行极远,但听着八万里的字眼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天面不改色的点点头,郑和说的这些地方,除了前几个他还有点耳熟,后头的他是一概不知,除非找张后世的世界地图,让他一个一个的比对。

不过也恰是因为不知道,李天更能明白郑和六下西洋的不易,举杯道:

“让鸿胪寺把这些使臣都安排好,其从八万里之外而来,不管国力几何,终究是对我大明心存敬仰。来,郑和,朕敬你一杯。”

今日经历过百官和万军相迎之后,郑和心理承受能力强了不少,没有惶恐失态,恭恭敬敬的举起酒杯,和李天对饮了一回。

临近伴晚,不用李天发话,内廷的太监们,便赶忙将大殿内的近百根红烛点起,原本有些发暗的大殿内,顿时亮如白昼。

烛光摇曳,觥筹交错,御膳监的太监们穿梭其间,不时的填酒撤盘,不知不觉间,宫宴已然举行了快一个时辰。

许多大臣知道皇上今夜必有大事要说,都收着量,没有放肆豪饮,当然,嗜酒如命的一些武将不在此列。

李天见时候也差不多了,交代江保让御膳监上些醒酒的汤羹,起身开声笑问道:

“诸位爱卿可吃好了?”

文武百官闻言皆是拱手行礼,口中应着吃好了之类的话语。

李天见状点了点头,看向杨荣和吴中二人道:

“吴尚书,就由你来替朕宣布吧。”

其实李天本来是打算让杨荣来说,毕竟杨荣才是日后负责天工院和天工局的主官。

但看到吴中在席宴之间正襟危坐,半点不敢沾酒,想了想,李天还是决定给吴中一个出彩的机会。

吴中强压着心中激动,只觉得浑浑噩噩数年的脑子,再也没有此时更清醒的时候了,拱手出席站到大殿中央,朗声道:

“本官尊皇上圣谕,将与杨阁老一起在半月之内,筹建天工局与天工院两个衙门,为天下匠人开辟学习入仕之道。

天工局将衙门暂时挂靠在工部下,天工院已拟定在福采坊王恭厂隔壁立院。

届时工部与杨阁老会筹备我大明第一次工举考试,为皇上选备天下能工巧匠,凡是通过工举考试的匠人。

都会入天工局挂职,天工局局长一职,暂时由本官兼任,天工院院长一职,暂由杨阁老担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