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与民争利?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与民争利?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0:55 来源:笔趣阁

早朝结束,李天召集杨士奇等人在内阁议事。

李天先他们一步,来到了内阁。

四人一入内,就直接对李天贺喜道,

“陛下万安,大明千秋!”

李天有些不解,四人都是位极人臣的朝廷重臣,平日里除非是遇上什么难事,或者是做错了什么事,他们才会如此的恭敬。

今天这是怎么,怎么突然都这么客气起来了。

“士奇,你们这是做什么!”

杨士奇哈哈一笑,满面春风的道,

“陛下,您也不必瞒着老臣等啦,那香皂可真是极好的物事,虽然贵了些,但省着点用,用上一个月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听他这么一说,李天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

昨天皇后几乎将在京城的三品以上大员的妻子全都给请到了宫中,杨士奇等人的妇人,貌似也在内。

香皂这么好的东西,她们自然是先要给自家相公用用的。

只是李天没想到,杨士奇都这么大岁数了,居然也被逼着用了一次。

他心里想笑,却又不太好意思当面笑出来。

憋了好半天,最后才幽幽的说到,

“你们既然已经都用过这东西,那相比工坊之事,你们也都应该了解了吧!”

杨士奇拱手一礼道,“陛下此举真乃利国利民,老臣拜服。”

李天倒也想听听他们的真实看法,故意装作不解的道,

“哦,朕只是随便弄了点小玩意,赚点私房钱罢了,怎么到了你们的嘴里就成了利国利民的好事了!”

杨士奇如何听不出来李天这是故意和他们打哑谜,不过他也没揭破而是慢慢的说到,

“陛下此举深意,老臣不敢妄自揣摩,只能说说浅见罢了!”

“其一,陛下工坊内,聘用的皆是,孤苦无依或是居无定所三餐不继的贫苦百姓,仅此一项就是莫大的造化啊!”

“其二,陛下躬身勠力,亲自为天下臣功做出了表率,此乃我大明之幸也。”

“其三,充盈内库,丰硕宫廷,此举更是大利天下啊!”

听完他说的这三条,李天嘴角一歪,都快忍不住给自己鼓个掌了。

杨士奇也算是眼光毒辣,仅是一天就看出了这么多好处,可也就到此为止了。

更深一层的含义,即便再给他十年二十年的,恐怕他也没办法参透。

当然李天也不可能就这么和他明说,不管怎么样,杨士奇等人也算是官绅集团的强有力的代表之一。

沉吟了一会,李天微笑着说到,

“朕一时兴起搞得东西,居然被你们说的如此高大上,真是让朕都有些脸红了呢!

不过此举居然连士奇你都认为是好事,那你们认为,此举是否可以推广到全大明呢。”

几人闻言,脸色微变,他们实在是没想到李天的想法居然这么跳脱。

开办大规模的工坊,招募更多的无家可归的灾民,这的确是好事,而且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可凡事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

在目前看来,李天开办工坊大把大把的赚钱,不仅替朝廷节省了大笔的奉银。

多余的钱还能充盈国库,减轻天下百姓的压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时间久了,难免会落下一个与民争利的名声。

这一点要是被有心人利用,可是会大大的影响李天的形象的。

他们几个几天隆而重之的提起此事,其实就是想提醒李天一下。

作为户改局的局长,一个多月就替朝廷赚了几百万两银子的黄准,率先开口道,

“陛下,您的目的虽然都是好的,可是难免会给人落下与民争利的口舌,臣以为今后还是将此事交由户部或是内廷管辖吧!”

李天微微一愣,此刻才算明白过来,他们几个今天提起此事的目的,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他默不作声的看了看其他几人,见他们也是一般的神情,知道他们这应该是在私下就商议好的。

心里虽然有些气恼,可他也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出于一片好心。

“士奇,子荣,你们几个也是如此想的吗!”

杨士奇,杨荣被直接点名,连忙拱手低头,轻声道,

“没错,臣等皆是因为有此缘由,才不得不如此啊。”

李天轻轻摇了摇头道,

“哎,你们啊,真是目光短浅,让朕说你们什么好呢!”

“啊?陛下此言何意啊,臣等不明白。”

他们的确是被李天的这一句话给弄糊涂了,不与民争利这还是太祖在世时定下的规矩。

而皇室不能参与到商业之中去,也是因为这个规矩。

明初甚至直接就有旨意,不让四品以上的官员甚至勋贵参与到工商行业之中去。

可是,这项制度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天下人都被他杀怕了,大多数还是遵循的。

但自从他一死,这项制度就如同虚设,限制不了任何人了。

且不说四品官以上的官员了,就连勋贵们也都经商当成了自家捞钱的主业。

所以说,与民争利根本就是一个无稽之谈。

整个天下,官商勾结之事若是真正清查起来,恐怕朝廷百分九十的官员,都逃脱不了干系。

官员勋贵们可以大摇大摆的与民争利,大赚特赚,而自己堂堂一个皇帝,开个工坊,赚点小钱,就要被人说三道四的,李天如何能不气。

轻轻一拍桌案,将几个人吓得一个哆嗦,李天打算好好给他们上一课,

“相信你们都知道,宋朝一年岁入少的时候,几千万贯,多的时候甚至能打的一万万贯。

我大明,不管是人口,还是疆域都远超南北两宋,为何一年仅能的税负二百余万两。

甚至有很多年,连这个数目都达不到,朕想问问尔等,这是为何。”

此话一出,杨士奇等人顿时都哑巴了。

他们是不明白吗,不是,他们其实了解的比李天都清楚,他们不明白的只是。

从太祖到成祖五六十年了,皆是如此,为什么李天突然在此时重新谈起此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