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五百五十七章 滑轮,龙门吊

用力的摆了摆手道,

“好了好了,少说那些没用的啦!”

他有些意兴阑珊的又说到,

“远距离运送,你们想不到办法,朕可以理解,不过平日里你们又是怎么短距离移动这东西的呢。”

这时周镇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这个……臣等是用滚木,一点点的……”

听到这,李天忍不住捂着额头再度苦笑了起来。

真是恨不得,朝他们每个人的屁股上狠狠的来上一脚。

他能想到这样的画面,一大群膀大腰圆的壮汉,**着上身,喊着整齐的号子,扛着一根根碗口粗的原木,将整机器一点点向前挪动的场面。

那画面简直是太辣眼了,弄得李天都不由自主的笑出了声。

他拍了拍周镇的肩膀说到,

“周镇啊周镇,你接手天工院已经快小半年了吧,脑子怎么还是这么死板,你难道就想不出别的好办法了吗!”

周镇被李天说的脸色通红,躬身道,

“是臣愚蠢,辜负了陛下的期望,臣愿接受任何惩罚!”

李天叹息了一声道,

“算了,这也怨不得你,你每天要忙的事那么多,没时间琢磨改进的事,也是情有可原。”

说着他又提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了起来。

他这次画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只是一组动滑轮和龙门吊的简易草稿而已。

画完这东西,他指着动滑轮以及龙门吊对在场的一种工匠和周镇等人解释道,

“这东西叫做滑轮组,只需要用很少的力,就能吊起很重的东西。

这东西叫做龙门吊,用的时候只需要将东西吊起来,微微一推动就能轻松的将重物移动起来。”

这两样东西,以此时的铸造技术,都能简单的实现。

而且滑轮这种东西,其实在中国唐宋时代就已经出现,最早的文字记录则是出现在汉代的‘墨经’一书中。

然而,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很多东西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明明老祖宗已经研究出来,并且整理成册的东西,可后辈依然不会使用,没有大规模传扬开来。

李天对他们的失望,不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东西,而是分明查阅一下古籍或者开动一下脑筋就能很快解决的问题,最终却还是要自己来点醒他们才可以。

众人都看着李天手中的两幅图,都是沉默不已。

其实只要是有正经传承的木匠匠人,多少都是听说过这东西的,其他的匠人即便是没见过,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尤其是周镇,这个文人转职成的工程师。

他第一时间就认出了,李天画中的东西,就是他曾经在一本古籍中见到过的东西之后,整个人更是羞愧的无地自容。

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周镇惭愧的对李天说到,

“臣惭愧,原来老祖宗早就给了我们指示,而我等却依然闭门造车,不思进取,臣实在是罪该万死,有负皇恩啊!”

李天叹息了一声道,

“好了好了,老祖宗的智慧千千万万,你们一时间没能想到这么多,也情有可原!”

“这次就这么算了,今后再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记得多翻翻古书,要是在古书中在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还有朕可以询问。

虽然朕每天日理万机的,可抽空指导一下你们的时间还是能抽出来的。”

“朕对你们失望,不是因为你们不够认真不够努力,而是你们依然保持着从前的想法,什么事情都想着用简单粗苯的方法来。

人若是不动脑筋,那和一头蛮牛有什么却别,你们说是不是!”

周镇等人低头道,

“陛下教训的是,臣等一定谨遵陛下教诲!”

李天在此摆了摆手,让他们起身。

见他们一个个面如死灰,萎靡不振的样子,李天也知道自己这话说的有些严重了,稍微思索了一下,劝慰众人道,

“你们也不要气馁,其实吧,这也不能怪你们,天工院本就是匠人们聚集的地方,读过书的人本就少,而你们这几个有学识的人,又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时间想不到这些办法也正常。”

“不过这种情况,是必须要改变的,今后天工院的事情指定会越来也多,越来越难,朕也不是万能的,事事都能给出解决的办法。”

“你们要学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取前人智慧,不管的锐意进取才行啊。”

“前段时间,朕不是让你们找人编撰一部新的工典吗,现在准备的怎么样。”

周镇眼神有些躲闪的低声道,

“陛下恕罪,臣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此时也只不过是刚刚开了一个头而已。”

李天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之后慢慢的说到,

“朕也知道天工院的人手不足,朕已经想方设法的在帮你们寻找人手了。这次的工举不是招揽了不少的学子吗,有了他们的加入相信你们很快就能缓过劲来吧!”

周镇抬起头来说到,

“陛下不提,臣险些忘了说,这次工举通过测试的人,一共只有百多人,而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不怎么动匠人技艺的读书人。

一部分学识比较深厚的,臣安排他们进行工典的编撰,剩下的一部分,则是安排到一些技艺精湛的匠人身边做学徒。

目前他们的学习进度还算不错,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中已经有不少人,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了。”

李天点了点头,对这件事还算比较满意。

“工典的编撰乃是重中之重,这么慢可不行,这样吧,朕给你写个条子,你明后天去翰林院,国子监找些人过来,和你们一同编撰。”

“在朕的预想中,工典今后,不仅是今后天工院以及天下匠人工作内容的标准,更是培养新时代匠人不可或缺的典籍。”

“有了这东西,你们查阅起资料来也能轻松不少,遇上尺寸不明等事情时,也能有个参考。”

“它不仅对大明将来的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更是能以此形成一个不可动摇的规范,通行天下,意义十分的重大,这点你们要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