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九百八十四章 瞻前顾后,不是朕的风格

杨士奇这时候说道,

“可现如今,我们知道的仅有,那个曾参与到京城大火中的普济和尚一个人。

但其他人,我们现在还一无所知啊,这眼看时机已经快到了,这么说,南京城现如今岂不是非常的危险?”

李天也是面色凝重的道,

“没错,南京能不能撑到,朕的到来,还是两说,现在看来,唯有先做两手准备了。”

“陛下尽管吩咐,臣等必当竭尽全力!”

“其实,在眼前这种敌人到底是谁还都不怎么清楚的时候,咱们现在能做的事情也不多。

除了防范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之外,也就只有加快各种步伐,朕早一天到达南京,早点稳定一切,才是重中之重。”

听到李天竟然还不打算放弃,依然要亲自前往南京。

四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劝说他道,

“陛下三思,如此危局,陛下还是以国事为重,不可再轻易涉险啊!”

李天摇头道,

“你们错了,正因为是关键时刻,朕更应该亲自前往,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后退的余地。

除了坚定不移的向前走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杨士奇尝试性的问道,

“陛下,这件事也并非是一定要现在做不可啊,咱们完全可以等到,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全都揪出来之后,肃清了所有危险之后,在去处理这件事。

这样一来,危险岂不是会降低很多?”

李天则是坚定的道,

“不,士奇,你这个想法完全错了。

朕问你,这帮人自打建文帝销声匿迹到现在,已经多少年了!”

杨士奇愣了一下,低声说道,

“已有二十多年了。”

“呵呵,是呀,二十多年了。

先前他们未曾暴露之前,你们有谁知道他们的存在?

没人知道吧,就连朕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震惊不已,更可况你们了。

他们既然能潜藏二十多年都不曾被人发现,难道说,他们接下来连一两年都隐藏不了吗!”

“他们是想着等到,南京以为降级出现乱子之后,在趁乱发动叛乱的。

如果朕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如何会暴露出自己来?

若是,仅仅因为害怕自己的安全,就要将这件事拖延个一两年的时间。

那大明的改革还要不要做了。

天下的卫所还要不要清查了!

今天,真若是因为这件事退缩了,将来就有可能会因为其他的事情,再次退缩!

朕不是那种什么事情都可以等的人,大明也不是遇上什么事都要先退一步的王朝。

遇上困难,解决它就好了。

若有叛乱,平定了他就好了。

难不成,你们认为,朕和朕的新军,连这点小小的内乱都平定不了吗!”

一番话,说的杨士奇等人是哑口无言。

现如今的李天,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生怕哪里出现什么纰漏的皇帝了。

他对自己有信心,更对新军,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

任何时代,任何时候,没什么事情总是会一帆风顺的,国家大事更是如此。

国家人民需要锐意进取的信心,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更要有这种信心。

若是一味的妥协,一味的忍让,那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臣等明白了,臣等这就去催促各方筹备,尽早做好出发去南京的准备。”

但李天的话并没有全都说完,见他们要走,又将他们给叫住了。

“暂且不急,加紧筹备的事情,朕已经让人在准备了,用不着你们操心。

朕今天之所以将你们全都给叫过来。

并不是想你们给朕拿个主意,而是想让你们做好,朕离开之后,继续维持朝政运转的准备。”

“朕这一去,恐怕没有两三个月是回不来的。

在有两个月,就是春天了,气温回暖,北方的蒙古人,估计也不会太平。

到时候,朕远在南京,鞭长莫及,万一真的出现了什么大事,你们也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听到李天说,去南京竟然不带上他们,四人脸色明显很失落。

要知道,有关南京的这件事,要是真的成了,那可是千秋的功绩,如此大的功劳,他们不能跟着捞上一笔,心里着实有些失望。

不过,这次也算是一个机会。

皇帝不在,就等于是,将朝政大事,全权交给他们四个管理。

若是他们能在这段时间内,将朝政处理好,不出现什么乱子,他们几个的地位,将会更加的稳定。

所说没有新功可立,但守城之功还是可以尽力争取一下的。

当即四人同时拱手道,

“陛下放心,臣等必当紧记陛下教诲,绝不让陛下失望。”

其实,这次也算是李天对他们四个的一次考验。

南京这边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搞定,不算长但也不算短。

而且距离也不是远的没边。

真要是出了什么无法解决的事情,他也能及时的赶回去。

但将来,他若是真的前往西方,那一去可能就是一年半载的。

朝中要是没几个能压得住场子,且让自己放心的人,那可是绝对不成的。

当年朱棣敢放心的外出远征,有的时候,一去就是两三年,他能如此的放心,主要是有自己这个太子在。

但他有什么,虽说自己也有个太子在,可是朱瞻基这臭小子,现在连毛还都没长齐呢,把国家交给他管理,他可是绝对放心不下的。

除此之外,李天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想要尝试一下,一种全新的,可能的执政方法。

将来大明的朝廷,必然是千头万绪,各种琐事不断的。

若是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来处理,就算他是个铁人,是一个比雍正还要工作狂的人,也是忙不过来的。

有限度的将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手下的大臣去做,分担自己的压力,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不得不说,朱元璋高出来的这一套,用内阁大臣代替左右宰相的方法,的确是有先见之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