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基础教育必须重视

刘纲再次愣住了,他看着李天似笑非笑的从容淡定的神情,心中的惊讶更加的旺盛了,语调甚至有些结巴的说道,

“这……这怎么可能,建文帝他潜藏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出来阻止一场很有可能会发动不起来的叛乱呢!”

的确,以一个普通人的想法,是真的很难理解建文帝这种堪比自杀的举动的。

没人会相信,一个已经潜藏了二十多年,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潜藏一辈子的人,竟然会为了帮助自己的毕生最大仇敌平息战乱,不惜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挺身而出。

这是在是太反常,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其实就连李天刚刚猜到这个可能时,也是反复思考犹豫了好几天才勉强接受了这个可能。

刘纲此时不相信建文帝会这是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人生来就是自私的,这点毋庸置疑。

但建文帝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呢,他即是一个皇帝,又是一个潜心修行了二十多年的高僧。

曾经的荣耀和地位,让他的眼界更加的开阔,当了和尚之后,短短的时间之内,悟到的禅理,可能比一个普通僧人一辈子悟到的还要多上几倍。

他能做出这么不理智,甚至可以说是违反常识的行为来,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李天将他的儿子还给他,让他们父子可以团聚,也算是对他这种自我牺牲的一种感念。

李天并没有详细的给刘纲解释这其中的原因。

他知道,刘纲此时只是一时间转不过来而已,等他真的冷静下来,他是会想明白的。

任务交代完了,想要刺探的事情,也都刺探出来了,甚至一番对话,还让李天对大明将来的道路更加的清晰了。

他对刘纲是彻底的放下心来。

在留给刘纲一个大大的问号之后,李天缓缓的离开了这个有些阴暗的小房间。

独留下,刘纲这个心神有些乱的情报科大头领。

……

至此,除了朝政大事之外,李天前往南京的事先准备,基本都已经做完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天将杨士奇等人叫了过来,连续开了三天三夜的会议。

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离开,甚至连朝会他们几个都没去参加。

在原本的计划中,李天本来是打算在会试结束之后,公务员的试点选定,开始逐步实施,然后再去南京的。

但谁能想到,后面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让李天不得不加快了脚步。

此时,别看京城这边一片风平浪静的,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是急需要处理的。

别的不说,三年一度的会试,可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李天这才刚刚登基,正是取得天下学子的支持的关键时刻,他若这个时候离开,是很有可能会狠狠的得最天下儒生们的。

而李天要是真的不再,这一届的考生们很有可能会成为,唯一一次没有得到皇帝御批进士。

不管是在情理上,还是在名义上,都是对这届考生最大的伤害,他们会如何的气恼,李天甚至已经可以想象的到了。

但他依然坚持如此。

主要愿意还是,这趟的南京之行是在是太重要了。

一旦成功,至少能给大明争取来十几二十年的太平,他不得不这么做。

还有一点就是,李天本身就不怎么重视,这次的科考。

因为在他看来,科举考试出来的官员,其实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

一点当官的基础都没有的儒生们,直接给他们委派一个重要的职位,他们要是能做得好,除非各个都是天才。

但这可能吗,基本上是没啥可能的。

他理想中的官员,应该是从基层做起,不断的积累经验,一步步升迁上来的人,那才是真正拥有真才实干之人。

而公务员的系统即将开始试点,他对科考出来的进士们,就更加的不在乎了。

再加上,朝廷现如今又多了工举,这条附加的选拔人才通道。

进士的地位再次受到消减。

如果科举不是自古以来选拔人才的渠道,可能李天都懒得关注这件事了。

但这一切都只是他自己心里的想法,当着杨士奇等人的面,他可不敢直接这么说。

这几天中,他是费劲了口舌,总算是劝说的他们几个认同了自己不能参加的理由。

除了科举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是李天不能忽视的。

那就是北方的蒙古人的问题。

年前就已经有传闻,鞑靼和瓦剌有联合的打算,准备在年后冰雪消融之后,趁着大明新皇初定,天下未稳的机会,出兵关内,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

虽说,蒙古人被朱棣的连番胖揍,已经被打的实力大不如前。

但他们两部联合起来,凑个十几二十万的大军出来,还是非常轻松的。

九边的将领们现如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清洗,实力有所减弱。

这件事李天不得不重视起来。

所以他准备,将新军中的三千人交给成国公和英国公两人统领,前往九边驻扎,预防蒙古人的突袭。

对这个决定,杨士奇等人还是没什么异议的。

新军的战斗力,他们可是在京城大火时候亲眼见识过的。

只不过,三千对十几万,还是让他们有些担忧。

对此,李天也多做解释,九边的军队中层将领是被清洗了一遍,但底层的士兵可是没受到多少影响的。

说到底,士兵才是关键,只要钱给够了,跟着谁打仗,他们根本是不在乎的。

所以李天打算让新军这次一同带过去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奖赏。

一旦蒙古人真的图谋不轨,这些钱少说能帮他们支撑起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

十万普通士兵,再加上三千火枪兵,几十门大炮,这样阵容要是还挡不住蒙古大军。

那李天这个皇帝继续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还是趁早卷起铺盖,带着老婆孩子跑路算了。

科举,蒙古这两件大事,是他们几个商议的重中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