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三百一十五章 记者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三百一十五章 记者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6:17:56 来源:笔趣阁

对于李天用这种方式,将朝廷要征收商税的想法表达出来。

不管是杨士奇,还是杨荣等知道内情的人,对于李天的这一手,都是佩服不已。

此事若是放到朝堂之上商议,不管李天的措辞多么严厉,再怎么陈述厉害关系。

这件涉及到大量官员的切身利益大事,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阻碍的。

到时候支持派和反对派,将脑浆子大成浆糊都是有可能的。

可是用这种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

京报的内容是一种评论体,既能表述出李天等人的观点,又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那些极力反对的官员们,即便想要用这个当做攻击的借口都做不到。

而风已经放出去了,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承认,事实已经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不得不作出决断。

是打算坚持抵抗下去,还是顺应大势准备妥协。

每个人心中都已经有了准备。

当舆论出现一面倒的时候,李天等人在使用响应的策略,完全来的及。

到底要不要发布,甚至何时发布,都已经尽在掌握。

不管最终的结果怎么样,最后的赢家指定是李天等人。

……

这第一版京报引起的震荡,远不止商税这一件。

不管是对朝廷举行工举考试意义的解析,还是洁皂工坊招募新工人的含义,在不同的人群之中,都引发了各种讨论。

有的人在弄清楚,工举并不只是局限于工匠之时,后悔自己没能深入的了解一下,为自己错过了这一次的工举感到惋惜而痛哭流涕。

有的人则是在听闻工坊招募新工人之后,第一时间涌到工坊进行面试。

而有的人则是在了解了曲辕犁的好处之后,预感,这东西指定会流行开来,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打算开办一个专门制作曲辕犁的工坊。

区区几个消息,涉及到的却是方方面面,就仿佛在京城这个人口稠密的城市中。

投放了几枚重磅炸弹一样,将平静的京城彻底搅动的风起云涌,各种潮流涌动不熄。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的李天,此时也并不在宫中,而是穿着便装。

在一座拥有三层楼的热闹酒楼,倾听着,酒楼之中各种人士对京报上内容的议论。

两个看上去像是读书人样子的文士一边喝酒一边讨论着,

“想不到汉王竟然如此穷奢极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人言诚不欺我!”

“嘘,你小声一点,要是让人知道了,你就不怕汉王诛你九族!”

“哼,我怕什么,京报此时满京城都是,汉王即便再有权有势,难不成能将所有看过净京报的人全都杀了不成……”

另一波人则是说到,

“也不知道这京报是何人想出来绝妙主意,这还仅是第一版,就已经出了这么多大重大消息。

要是今后每一版都是如此,这天下恐怕就没什么不可对人言的秘密啦。”

“行啦,你也少说两句吧,京报这东西刚刚出来。就放出这么多大消息。

说不准就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搞得阴谋,就等着收集尔等言论,好将尔等抓个现行呢。”

听到这几个人的谈论,李天不由的苦笑了一下,对身边的江保问道,

“对了,黄严那个家伙最近在干什么,好长时间都没见到他了。”

江保想了一会才说到,

“前段时间,陛下不是让他去监听御史言官们的言行吗,估计黄督主还在忙这件事。”

李天轻笑着道,

“黄严这家伙,办事效率是越来越不行了,回头告诉他一声,他要是在查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就不用回来了。”

江保虽然和黄严交情并不深,可大家都是从小太监一步步熬到现在这个地位的,多少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听见李天如此说,他小心翼翼的道,

“陛下,黄督主的东厂,既要检查百官,又妖负责抓捕、缉拿、审讯等要职,一时间忙不过也是情有可原,陛下您看是不是……”

李天眉毛一挑,看了一眼江保,感觉这俩家伙私底下关系绝对不差,居然会替他开脱,想要试探他一下,就故意装出一副恼怒的样子道,

“他打探来的消息,朕在这酒楼之中都能打探出来,要他何用,要他东厂何用!

你如此袒护他,是不是也收了他的好处。”

江保还以为李天是真的生气了,吓得差点直接跪下,急忙辩解道,

“陛下息怒,老奴一时失言,老奴回头就去提点一下黄督主……”

见他被吓得那个样,李天顿时感觉无趣,摆了摆手道,

“真没出息,真不过是说笑罢了,看把你吓得。”

江保先前想要跪下请罪,又怕暴露了李天的身份,一直弯着腿,搞得他十分狼狈。

听到李天这么说,他一边擦着虚汗一边带着有些哀怨的语气说道,

“陛下,老奴老骨头一大把了,可经不住您这种吓唬啊!”

李天刚刚之所以提起黄严,就是因为,这种时候的确是收集百官和百姓想法的好时候。

若是黄严能趁此机会,说不准还真能打探出一些有用的消息来。

不过经过刚才和江保的对话之后,李天突然又想到一个好主意。

那就是给京报司增设一些采风记者。

相比于东厂锦衣卫这种让人谈之色变的角色,记者这种比较亲民的角色,其实更容易深入百姓群体之中,他们才是真正能打探出百姓疾苦的人。

锦衣卫和东厂的虎狼之名,估计短时间之内是无法消除的,而李天有不可能每天都出来自己搞民意调查。

所以增设记者这一类人,对于他掌握真正的民意,还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

想到这里,他把心一横,

“干脆在京报上再开辟出一个民意版块,让他们将平时不敢说,不能说的事,说出来报道出来。”

就像后世的那些曝光新闻一样,采用匿名举报的方式,这样朝廷就又会多出一个惩治揭发贪官污吏的渠道。

而京报也能多一些可以报道,更吸引人的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