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四百一十八章 国子监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四百一十八章 国子监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6:17:56 来源:笔趣阁

后期李天他们又讨论了一下有关学堂选址和教职人员的问题。

选址问题好解决,只要钱到位,基本上都不是什么问题,加之李天将之定位为国策,所有事情通通都要开绿灯,遇水填水遇山开山,没什么是一道皇命解决不了的。

有了李天的支持,即便是王府他也能说拆就拆,这个问题很快就敲定了。

可是有关教职人员的选择可就不太好办了。

几十个学堂,就算以一个老师教导五十个学生来算,至少也需要两千个饱读诗书的人来充当教师。

不好好在,明年的二三月份就是会试了,京城中此时聚居着大量来赶考的士子。

以明朝每次录用三五百进士,而以录取率百分之十左右计算,此时在京城中的士子大约有三五千人。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要被淘汰的。

有人的可能会重新备考,打算来年再战,但大多数人可能就此归乡谋个教书先生或者地方小吏的差事过活。

这些人经过千军万马的杀到最后,虽然最后被淘汰了,可少说也都是有个秀才举人身份在身的精英人才。

若是放任他们就这么离去,可是十分浪费人才资源的一种方式。

若是能将他们全部留在京城聘为教师,既能为大明将来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又能给他们一个暂时栖身之地,让他们有机会参加下一次的会试。

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估计很多人都会心动。

最后李天还建议,让国子监的贡生们也都轮流去学堂当客座教习。

开始杨士奇等人还不怎么同意。

贡生是什么,那可是大明的储备人才,是国家未来的预备役官员,将来可是要当大官的,怎么能为了皮毛蒜皮的小事,而耽误自己的学业呢。

但李天对这种陈词滥调非常的反感,当即说到

“什么叫学以致用,若是他们的一身所学,不能有用武之地,那学来还有什么用。”

说到激动之下,李天下令道,

“凡国子监的贡生,若是没有三个月以上的教书育人的经历,不予录用!”

圣旨一下,可就等于是盖棺定论,不能更改了。

杨士奇等人面面相觑,都是非常的无语。

可李天并不认为,自己这道旨意有什么不对。

国子监的那些学生,大多都是贵族子弟,有的人因为家族的关系,在里面待上两三年可能就有机会得到朝廷的重用了。

有的则是待了七八年依然没什么作为。

朝廷还要每年花费大量的钱粮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们,这完全就是浪费行为。

于是让他们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等待上,还不如让他们发挥下余热,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在他看来,在三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若是这个人真的有才学,抽出几个月、半年的时间去当老师,根本就不会对他产生多少的影响。

若是因为耽误这几个月的时间,而没能考上进士,那只能说明,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养着他也是浪费朝廷的粮食。

其实李天这么做的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此时的国子监不仅有众多的大明学子在其中求学,其中还有不少的来自,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甚至波斯大食等国的来求学的学子。

除了外国人之外,其中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子弟。

若是能让这些外国学生来充当老师,对增长学生们的见闻,开拓他们的视野可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他们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中原文化,可谓是一举多得。

国子监的历史非常悠久,自从晋朝开始,就已经有国子监存在了。

国子监下属的国子学可谓是一个王朝最高学府了。

天下的学子们,无不以加入其中为荣。

这不仅是因为国子学是最高学府,更是因为国子监的长官有直接推举优秀的贡生直接当官的权利。

而国子学因为教习都是当朝大员充当,作为他们的门生,他们比其他的学子更容易受到朝廷的重要。

普通的学子一旦进入了国子学就等于给自己的仕途上了一道保险,当官机会可是大了很多。

若是家中再有钱有势一点,那进入了国子学,就等于直接成了替补官员。

最开始的时候,国子学还未成气候,在里面求学的学子最多是也不过一两百人。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明朝,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足有**千人。

而朝廷每三年才录用三五百人入朝为官,这样庞大的基数,对比这几百人录用名额,就显得十分的臃肿了。

此时的国子学早就名不副实了,失去了它刚刚建立之时的应有的作用。

虽然依然是明朝的最高学府。

可这样一个庞大的有些臃肿的机构,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的。

这也是李天痛下狠心想要清理整治国子监和国子学的原因。

孔彦缙作为国子监的祭酒,算得上是这些贡生共同的老师,地位不可谓不崇高。

可是对李天的旨意也是无可奈何。

他有心替自己的学生说两句公道话,却又不知道该什么什么好。

让国子监的贡生成为新式学堂的教习,只是李天的第一步。

在他的构想之中,将来的国子学可是要成为天下人才汇聚之地的综合性的大学学府的。

这些人学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思想上难免会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他们能够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做出应有的改变,才是李天这次旨意的主要目的。

场地,教学内容,教职人员虽然都已经敲定,可是义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非是一天两天就能弄好的。

几人商议到深夜,才总算是将各种大问题都敲定了。

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自然会有杨士奇等人详细商议,李天也就没有什么参与的必要了。

留下他们几个人继续商议,李天优哉游哉的回到寝宫呼呼大睡起来,仿佛一切都和没什么关系了似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