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七百六十六章 钱币的概论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七百六十六章 钱币的概论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6:17:56 来源:笔趣阁

玩闹的事情告一段落,但是制造新钱的想法,却是深深的烙在了李天的脑海中。

但是自打汉朝继承秦朝的衣钵,钱币的系统,就没怎么发生过重大的变化。

除了中间有王莽篡汉的时候弄过一阵贝币娟币之类遭人唾弃的东西之外。

基本上各朝各代所使用的钱币都大同小异。

贸然进行改革,总是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麻烦。

甚至遭受百姓们的抵制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思考,李天也不是没有准备。

整体来说,大明现在用的依旧是铜本位的货币体系。

铜币在生活在依旧扮演者机器重要的作用。

如果将铜本位上升到银本位,国内的存银貌似也不太够用。

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大航海时代的蓬勃阶段,日本的海量银子还没有流入中原。

但如果以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倒是也勉强够用了。

所以李天就打算,仿照西方的经济体系,打造出一套属于大明的特有货币系统。

当然了,李天也没打算完全照搬西方的货币模式,而是打算以清末北洋政府打造的袁大头作为参考。

俗称的袁大头,其实只是当时北洋政府发行的货币中的一种。

后世多以含银量百分之八十九,重量约为二十六到二十七克的标准银元作为袁大头的代表。

但其实,当时除了这种流传最广的袁大头之外,还有好几种银币。

分别是,重约十三克左右的中圆,五点三克左右的二角,和重约二点六克的一角。

以及一种价值五分的镍币,和价值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的五种铜币。

每种钱币,都是按照一比十的换算方式进行换算。

这样算来,一枚银元,等于二十枚五分的镍币,二百枚五厘的铜币。

以这样的模式来计算。

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价值一快二毛五分的东西。

你只需要拿出一枚银元,四十一枚镍币就可以了,或者你直接拿出一枚银元,一枚中圆,让对方找你四十一枚镍币就可以了。

可若是以现在的钱币系统的交易方式,那就就需要一两银子,加上二百五十枚铜币才可以。

且不说,这二百多没铜币有多重,携带是否方便。

仅是在买卖的过程中,要数清楚这些铜币,估计都要费上好大一会功夫。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如今的普通百姓,是极少一次性花一两多银子去买东西的。

买卖的区间也就在一两百文之间。

可这也是非常的不方便的。

若是采用了这种新式的钱币之后,几百枚铜钱,完全可以压缩成十来枚钱币就可以了。

相对应的,不管是花钱的,还是数钱的,都能节省非常多的买卖时间。

而且采用新式钱币,还不用担心,铜钱的磨损程度带来的折润,可谓是好处多多。

不管是银元还是铜钱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

但是这个镍币估计就很少有人能一眼就看出来了。

所谓的镍币其实就是现代人所用的硬币,俗称钢镚,而镍正是钢材所蕴含的一种常见元素之一。

虽然目前大明还提炼不出来专门的铁鈷镍等能被吸铁石吸引的几种特殊元素。

可一般的钢材的制造还是没啥问题的。

在这个钢产量还不怎么发达的时代,一块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钢想要被制造出来,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材料的成本,是远高于钢材的价格的。

所以短时间之内并不担心有人假冒仿制。

而原本的银子,和铜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即便以一个全兴的形式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也不会引起百姓的反感。

最后就是比银元价值还要高出十倍的金币了。

这种钱币即便最小面额的都等于五两银子,也就是五个银币,所以能被用到的地方是极少的。

或许只有大宗买卖交易的时候,才会被用到。

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金币没人用,也不用担心,国内的金银不够用,或许就能彻底解决,新发型的钱币不够用的尴尬境地。

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

发行金币银币不仅重量和原本的一两差不多,成色也十分的接近,为什么会说从铜本位变成了金银本位呢。

这里要解释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才是本位。

说起来也非常的好理解,其实就是允许兑换的意思。

现如今的大明的,别看用银子的有,用铜钱的也有。

但其实大家都是不太愿意,用这两种东西进行折换的。

可以说是基本上,不怎么发生交集的两套货币系统。

这其实也是一个没办的事情。

因为,不管是铜币还是银币,都存在一个在使用中不断磨损的过程。

凡是超过一定年限的钱币,必定在分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而且,银子的纯度,普通人没办法鉴定,而铜钱的磨损程度也没办法一概而论。

所以一个百姓扛着一千枚铜钱,找人来兑换一两重的白银,是极少有人愿意换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手握着几两银子,他想要兑换成几千枚铜钱,也是没啥人愿意给他换的。

且不说,你的银子是否为足量,纯度够高的银子,一般的商家中谁有事没事,再家里存着几千枚的铜钱,随时准备给客人兑换啊。

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货币想要进行兑换,都是要去钱庄,经过钱庄的专门人员进行数量纯度的鉴定之后,才能进行兑换。

但钱庄也不是开善堂的,想要让它帮你兑换,收取一定的费用是一定的。

有的钱庄为了赚的更多,还有可能会对银两或者铜币的成色进行一定程度的折润。

这样一来,你原本能当成足量银子使用的钱,经过兑换之后,就会凭空少上那么几十或者上百文。

普通百姓赚点钱,有多么的不容易,一下子少这么多,就更没人愿意去兑换了。

他们宁愿每次出门买东西,都背着几十斤重的铜钱,也不愿意让自己手里的钱变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