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八十六章 三驾马车

我在明朝当皇帝 第八十六章 三驾马车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6:17:56 来源:笔趣阁

一场长达一个时辰的通议结束。

以忠君爱国为主要思想,以昌盛大明为最高目标,以变法改制为实行手段的思危局总纲赫然出炉。

其中李天为首任终身局长,杨士奇四人为思危局第一期终身成员。

至此,变法图强一事已然成为大明的最高国策之一。

写满了拼音的纸张杨士奇几人看不懂,李天也懒得解释,示意四位思危局的第一批成员饮茶休息,悠然出声道:

“以往你们说朕乾纲独断,一意孤行推行户改之法,朕叶从未向你们解释过,不过咱们现在也算同僚了,朕也不能再瞒着你们。”

“臣等岂敢与陛下称呼同僚。”

李天话音刚落,杨士奇四人便满脸惶恐的起身拱礼道。

“不要在意这些小细节。”轻笑了两声,李天换了副口气:

“户改之法乃是朕计划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自永乐八年全国人口普查后,天下已有十多年没有普查过户数人口。

下面的县府州府每年虽年年上报,但里头的猫腻你们想必比朕清楚。

朕所推行的户改之法,其实就是变相的户口普查,朕必须知道,我大明现在有多少户口多少人丁。”

户改之法变相普查人口的事情,李天就是不说,杨士奇几人也早就猜到了。

不过眼下听到皇上亲口成承认,杨士奇几人心中还是掠过一抹热火,直接从户口人丁入手,皇上图谋必然不小。

顿了一顿喝口茶润润嗓子,李天继续道:

“朕只有知道我大明确切的户口人丁,才能准备下一步变法。

户改之法已经推行半月有余,宗于给朕汇报过,说是调集了京城内外八百画师为百姓绘制,到今日应该已有三十万百姓绘制完毕。

顺天府下辖五州十九县之地,人口两百六十万余人,京城占了足足四成。

再有一个月,想必京城绘制之事便能告一段落。朕的下一步计划,便是先变京城税制。

京城百姓多是民户商户,农户极少,想来朝堂之上反对之声也不会太大。”

皇上果然是要变法税制,杨士奇早有预料,不由得暗叹一声,面露苦笑道:

“陛下,我大明对商贾向来收税不高,仅是五十取其一,陛下可是要对商户加税?”

“不错。”李天微微颔首,说出了自己的考量:

“商户在九籍之中,是身家最为丰厚的一等,朝廷看不上商贾那些投机取利之人,对其鄙夷有加,朕却不那么认为。

京中百姓能吃上苏州的糕点,用上川蜀的丝绵,这些都是商贾的功劳,朕准备到时废除商户的课税和徭役,以后再收商户赋税,只收银子。”

李天这招只收银子的税改,其实算不上多么开天辟地。

因为再过一百年,这套只收银子的税法,便会以“一条鞭法”的名义,在张居正的改革下推行全国,给奄奄一息的大明朝续上最后一百年国祚。

不过听在杨士奇几人耳中,这招税改已经足够标新立异,杨荣当即拱手起身道:

“敢问陛下,为何要废除课税和徭役,可有什么深意?”

“当然有。”李天抿嘴一笑,不置可否道:

“商户的课税杂物收了有什么用?不就是为了给百官发放俸禄,最多再给宫里用些。

在朕看来,收取实物税弊端太多,每年各地转运进京的课税杂物损耗,可是真的损耗了?

不还是被转运司层层扒皮,没有损耗也要创造损耗贪墨。若是收银子,各地转运司可敢跟朕说损耗两成?

至于百官俸禄,朕也一并说了吧。以后朕会慢慢废除俸禄,只留薪俸,给百官多发些银子。

想用什么自己买不就行了,让户部发放夏冰冬炭米面粮油,实在是多此一举。”

杨荣闻言有些怔神,正说着税改,怎么突然蹦到官员的俸禄之事了?

黄准一直在认真竖耳倾听,李天话音刚落,便面露喜色接过话茬道:

“陛下,税改之法和薪俸改制微臣都赞成,若是能如此变法,不但税赋能多上一大截子,户部也能免去不少琐事杂务”

“还是宗于明白朕的心意,朕就是这个意思。”李天连连点头,含笑看了一眼黄准,转而看向杨士奇三人说道。

见皇上看向自己,杨士奇心中了然,知道皇上是在等自己这个首辅发话,稍加沉吟起身道:

“税改一事老臣没有意见,但改制百官的俸禄发放,老臣以为火候还不到,还不如到时户部直接发不了禄米,直接给百官银子补偿。”

李天闻言眼神微亮,嗨呀,还是老家伙阴损的法子多。

杨士奇的意思很简单,户部到时候什么也不用说,直接说户部没有禄米粮油,用银子折价代发就是。

不错不错,李天对杨士奇这招阴损法子很是满意,暗暗记下,转而继续道:

“至于徭役,朕不用解释你们应该也懂。

让百姓强行履行徭役的效率,还不如一天只喝一碗稀粥的灾民。

徭役这个东西在朕看来,根本毫无可取之处,纯粹就是朝廷没银子的产物。

国库若是充盈,给服徭役的百姓一天五百大钱,朕不信没有百信愿意服役。”

李天所言条理清晰,每句话都在点子上,杨士奇几人再傻,也明白皇上定是心中早有章程,不再赘言,纷纷出声附和起来。

说完了户改一事,李天转而看先杨荣,继续说起为何要设立天工院衙门的缘由。

天工院还在筹建之中,李天没有那么多安排要说,仅仅暗示了一番天工院日后的重要性后,便转而说起练兵一事。

练兵同样是重中之重,先前被京中勋贵阻拦户改之法的黄准,更是深有感触。待李天将练兵一事言罢,杨士奇几人心中已是一片明朗。

户改之法和其延伸而出的税改之法,意味着钱粮;天工院和天工院两个衙门,意味着技艺;亲军二十六卫练兵,则意味着兵权和保驾护航。

有这三驾马车拉着大明往前一路狂奔,何愁变法不能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