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三章 千万人的复仇(上)

颠覆晚金 第二十三章 千万人的复仇(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凌振和林一舟等人立刻开始着手布置炮位,重点的轰击地点还是前几天就遭遇重创的施仁门。为了强化火炮轰击效果,这些指挥人员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确保在一个时辰之内就能完成试射,然后就可以送给高俊的老相好一个大礼。

各部队也开始广泛战备,火炮运来的时候,稍有经验的军兵都知道,真正的大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习惯,慢慢的聚敛锐气,等待着发动决战的一刻。

政治工作部门也行动起来,决战气氛越来越浓重,军兵们得到了更多的补给,口号也喊得更响亮了许多。

前不久,军报在河北地区终于完成了采风,采访了上千人之后,写成了著名的《河北气泣血录》,集中反映蒙古军队入侵时候的各类暴行。其中几篇著名的片段已经在军报上提前刊登,并引起了士兵的广泛愤怒,解放中都,荡平贼巢的呼号越来越响亮。

“早知道这些事,十天前我们就不该解那口气儿,老子就算把百多斤都抹平在城墙上,也要把天杀的黑鞑从城头上拽下来!”士兵们义愤填膺的如此表示。

燕山地区也传来消息,就在最近十几天,整个燕山防线已经先后招抚了近万名蒙古逃兵,以及各游牧部落,这些人要么是被铁木真编入其蒙古国家的边疆游牧部落,这些人对于斡难河出来的铁木真并不感冒,加入蒙古国也较晚,还保持有一定的凝聚力,眼看不是头,纷纷投靠高俊。

而另外一些则是东蒙古地区近些年来饱受重税虐待的黎民百姓,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后的牛羊,又没有饿肚子为国家献身的觉悟,所以只能另寻明主。

这些消息都振奋人心,五月十一,高俊召集诸将,正式拟定总攻日程表:五月十三全军准备完毕,并依照要求调整部署,五月十四进行长达两天的炮火准备,步兵半数执勤,以防止敌军突袭炮兵阵地,五月十六正式发动步兵冲锋。

随后,各师内部也开始制定各营的进攻计划,任务一级一级传达,十一日晚上的时候,营一级军官就全部知晓了进攻计划,并参与了进攻计划的讨论,五月十二,各都军官也都得到命令,开始整顿士兵。

五月十二晚上,各都召开会议,军使们向士兵口头传达了总攻日程表以及本都的军事任务。

也就在这天晚上,赵昉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见高俊,向他汇报各级政工部门汇总的军情状况,总而言之,光军确实在近日的休整中,调整出了相当好的备战状态。

高俊也相当开心,留赵昉在自己这里吃了顿晚饭,赵昉也结结实实的享受了一把高俊的高级指挥员餐。

平心而论,高俊也不是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论起饮食来,他这位主要将领还是比手下的士兵们强出了好几个层级:晚饭自然是分餐制,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托盘,黑漆漆的木盘在后世工业化审美中相当合格,虽然没有一丝雕饰,但高俊很欣赏流线的形态。不过和本时代,多以花纹镶嵌夸耀为能事的装饰品而言,自然是寒酸普通。

高俊的盘子里前面放着两个菜碗,中间靠里是一大碗米饭,左右两边是两个小小的方形碟子,器具漆色外黑内红,装饰精美,分别是酱和咸菜,最右面是盖着盖子的一小盅汤。

两个菜碗里面,一碗装的是清蒸的月牙白,另一个碗里装的烤的很香的猪颈肉。厨师的手艺高明,一看就让人颇有食欲。白菜青白相间的色泽保持得十分悦目,嚼起来既舒爽又绵甜,而猪肉就更不用说了,尽管有手下在此,但高俊还是把碗中的那点酱汁也全都倒在了米饭当中。

赵昉也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饭,然后一仰脖就将小汤盅里面的葵菜豆腐汤喝了个一干二净,然后直接用了袖子抹了抹嘴,那姿态实在是不雅观。

擦完嘴发现高俊正看着自己造访,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末将失礼了。”

“这几个月诸将议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给大家留饭,不过那时候商讨军情要紧,人又多,没注意看每个人的吃相。现在来看,大家比起当年都有变化了,八年前咱们在中都蓬莱阁相见,你我与何先生吃相都文雅得紧,结果呢,咱们现在是老粗两个,**一双。”高俊接过斡脱递来的毛巾擦了擦嘴:“这怕是当初还是小军官时,带兵留下来的习惯吧。”

长呼一口气,赵昉点了点头:“那时确实如此,想要让军兵们服气,自己就要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吃饭的时候太造作,大家都觉得你这人穷讲究,没甚深交的意思,不肯跟你交心。”

“是啊,跟士兵们一样的吃饭睡觉,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要忙的事是越来越多,这两年我很少跟普通士兵们一块儿喝汤了,对普通士兵的境遇,还要靠你们来了解,看样子这几年咱们这些人未免都有些惫懒。”

“元帅自奉清俭,依旧是全军楷模。”这话说的倒不算虚伪,毕竟,两宋不是明清,人地矛盾还没那么可怕。所以上位者的饮食可能比清中后期还要强一些,赵构当年逃亡的时候,号称极为艰苦,每天后厨只杀一只羊,换到高俊这里,那真是膨胀到没边儿的生活了。

“这种话还是少说,说实话我想了想,像士兵们那样粗俗的吃饭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都要讲究卫生,让生活更好一些。

但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我们都知道读书识字好,可大部分农民只能让孩子上完两年义务教育,这些苦处不是咱们几句冠冕堂皇的口号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以后固然不要那样粗鲁的吃饭,但也应该想想,怎么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让百姓们也能吃得好,吃得优雅,吃得干净,卫生,营养丰富。”高俊指着自己眼前的饭碗:“当年在寿张县的时候,我说要让百姓人人家里屋后拴着一匹马,锅里有一只鸡,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定的确实很大,十年过去了,我也只不过让大家屋顶上有个盖儿,掀开缸里有点米。但即便如此,四方百姓已经趋之若鹜,称赞咱们这里是天府之国了,可是我想让百姓们都吃上我今晚吃的这种东西,要让大家住瓦房,穿绸缎,吃米饭,喝肉汤……不对,我这个碗里的东西还是太内卷了,米饭要减到现在的一半以下左右,要大量的增加肉和水果蔬菜,不吃咸菜,饭碗里要做的文章又大又多,等打完了仗,老弟也该考虑考虑以后做些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