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

颠覆晚金 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高俊有点感动,眼眶都湿润了,他决心痛快的讲出来。

“说实话,跟着我当兵,我不会让大家受罪,也不会胡乱指挥。但是各位肯定是要不断的打硬仗、恶仗,这不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妻子儿女田园产业,而是为了各地的百姓。”

“咱们这一年多来转战了不少地方,也知道战火一起,各地百姓流离失所,尸骸枕籍如山,天下的百姓这样受苦,咱们能袖手旁观吗?这次寿张县之战,咱们拼死救出来成千上万条人命,这就是我带着咱们军马想干的事。”

“关于以后怎么样,我也没法把话说太满,但我今天要告诉各位,今年黑鞑又将南侵,屠戮无数城市,死亡数以千万计。天下大乱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咱们不能当山东一个小小的地方兵马,而是要驰骋于整个天下,保卫天下的黎民苍生!”

说完这番话,高俊仔细看着军官们的反应,让他感动又惊异的是,这些人不反感高俊的想法,反而一个个从心里露出些笑容来。

“指挥,我跟着你,咱们也搏一个青史留名。”李铭率先表态。

“没说的,我今天是明白指挥的意思了,我跟着指挥走。”师靖随即接上。

路哲也很高兴,他今天突然明白,自己是加入一支打天下的队伍了,这是什么意思?他当年在村里的戏台上看的明明白白。

军官们比高俊想象的坦率多了,当他们明白高俊志在天下之后,并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颇为信服的继续听从高俊的命令,并且眼神中都出现了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继续讨论本次战役的得失。

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野战的后勤极其难以保证。在座的军官中不少都是老行伍,也从来没有见过像高俊这么重视粮秣的,然而即便是如此重视,军兵这次行军中吃的也很差,远远赶不上平时,之所以能够一鼓作气的完成所有战斗任务,都是平时吃的好打的底子,要不然的话,那次强行军恐怕就将所有人都拖垮了。

这是个教训,从寿张县到郓城县的行军过程中,人员损失高达十几人,走到双腿抽筋的就有十一个,还有四个人昏厥。

吃饭吃得差,高俊是亲眼看到的。在军营的时候,大家吃的都是及时的热灶,还有烧开干净的水可以喝;而在行军过程中每个人只能拿两张饼充饥,饮水虽然烧过,可是由于发放不及时,好多人忍不住口渴喝了生水,也闹了肚子。如果不是高俊不计成本的下发油盐糖,军兵的营养就完全无从谈起了。

“不能让军兵们在战时吃的比平时差。”这是高俊交给所有军判、押官的一个任务。

大部分军官都对彭义斌的战斗力表示肯定,正是他从侧翼击破郭延嗣都,造成了高俊的主要伤亡,这件事不少军官现在提起来还心有余悸。

除去增强训练之外,大部分人认为解决方法是尽快训练骑兵,以保证侧翼的安全。

关于这一点,高俊实在是力不从心,牛马的价格极为昂贵,他从殷有贵那里也换不了多少,更何况骑兵的战马是贵到离谱的消耗品,养十几个骑兵就足以让高俊破产。

最后一点是有关冯达的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当初冯达不应该去袭击大石村,而是应该跟在彭义斌后面,与高俊率领的主力里应外合。这件事讨论很久,最后还是高俊一锤定音,认定冯达干的没错。

等到该讨论的问题都讨论完了,参加会议的军官们也都耷拉下脑袋,原本的傲气全都消失无踪,这才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从建军到现在,高俊还没有考虑过功勋系统的问题,但是战后肯定要有表彰,为此,他连夜作出了一个草案。

大家最常听说的人头记功的方法早就被吐槽成“此亭长捕盗之法”,西夏的开国之战三川口战役当中,为西夏大军所包围的宋军无比坚韧的连筑十几里的营垒,与夏军苦战终日,杀敌众多,但是却因为军将急于拿人头报功,以至于军队混乱,被夏军骑兵冲破营寨而败亡。

所以高俊并不打算用这种办法,而是采取日后将会非常成熟的勋绶制度。

勋章制度是个好制度,但是由于锻造成本的问题,高俊还搞不起金属的勋章,因此用布制勋绶代替作为军兵的奖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佩戴绶带的传统,这样也不会显得突兀。

“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功勋,甲等功由我亲自确认授予,乙等功、丙等功由军使提名,丁等功由军典提名。甲等功每月多发一贯料钱,乙等五百文,丙等三百文,丁等一百文,并且加以擢升。”

“这四等功勋官、兵不拘,一体授予。”

“除此之外,专门为普通军兵准备的是金矟红绶,奖励给英勇作战、杀敌众多的长枪兵;金弧红绶,奖励给百发百中、夺敌士气的弓箭手;金镡红绶,奖励给迫阵争先、摧垮敌军的刀盾兵;金鼎红绶,奖励多次救助战友性命之人;金燕红绶,奖励探知消息准确的斥候;金录红绶,文职后勤人员的专属勋绶,每种勋绶同时奖赏绢一匹,银一两。”

“此外设立三级战伤绶,也分甲、乙、丙三等,授予受伤官兵,如果有逃亡、犯法、疏漏者不授。甲等予钱一贯,乙等予钱五百文,丙等予钱二百文。”

“全体军兵授予寿张纪念绶,一年之内,每人月钱增加二十文。”

“除去战伤绶之外,剩余勋绶都可以追授阵亡将士,奖励交给家属。”

“阵亡之人追授烈士,子女长大之前军属户身份不剥夺,高俊亲自授予‘光荣人家’的匾额,管里设庙祭祀;阵亡、并且有大功的军兵会被授予英雄称号,军属田永不夺回,县里设庙祭祀。”

“军官另有规定。”

尽管对这种类型的规定闻所未闻,听上去有一些离经叛道,但是军官们都被详实的规定所吸引,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们也都认可了这种方案。此外,最后一句军官另有规定也让他们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几天之后,正式的庆功会召开,高俊亲自表扬了蒲察勇以下十六名立功人员,亲手赠予他们各级勋绶,军兵们惊喜至极,纷纷佩戴,气氛十分热烈。

高俊再次扩军,潘正、李铭、冯达、郭延嗣、楼升五个都之外又扩张了四个都,军使分别是纥石烈师靖、路哲、张大春和范有田。

前三个人都没有什么异议,范有田的擢升引起了不少非议,但是高俊和他接触之后对此人倒是印象不错,虽然有点意志不坚,但是应答很是得力,很能揣摩高俊的意思。

这次扩军,大部分军官也有了小心思,孙庭和僧虔都想重新下去带兵,伤刚刚好一些的郭延嗣则不打算带兵了。不过高俊一个都没有批准,暂时保持了原有安排。

陈太公的儿子陈秉彝也升了官,成为了全军的长史,还留在高俊身边处理文字工作;长柄刀战神蒲察勇接替张大春掌管傔从队,傔从队如今扩张到了三十人,不少作战立功的人员也加入其中;拉奚琴的刘德也被单独叫了出来,带领十二名体弱的军兵组成旗鼓军乐队。

与此同时,全寿张县的民兵组织都组建起来,由各管的主首率领操练,作为后备兵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