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二章 奋进的义军(下)

颠覆晚金 第十二章 奋进的义军(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李全,山东北海县人,和其兄长李福速来习武,历史上,在1214年,蒙古洗劫山东,李全的母亲死于是,他因而起兵反金(史书原文如此,原谅高俊根本没看懂这个逻辑)。李全有谋略、能战斗,深得众心,很快他的部众就发展成不亚于杨安儿和刘二祖的第三大红袄军力量。

杨安儿败亡之后,队伍由其妹杨妙真统领,杨妙真率军与李全在磨旗山会师,两人结为夫妇,共同战斗;刘二祖失败之后,郝定、石硅、夏全等人继续抗金事业,先后归附于李全名下。等到1217年,李全已经是抗金红袄军的集大成者,他选择依附南宋,并且在1217年到1224年的宋金战争中屡立功勋。

但是李全不仅仅是义军首领,更是有野心家的性格,他纵横于蒙古与南宋两方,不断积蓄力量,为自己争取利益,红袄军余部也在其手上彻底蜕化变质,后来,他排挤走忠肝义胆的彭义斌,彻底霸占淮北、山东,不服从南宋号令,最后被宋军诱杀。

死后,杨妙真带着他的儿子李璮投靠蒙古,李璮被封为济南世袭万户,是蒙古最炙手可热的汉人世侯。但是在忽必烈时期李璮造反,兵败后投湖身亡。

不过在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对自己日后的命运懵然无知,李全刚刚举起义旗,各地红袄军首领遥相呼应,现在的红袄军正在连连奏捷。

蒙古洗劫河北之后,金朝的军事力量已经彻底崩溃,山东金军也缩首不出,红袄军各部占据了蒙古洗劫之后遗留的州郡,开始扩张力量,攻城略地的活动也积极起来。由于高俊的原因,蒙古人对山东的扫荡不足,而李全的起义则足足提早了一年,在高俊恢复实力的同时,李全的势力“野蛮生长”,占据了被洗劫的棣州、滨州、德州,又率军包围淄州,此时的李全向东可图益都府,向西可图济南府。

可是,李全既没有向东也没有向西,而是千里迢迢的向南攻打东平府!

看上去奇怪,但也容易解释:李全占据的三州虽然是金朝军政荡然无存的地区,但也是经过蒙古洗劫、一片白地的地区,李全在这里能找到很多走投无路愿意落草的青年,但是果腹的粮食却让人头痛。

这也是李全的命门所在,为此,李全必须南下,打下一两个富足的州府来。济南府是两路按察使司所在,但是外围州县遭遇了黑鞑洗劫,民用不广;益都府则已经被红袄军首领杨安儿视作禁脔,不容他人染指,所以李全干脆联络了鲁南各地的豪杰,共图东平府。

三月初,僧虔频频侦查得知:红袄军李全部一万五千余人,在李全的亲自率领下南下,沿途还在收集流民从军;彭义斌部三千人,自兖州北上;时全部一万人,自滕州、沂州等地向北,沿途钞略;石硅部五千人,自南京路单州向东北而来;任福部四千人,自大沫堌向东平府来助阵!

各路人马合计三万七千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僧虔虽然担忧,心里面却暗暗有些得意:上次寿张被围,前来助阵的不是友军,却是红袄军彭义斌,这让僧虔郁闷了很久。但是这次不一样了,事实证明,狗改不了吃屎,逆贼叛匪又要来发难,高郎君这次必然幡然大悟,知晓叛匪之恶。

很快,高俊又得知了不少具体消息。

李全将自己的人马分为老军和新军,老军是前来投靠的官军游勇和比较精锐的义军,这些人是李全红袄军的精华所在,也是李全最为倚仗的兵马;新军则是各路投奔的流民,几乎没有战斗力可言,在军中干干杂役,壮壮兵威而已。

李全对老军约束很严,严禁私下掠夺,但是对新军要求一般,只要不是太过分,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彭义斌还是老样子,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千军马尽皆精锐(上次和高俊交手之后,彭义斌痛定思痛,继续整军,现在的彭义斌部比上次还要勇猛些许)。处于控制队伍的考虑,彭义斌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肆意扩张,这一路上仅仅补充了不到百人,剩下的全部好言遣散。

时全则越发不成气候,一路之上烧杀掳掠,比蒙古人还残暴狠毒,但是汇集的各路土匪也不少。让高俊玩味的消息是:这次时全的侄子时青似乎和叔父闹了什么别扭,并没有并路而行,而是带着自己的部属别开一路并肩而行,他这一路的军纪还要远远好于时全。

相比而言,石硅、任福的人马都比较类似李全。事实上,自唐代,河北设立牙兵以来,少量精锐军官团 大量杂鱼的编制就流行起来,即使官军也是如此。像高俊、彭义斌这样要求全军具有战斗力的反而是少数了。

此时,高俊的军兵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人,另有民兵四千人,自保绰绰有余,更何况敌人的攻击目标是东平府。

军官们在争论。

李铭、冯达等人坚决支持立刻发兵东平府,最好直接接掌该地;僧虔、潘正二人认为虽然应该援助东平府,但是大敌当前不能自乱阵脚,接管一事只能徐徐图之;楼升、范有田等人则根本不愿意帮助东平府。

军官们莫衷一是,个别胆子大的军兵却看到了机会。

这天,楼升正在帐内办公,突然门口吵吵闹闹,什将通报,说是有几名军兵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楼升没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五六名军兵钻了进来,为首的正是前番在八白石村军兵聚会上争吵的那个刀盾兵王僧奴。

“军使,听说高郎君要打东平府,您不同意。”

楼升有点疑惑地看着王僧奴,建军以来,军兵极少在大的战略问题上询问军官。

“这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是问您是不是不同意!”王僧奴居然暴喝,打断了楼升的话,也把屋里的人一惊,什将“唰”地抽出腰刀,紧盯着王僧奴,等待着楼升的号令。

楼升的脾气素来很好,只是看了一眼王僧奴:“你要还是军兵,就记得要服从长官的命令,今日你敢在本军使面前咆哮无礼,已经犯了重罪,轻则重杖,重则大军法,你可明白?”

在高俊军中,人们把打军棍用的训导棍称为“小军法”,把处斩用的铡刀称为“大军法”,楼升的意思非常明白。

王僧奴的嘴角不经意的抽搐了一下,但是随即就摆出了气急败坏的表情:“楼军使,你不忠于高郎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