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章 破坏与建设(下)

颠覆晚金 第二章 破坏与建设(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高俊这次来到峄山,是为了接收时青的剩余人马,但是来到这里才知道,李泽接到时青的来信,说他已经被高俊招降之后,心情很差,修完营寨之后,就带领自己本部的人马独自领军走了,显然是不愿意接受招安。

“这个李泽,跟你是同乡吧?”高俊询问在身边的路哲。

路哲被这个问题吓了一大跳:“我们……确实是一个村的,以前还挺熟。”

“哦。”高俊心里琢磨着什么时候让路哲写信去招降李泽,就没有再说话,但是他这一声简短的哦,倒是让路哲心里怕的要死。

尽管朝廷只加封给高俊管理泰安和兖州军事,但是如狼似虎的高家军岂是现在这点地盘儿能喂饱的?高家军迅速进驻平阴县,让东平府成为彻底的孤城。随后开进了兖州和泰安州的两州七县,随即又占据了峄山以北的滕州邹县,紧接着军马东进,抵达陪尾山、大沫堌一带,并且占据了三州交界的抱犊崮,并且把这几座山脉辐射下的一沂州费县、莒州沂水县都占据到手下。

现在高俊拥有十七个县,已经是原有地盘的三倍之多,差不多也就意味着老部下全都升了官,潘正曾经对高俊说过一句:“当初咱们唯一那个都的人,现在最低也是队副。”

曾经充斥在军政部门的河北人终于在广袤天地里找到了用武之地,纷纷被派到各地主持民政,模仿寿张县的样子,进行均田地、设乡官、立法院、派警力的操作。这些人人数多,做事情又卖力,以至于新收复地区的人不少都以为高俊、何志也是河北人(还真是意外的猜中了本体呢)。

这些河北兄弟们干得很棒,得到了高俊的口头夸奖,上千年后,每次河北公务员考试竞争烈度全国排名第一的时候,总有人咬牙切齿的回忆一千年前的这桩往事。

而俘虏的近五万人在这年冬天绝对不能闲着,高俊用他们来修建营寨。

这件事情高俊已经与何志也商量过,在最近几次战事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金代县城城墙极为薄弱(甚至于很多县城没有城墙,这是宋太宗时代留下来的弊病),防御红袄军这样战斗能力低下的军队尚且不足,何况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更何况蒙古人即将招收很多汉人世侯,极大的提升了工程能力,那么这些县城就更加不可守了。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高俊下定决心,军事营寨不要设在城内,也不能设在平原上,摊开材官队的地图,高俊给何志也指了三个地方。

“你看,这里是梁山,就在咱们寿张县旁边;这个是峄山,时青经营了很久的老巢;这个是抱犊崮,民国时候的抱犊崮土匪听说过吧?”

“这么说,高俊,你要去当山大王了?”

“不错,抗击蒙古,山水寨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依靠人力筑城实在太过艰难。我将军兵分为三部分,主要驻扎在这几座山上,而民兵们暂时依旧留在县城之中,平时管理秩序,一旦有警,就立刻带领全体平民向这几座山中疏散。”

这也正是高俊这次巡视峄山的原因之一,峄山山势险峻,而且有河流流经,周围地区相对富庶,便于民众进山躲避,算得上是一处不错的地方。

新观寺的玄空法师也被高俊请来协助设计,但是法师摇摇头,表示从来没有干过这种活,胸中连个基本的蓝图都没有。关键时刻,倒是完颜白撒给出了主意,原来,古代东北的渤海人就经常修建这种山下是民用的大城,山上是军事防御的堡垒的城市。一旦有军情,则全员疏散到山上,在高峻的不懈探访下,还真找到了一位见过这类山寨的渤海人,此人名叫张景,在此人的回忆之下,玄空大师终于画出了一张差不多的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开始施工。

就像殷去寒所说的那样,俘虏激增,使得粮食消耗变得飞快,原本高俊计划是争取日照一带盐帮的支持,在山东沿海地区进行大搞私盐,以盐换粮。但是目前燕宁已经占据了莒州,正在磨旗山一带和杨妙真对峙,这个目标算是暂时实现不了了。

高俊开始操练兵马,准备前往济南与郭仲元等人会合,商议援救中都的事情,虽然高俊对此事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不去显然交不了差。不如趁机再试试能不能搂草打兔子,争取在蒙古人的进攻下保住清沧援助兵团。

由于盔甲军器的限制,四个旗的正军编制暂时不变,但是民兵的数量大大扩大了,老根据地全面贯彻了1/3上番的原则,补齐了民兵和少年军的编制,如今已经是冬天,正是操演民兵的时机。

就在出发前一天,花靥镇谢家派来了人。

此人名叫谢传风,这名字听上去不像商人,倒像是文人骚客,见了面,看上去确实像个文人,还带着公子方巾,估计是谢家专门用于对外接洽事务的人。

谢传风对山东产颇黎器大加赞赏,据说将这项东西走私到南宋以后立刻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便宜的玻璃器士大夫家都能买得起,一时间蔚然成风。而香皂同样受到了好评,各路秦楼楚馆自不待言,不少家庭风气相对开明的人家也会为家中儿女准备此物。

但是此人话里话外的意思,目前这两样东西的销售也出现了一定的停滞,说到底,颇黎器和肥皂都算是奢侈品,价格相对较高,市场本身就不大,能卖到如此结果已然算是不错。而且已经有传闻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从北方进口的了,据说朝堂之上有人进言,要禁绝这些北方无用之物。

金、宋、夏等国的边界贸易一向控制很严,尤其是各国都不希望本国进口奢侈品,而出口粮食,布匹,牛马这些所谓有用的东西。一旦临安小朝廷查证玻璃和香皂都是来源于北方金国的话,那么这些东西很快会遭到封禁。

高俊的回复倒也简单:等过了这个冬天,也许就能向淮南提供食盐,如果谢家有能力的话,可以试着进行盐走私,眼下淮北都是红袄军,不太好走,双方沿海路,自山东日照县出发,到南宋的淮东盐城县。

其实谢传风有些担心,花靥镇谢家的主场其实是淮西与金朝南京路之间的走私贸易,在淮东组织海运其实很难,但是考虑到与高俊合作以来获得的收益,哪怕是做不到,眼下也得答应下来。

“我希望从南宋进口的东西,除了之前提到的各类物资之外,最近需要大批的粮食,江南多种稻谷,我希望进口些米。”

“如若你我二家果然能开通海道的话,向北卖些米倒也不难,郎君须知,我们花家家住长淮数十年,都以跳河(淮河两岸走私)为生,只要能下定决心,没有做不成的生意。高郎君为人爽快,卖的货也很有意思,谢家一定能够办成此事,我们还想和高郎君再合作呢。”

“如此甚好,有劳谢公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