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八章 无论你肯或不肯 我都选择等(下)

虽然征辟做官是不大可能了,但是邀请元好问前来山东却得到了爽快的回复,虽然还要苦读备考,但是经不住高俊的苦苦相邀,元好问决定在山东走一遭。他本来就喜好到处交游,此次前往山东结识这个运河高俊,他也是颇为期待的,听说此人手下也有不少精兵悍将,而且常发些新奇议论,如此说来倒也是个有趣的人。

何志也做好了文火慢熬的准备,既然人家不愿意做官,那就一点一点来,几个人在屋里面开始讨论当下的形势——金朝中后期开始向宋朝靠拢,对于文人颇为优容,这几个人就算谈一些敏感词也不会负什么责任,一说起南迁之后国家丧乱的景象,元好问也忍不住有些哽咽,河东这几年屡遭蒙军入侵,日后的北朝文宗家人已经星散流离。

趁着这个机会,何志也向元好问打探了不少金代文士的下落,元好问当然知道何志也是什么目的,如果能用这个机会帮一帮朋友,倒也是相当好的,他倒是介绍了几个人:张宇、房皞,以及陈赓、陈庾兄弟,都是河东名士。

元好问确实是当世大才,几个人谈性正浓的时候,窗外一阵风儿吹过,恰好吹落了几张稿纸,也是凑巧,其中一张轻轻飘飘的落在何志也脚下,他连忙捡起来递给元好问,目光落到纸上,却不由得有些疑惑。

“元先生,这写的是什么?”

元好问笑笑接过:“这是朋友送来的作品,有关天元术的,世人多不识。”

“天元术?这是什么?”

“哈,是算学。”元好问呵呵一笑:“我这位朋友很喜欢算学,这次邮来的算稿很是有趣,我也常看看,有助于神思敏捷。”

看见何志也呆愣的样子,误以为此人并不喜欢上学,干脆岔开话题,另外说些有趣的东西:“我这位朋友致力于算学,尤其是算圆之大小距径,说要写一本《算圆法式》,我笑他这名字不好,满圆如镜,不知其大小,变幻莫测,以线数条以束之,执其末端,量其长短,昧昧推之而知镜大小,其法妙也,不如叫《测圆海镜》……”

一说到这四个字,何志也简直激动的跳起来:“这位先生在哪儿?”

《测圆海镜》,中国古代平面几何著作,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再引申,尤其是将方程式与几何结合起来,构成了如今难倒无数初中生的平面几何问题。

高何二人怎会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根据地推广的数学与中国传统的算式简直不兼容,是一朵嫁接的花,高俊迫切想寻找一位真正的数学家帮忙。

关于这个时代的数学家,两个人想破脑袋也只想到了秦九韶,然而秦公现在还是放风筝玩溜溜球的年龄,如今竟然有这么一位算学才子在,何志也怎能不激动?尤其是听到《测圆海镜》这个名字,何志也更是兴奋不已,虽然不了解,但是中学课本上提到过此书,由此可见,这本书必然也是一代经典。

元好问被激动的何志也吓了一跳,愣了一下才说:“此子名叫李冶,字仁卿,现在应该在荥阳。”

整理了一下姿态,何志也才对元好问道歉:“在下也爱好算学,刚才微微有些失态。”

随即,何志也又就算学的功用聊了起来,这次谈话可就是何志也主导了,说道兴致高处,元好问倒是有些质疑:“真能同时落地?”

“当然。”

“重量相差十倍?”

“元先生可愿意试试?”何志也早有准备,这是中学的教育,本次来开封采办的——外形相同,但是重量相差十倍的铁球。

“本寺就有塔院,我们去佛塔那边。”元好问直接站了起来。

风铃阵阵,钟声渺渺,一众人进了塔院,与僧人说了此事,僧人也笑了起来:“施主说笑了,这一轻一重,怎么可能同时落地呢?”

好事的僧人们也聚集起来,大家一齐到塔下,这佛塔不比比萨斜塔,下粗上窄,何志也往下一望,居然觉得有点晕,三十多米的距离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这是个普及科学绝好的机会,想想布鲁诺、居里夫人啥的,何志也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让龚成站在屋檐上,双手托着铁球伸出,尽可能伸的远点。

元好问等人站在下面心紧张的砰砰跳,几个老和尚已经开始念动佛号——妄生嗔念,好争害人呐。

但龚成站得稳稳的,年少的时候打下的基本功在这时起到的作用,何志也眼看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下了命令,龚成一反手,两个铁球掉了下去。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两个铁球划过了平行的直线,几乎是一起跌落在泥土当中。

人群短暂的沉寂下来,所有人的双眼都看得清清楚楚,一轻一重两个铁球是同时掉到地面上了。

元好问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走上前去将两个铁球拾起,异常惊讶。

等到何志也和龚成下来,立刻就被人们围住了,大家都惊讶于为什么这一轻一重两个铁球却会同时落地,跟他们平时所见完全不符。

何志也微微笑着解释重力的原理,所有人都仔细听着,感觉到很不可思议。

随后,何志也又花了点心思,讲解了浮力原理,并且捎带的解释了密度是什么概念,元好问不由得连连赞叹:“真是前所未闻的玄妙学问,今日长见识了!”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牢牢抓住了元好问的心,看样子这个高俊不光是战场猛将,还别有一番心得,也许去那里一次,自己会别有收获。

何志也并没有急着让元好问表态,而是先想办法在其面前展示高家军的风采,文火慢熬,早晚有一天能将此人收入怀中,如果元才子都愿意归顺高俊,那么金朝士子何人不景从,这件事还是要慢工出细活。

就在何志也做这个实验的同时,高俊也在课堂上讲浮力定律,中学将自然析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社会析为管理、经济、法律三科,劳动析为农学、工学、卫生三科,加上语文、数学、经义、道德、音乐、绘图、军事、历史、地理、团队活动,中学的课程极为紧张。

“今天音乐教员生病了,这节音乐课由我来上物理。”高俊是这么解释的。

学生们响起了低低的叹息声,只有坐在第一排的樊浩古目不转睛的看着高俊,手里紧紧的抓着笔,这个孩子没有辜负饿死的杨铉的期望,已经考进了中学,品学兼优,现任年级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