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一章 独行剑再现淮阴郡(上)

颠覆晚金 第二十一章 独行剑再现淮阴郡(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不成人形的移剌阿辛走在第一个,劳作使他的手指就像香蕉皮一样,几乎不能弯曲,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棍,瘸着被石头砸碎的右脚,脖子上挂着个布袋子,喉咙里发出意义不明的声音,像是在低声哭泣。

他们慢慢走出来,而数百百姓就在两边看着。

有人问高俊,要不要派人下去维持秩序,高俊否决了。

移剌阿辛悲惨的今日,是霸州、大名府、棣州、滨州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地方被蒙古人残杀百姓欲求不得的明日,就算今日百姓一拥而上,高俊也没什么可以辩护的。

左绫的一双大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缓缓挪动的移剌阿辛,这就是黑鞑,这就是杀死她父母的人。

移剌阿辛费劲的挪动着,他的右脚很疼,走不了远路。

百姓们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看着这些在采石场好不容易留得性命的人,谁也没有说话。

突然,移剌阿辛挂着的布袋带子松开了,布袋掉在地上。这下子所有人都停住了,尽管是室外,但是却是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布袋就落在左绫的脚边,她一低头就看见了布袋里的东西,那是食物、衣服、还有银子。是些好东西,黑鞑就是为了抢夺这些才杀了她的父母。

移剌阿辛想要弯腰去捡,但是他实在是没有力气,他的脊柱也很疼。

所有的人都看着,左绫紧紧抿着嘴唇,弯下腰捡起了布袋,重新打了个结,示意移剌阿辛低下头,好把袋子挂在他的脖子上。

移剌阿辛顺从的低下头,布袋子挂在上面的一瞬间,他崩溃了,跪下来给左绫深深地叩首,所有的战俘都跪了下来。

围观的人们本来就是来发泄怒气的,可不知为什么,此时却下不了手。

高俊在营中望楼上泪流满面,程辟、陈秉彝看高郎君似乎过于激动,赶忙上去照视。

“你们说,百姓们为何放走这些俘虏。”高俊突然劈头问了这句话,两个人瞠目结舌,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作答。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今日之事,可见直在其中,仁在其中,性以至此,真直也!”高俊激动地大手一挥:“中国子民以仁为念!”

就在这段时间内,高俊把八白石村建制确立的军事委员会彻底落实,军事委员会成为了凌驾于军队之上的最高军政机构。

军事委员会下属六曹:枢机曹、骑胄曹、文政曹、仓曹、法曹、恤兵曹。

枢机曹相当于总参谋部;骑胄曹负责马匹武器的制造供给;文政曹负责部队文化教育和军官选任;仓曹负责军资储备;法曹负责监督执行军事法规;恤兵曹负责军队财务支出和退伍管理。

眼下军事委员会下属各单位的职务都是兼任,太平军各部队被牢牢的抓在军事委员会之下。高俊趁热打铁,又推出了所谓的“选将法”。

所有的军官都不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逐层爬进,而是不断的要从具体管理部队的军职和中央参谋军机的职务之间来回转换。一名优秀的军使很可能被选到骑胄曹管理仓库,然后调回来担任旗副指挥。

高俊固然不喜欢宋朝对武将的刻薄猜忌,但是唐朝那种藩镇割据同样是不能容忍的,必须打破兵为将有的恶劣习惯,而选将法就是要把军政与军令分开。太平军是高俊一手带出来的,高俊对整支军队的掌握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将领,所有的军使都没有时间将部队私有化,当然也就必须接受高俊的选将法。

但是高俊并不完全取缔个人部曲的存在,中级以上的军官有对个人负责的司吏和裨将,也可以让家族子弟充任卫士,人数较少,但是足以让这些人调到新位置的时候及时搭好新班子。

但是与此同时,高俊也在为所有军队的切身利益考虑,并且准备实施军人优待的规定。

宋代以来军人的地位一降再降,武将也被视为下流,可是武将们却被允许合法贪污作为补偿。宋朝这种奇葩的养兵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军队战斗力一降再降。

高俊对军纪抓得很严,而这支军队又承担了远胜过其他军队的严酷责任,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在枢机曹下,太平军成立了第一个以情报为主要业务的部门:通信科。

在古典征伐当中,军事情报的作用不宜高估,但也不必低看,组建合适的情报网络对于将领的判断绝对大有裨益,高俊倒不指望培养几个能生闯虎穴龙潭的王牌间谍,但希望能够在各地有隐蔽的观察点来确定敌军动向,而不是每到一个地方再去临时找向导询问详情。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之前,科长由高俊亲自担任。

再详细斟酌之后,高俊从李骁奇那要到一个人,年纪轻轻的郑明成了全军在中都的一个节点。

这源于他的亲自请缨,早在几个月前中都刚刚陷落的时候,郑明就曾经对李骁奇说,希望能够回到中都,再招揽一些他熟识的人过来,起码还能再拉出百十人的队伍。

这当然不能成行,但是李骁奇将这个意见转达给了高俊,让高俊对这个年轻的孩子有了些印象,当初在中都甘泉坊救下全军的两个孩子中,蔡宁已经得到了高俊亲自赠送的璎珞,而郑明也不甘于人后也跃跃欲试,想要立功。

在反复考虑之后,高俊把他叫了过来,当面告诉他,自己希望他去闯一次龙潭虎穴。

郑明立刻站起来,表示自己绝不辱命,高俊注视着他,年轻真好,从来不会害怕危险。

高俊同意让郑明回到中都,在当地建立太平军的情报网络和潜伏部队。这孩子虽然不像蔡宁那样勇悍敢战,但却是个慎言的人,高俊在心中对他是有所期待的。

此时在淮南,由于开战的意见影响太大,贾涉这段时间都在忙着清点淮东兵马,考虑是否北伐的问题,对后勤的掌管略微放松了一些,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趁着这段时间,易佥虔再次购买了一批私盐,并且跟盱眙军当地的官员进行合作,限制了官盐售卖,狠狠敲诈了当地富户一笔。

像易佥虔这种人,是无法用什么恩威并施的手段感化他的,他们就像是水天生就要往低处流一样,只要一不留神就会朝着钱眼儿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