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园(下)

颠覆晚金 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园(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广东摧锋军大量人马投诚,这是高俊也没有想到的,对方也提出他们的条件:可以允许联军中非金人的部分过江,广东摧锋军纳入联军,但是不接受调遣,拒绝移动,也拒绝与其他宋军作战。

摧锋军统制罗大定、黄日纲亲自过江,与高俊交接,双方约誓,太平军同意将摧锋军纳入联军,也同意摧锋军的要求。很快,建康府方向的福建左翼军也提出了相同的请求,并且得到了同意。至此,除去困守**的少量宋军之外,宋军在淮南的主力部队都加入了联军。

福建军统制官林一舟、汤贵也前来约誓。

得知江西右翼军在行军路上溃散,以至于妻离子散的情况之后,高俊更是出了一笔钱,寻找到急得团团转的一名右翼军统制胡光祖,让他收集旧部,以免江西右翼军就此消失。

三路新军都参加了约誓,长江防线就等于不复存在。江南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高俊则就地驻守,并没有继续前进。

人在家中坐,刀从天上来。侍卫们通报,说是有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怀揣一口宝刀,非要过来献刀与高俊。

高俊好生奇怪,便去见此人,衣着不甚整洁,目光有些呆滞,蓬头垢面,披发跣足,但怀里却是抱着一把双手长刀,刀身细长如柳叶,但是寒光熠熠。

“先生为何要将此刀献于我?”看到这口宝刀,高俊想此人必然来历不凡,因而发问。

“能救天下者,唯有高郎君而已,这口宝刀不忍明珠暗投,所以命令我将它献予郎君。”这个人又开始张口胡言:“这刀见到郎君就暗中啸响,想来已经迫不及待,请郎君收下此刀。”

高俊伸手接过这把长刀,和金装的**挥不一样,此刀乃是银铁之装,寒光闪闪,刀身洁白雪亮,而且是双手长刀,其长度近乎是**辉的两倍,看上去很漂亮,两军对阵的时候也有不轻的杀伤力。

“此刀有何名字?从何而来?”

“此刀名曰瓯光,是小人在浙东富春江所著。”

“你懂得冶炼?”

此人伸出一双近乎于变形的手:“小人铸刀剑已经四十载了。”

高俊颇为欣喜,直接询问:“该如何称呼先生?”

“小人姓欧,没名字。”

“先生切莫自谦,长江水清,我想寻觅一处江口开冶炼场,为太平军冶炼鼓铸,不知先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此人点点头:“大江有浑厚之气,可作军兵的刀枪。”

所以,在江南一片慌乱的时候,太平军却在江北开辟了一大片冶炼场,日日鼓吹不停,计划铸刀万口、剑千口、枪头五万、箭簇三十万。

这又需要走私而来的铁器,谢传风不辞战线辛苦,想方设法绕到了高俊的控制区求见高俊。

这是两人自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见面,谢家表示无论此战是何结局,谢家都会支持高郎君,并且继续维持双方的生意。

面对这迟来的表态,高俊还是表示感谢,并且点出了不少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计划以谢家的名义在广南买地,准备种植甘蔗,炼制红糖。

在谢传风临走前,高俊又不得不委托他一件事:“谢家走南闯北,消息灵通,我想请你们打听一个人,是个小姑娘,应该被南宋的某位军将收养了,随身有一把玉剑。”

温敦杰——李杰是高俊的朋友,对于他这位流离失散的妹妹,高俊觉得自己还是有照顾的必要的。

关于李令公的事,高俊也询问过潘正,但当时潘正才**岁,一团孩子气,只是为人奴仆,哪里知道许多!对此事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得知其人居然是李唐皇室之后,也十分惊诧。

高俊停住了,史弥远还在筹划反击。

五月十九清晨,史弥远前往凤凰山见驾,在马车里还在思索着应敌之策,眼下形势固然紧张,但是敌军鱼龙混杂,人心不齐,还是有分化击破的可能,只要正面战场上击败敌军一次,就能有力的分化联军。

在湖北和四川战场上,宋军都已经战胜了,四川主帅安丙还有做报称,西夏已经遣使联络四川宋军,准备南北夹击陕西金军,史弥远对此很赞同,希望能够从侧翼牵制住金朝。

要考虑的太多太多,史弥远都觉得脑子有些混乱。

就在这个时候,马车停住了,仆役掀开帘子,请相公出来。

“咦?”史弥远却发现这并不是东华门一带,而是个小园,四处芳草萋萋,但显得荒芜。

左右一望,四周门处都有士卒守卫,而园中有十余殿前司军将,为首之人乃是一名指挥,恭恭敬敬的对史弥远行礼:“相公,这里是玉津园。”

史弥远什么都明白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他的咽喉,使他不能言语。

这名军官很耐心的等待,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史弥远说:“官家还等着回禀,薛尚书和李舍人也在。”

史弥远轻蔑的笑了一声:“这大概是我主政以来,三衙第一次漂亮的办完一件事。你带话给王斌、冯榯、彭辂这三个草包饭桶,说我错了,三衙在我手下并非一事无成,至少在这件事上他们干得得心应手,而且十分熟练!”

史弥远转过身子,那人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金菇朵,瞄准了位置,狠狠打在史弥远的后脑上。

史弥远伏诛。

此时,高俊这边也接到了完颜珣的旨意,完颜珣对他的策略极为不满,厉声斥责他立刻率军北返,并且要听从蒙古纲的节制。

太平军的发展已经引起了金朝上下深深的忌惮,这点高俊还是心里有数的。

高俊在江边驻扎,广东,福建,江西三路新军不断有人过江察看,双方虽然隔着大江,但是往来互动不断,高进在这三路新军中也下了大力气,希望能够挖来一些人。忠义军也是高俊重点挖掘对象,尤其是张惠。

看着从南方来的求和文书,张惠长叹一口气:“我等既然已经加入了叛逆,那么如何还能在南家容身,倒不如跟高郎君回到北方,杀贼报国,这一身本领到还得用!”

联军中不少南方军将都是这个意思,此番不比寻常,他们加入联军虽然成功的干掉了奸臣,但自己何尝不是染了一身泥?以后难免有些忌惮,在高俊的极力拉拢下,先后有五千多人愿意跟随高进。

还可以拉来更多的人,但是贾涉非常严厉的制止高俊,警告他不要再想着挖南宋的墙角。

“贾制使难道就不可怜彭义斌吗?不想为他获取一条生路吗?”

贾涉非常严肃的说:“我用脑袋担保,官家绝对不杀彭义斌!”

“贾制使的担保又有何用?我并不是想将彭义斌带到北方,你且听我说来。”

贾涉听完之后,面色一阵红一阵白,最后也只能幽幽叹息,放宽了对高俊的限制。

以张惠的忠义军为主,大约有上万人拖家带口的加入了太平军,这还不包括民政从淮南一带迁往淮北的流民和贫困户。

现在太平军光是广西人就有五百多号,成分一下子大大复杂起来。高俊踌躇满志的对王浍说:“先生所说的集南北之精英,今日可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