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四章 成败转眼判若云泥(下)

颠覆晚金 第十四章 成败转眼判若云泥(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退守登州的时候,将丘处机视作是最后的救星,在登州,乃至在济南、东平,大街上随便拉十个人,其中得有七八个视丘处机为神仙,在家中供奉全真道。

所以,如果丘处机能够出面表态,支持他**的话,那么**就可以在胶东再征上不少兵马。只要有人,就有与高俊的一战之力,因而早在登州被围的时候,**就调遣了不少人团团围住龙门宫,避免丘处机被高俊抢走。

现在可好,这一切都便宜了蒙古人,在山脚下,蒙古军将们紧密布防,绝对不允许山下之人与龙门宫通消息。此时的宫内一片混乱,道士们都窃窃私语,谣言满天飞。在这种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丘处机和他门下的弟子就本教派未来的命运也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这个高俊固然现在看上去有些威势,兵锋正盛,但是终究只占据了半个山东,不足以与金国抗衡,也不足以和中国争雄,相比于铁木真而言,也不过是地方豪强,一战可定。”李志常忧心忡忡:“此人虽然有些仁人爱物之心,但终究势单力薄,也许不日之间就将灭亡。”

“师尊曾经说过,铁木真虽然远居沙漠,但是却是一代天骄,眼下金国国势渐衰,铁木真虎视眈眈,也许百年前靖康之变的场景会再次发生,届时铁木真雄居北方,而大宋立国已经接近三百年,天数将至,恐怕这天下都将为铁木真所有。”另外一名弟子不失时机的插嘴。

“我师明鉴,我是亲眼见过高俊此人的,确实有一代英杰的气象,但是就算他夺取天下,全真道又能得到什么?要知道就连衍圣公一家都被这高俊折磨得不堪其辱,孔孟二家这高俊尚且不放在眼里,几次三番请师傅出山,恐怕也只是权宜之计。

我看高俊此人不尊佛、不重道、不用儒,只爱一群老革,草莽之气不脱,就算得济大事,我教也难有施展之处啊。”尹志平劝说丘处机:“铁木真此人也并非善类,况且此人远居沙漠,也未能占据河北几个州县,或许终究只是赫连勃勃、吉利可汗之属,昙花一现,还请师尊想办法久居山中。”

所有的人都忧心忡忡,他们所讨论的是决定全真道之后百年命运的事情,一旦押错了宝,身死教灭,理所当然。

丘处机始终没有说话,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还在苦苦思索着,现在山脚下就是蒙古人,据说他们已经定下计策,准备一举袭杀高俊,无论这计策成与不成,蒙古大军也终归是要来山东的。

他想的很多,甚至想起了尊师、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

重阳子钟南悟道,却在山东才得以创教,晚年率领众弟子从山东西行返回陕西,在路上,这个有名的大道却行为疯癫,喜怒无常,甚至让弟子买来各种肉类,放在坛子中,直到捂臭了才让弟子们吞吃下去。

这是悟道,也是师尊的心结——全真教看上去红红火火,但是却缺乏根基,甚至会一朝倾覆。

此时此刻,丘处机的压力不亚于王重阳。

道士们所居住的地方通常被称之为道观,这个观就有观天、观星的意思。道教将满天星宿视为命运的象征,并且从天体的运动当中捕捉人与国家的命运,这是原生于中国的宗教所带有的印记。

丘处机在无法决断的时候,也经常凝望星斗,天狼星熠熠生辉,西北必然有强国崛起,中原星黯,也许蒙古的天命已经到来了。

但是在这满天星斗之中,也有不少他完全琢磨不清的意象,似乎这天象不在受支配,一股完全不能解释的力量在诞生。

但是这力量太微弱,而且是无根之萍,是完完全全的外来者,不足以和整个天象相接。

包括尹志平在内的诸位弟子还在争论,有些人认为应该投靠蒙古人,有些人觉得应该按兵不动,也有少部分人觉得高俊也许不是太糟糕的选择——既然蒙古几次三番的来邀请丘处机,说明他们对全真教确实十分崇拜,到时候再改换门庭也无所谓。

不能从苍天得到答案的丘处机在凝神思考之后,终于做出了他的决定:

“为我准备行装,我要前往西北大漠,面见铁木真。”

在山脚下警戒的蒙古军将听说丘处机的决定之后大喜过望,即刻派人上来恭迎丘处机,既然已经下了决断,就毫不耽搁,丘处机准备好行装,与山下的蒙古人相见,这些蒙古军将立刻齐齐跪倒在地,表达对神仙的崇拜之情。

按照这些蒙古军将的教导,丘处机面向西北方向,向遥远的铁木真暂行一礼。

此时的高俊并不知道这些决断,尽管明天应该收降,但是他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隐约之间总觉得有些事情不对。

眼看着天色快要放亮,干脆爬了起来,离开自己的军帐,却发觉何志也似乎也有些心神不宁,早早的起了床,两个人干脆坐在一处,叫斡脱打了些茶水来。

“我觉得你亲自去受降还是有些不妥,要不然的话还是让**出来,先把各地方都控制得完好,之后你再进去得了。”何志也喝了口水,这么说的。

“没关系,按照顺序,应该是张大春先进城,检查完毕之后我才带四十余骑进入。”

“你就不怕**为了杀你,连老母都不顾了?”

“不怕,**几度叛降,必须用威势压制住他,此番我一定要亲身前往,四十余人在旁,我不担心他手下的惊弓之鸟们。”

“你担心的还是正在南下的蒙古人?”

“你所说的不错,现在咱们的队伍才刚刚整编,又要遭遇敌军的重击,我很担心刚刚整编好的队伍能否抵挡蒙军的南侵。”

此番领兵南征,太平军不但增长了战争经验,更是招揽了一大批南国精英,尤其是按照原本的历史在日后驰骋淮东的许国,深受高俊的看重。此时他带领归顺高俊的淮南军马驻扎在郓城县一带,正在接受改变。

正如高俊对龚成所说的那样,太平军又经历了一轮扩军,毕竟招降了不少高级军官,不能让他们在名头上受了委屈,高俊这次扩军的方式与以前不同,先将编制和官职授予各级军官,然后由他们自行逐渐补充军队。

毕竟潘正和孙庭马上就要分到别的地方去了,不能再依赖山东根据地给予后备兵员,所以应该先将编制指标授予他们,然后让他们自行填补。

高俊重新规划了营一级的编制,太平军现在已经形成了营-旗-都-行-队五级编制,由于军官不足,也为了避免兵少将多的窘境,旗、行为虚,营、都、队为实,一共编制八个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