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七章 晒网村逆击战(上)

颠覆晚金 第七章 晒网村逆击战(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寿张县此时鸡飞狗跳,樊浩古和他的同学们几乎喊哑了嗓子,终于将用来培育良种的种猪和公鸡搬上了马车。

二师兄喷着响鼻,表示巨大的不满,为首的这只猪是高俊眼里中国人蛋白质补充来源的希望——身材比例合理,后半身很大很肥,而且脾气好,长得挺快,还耐粗饲,是难得的一代种猪。高俊已经计划把根据地能掌握的母猪集中起来,让这位恩泽四方,多播种,多收获。

寿张县的搬迁工作比想象中的要难很多,作为老根据地的核心,有太多十分珍贵而绝对不容闪失的东西:小炉匠的器材,活字印刷设备,以及这些培育良种的动植物。

寿张县所处的位置不佳,他们在北清河以西,黄河岔道以北,没有这两条大江大河的保护,直接暴露在敌军的兵锋之下。中路蒙古军在包围济南之后,已经沿着北清河南下,占据了长清和归德镇,已经进入了东平府境内。

而南路蒙古军也因势利导,渡过了黄河岔流之后进军向东。他们对追击难民已经失去了兴趣,而一心一意寻找潘正的踪迹,他们一路向东,已经进入了济州地界。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看,寿张县都面临着直接威胁,所有物资必须立刻搬上梁山。

樊浩古累的眼睛发直,不远处另一群人前来,都穿着少年军的制服,为首之人他认识,叫李骁奇,他们刚刚布置完老根据地的堡垒户、潜伏人员和各类消息树的设置。

看着疲惫不堪的学生们,少年军们鼓足力气叫起来:“同学们别担心,潘统制就在附近!”

让博尔忽和察合台无法想象的是,渡过黄河岔流南下的潘正人马向东行走七十里之后居然再次渡过黄河岔道重新向北,抵达郓城县,并且在这里得到了预定的补给。

高俊又拨给潘正4个旗,并且提供了大量民兵重新补充他的军马。

当初建立的三级动员体制在此时显出了成效,巨大的各地民兵储备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兵力池,无论正军打得如何惨兮兮,都可以在这个池子中捞到足够的补充。

民兵们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并且接受了良好的训练,只要发给他们盔甲装备,完全可以胜任正军。再打上一两场仗,那么就和原本的太平军正军没有任何区别了。

在混战中,潘正的盔甲损失不小,还好高俊在这方面也给予了一定补充,使得他们的实力恢复很大,并且换下了所有的伤病员。潘正让吕和他们都护送所有伤员向东北方向立刻赶往梁山。

而潘正本人则和其他军官们商议下一步剧情。

“诸位,现在我们没有被尾随追击,这说明什么?说明敌军还没有发现我们的位置,要不然的话绝对不会放咱们龙归深渊的。”潘正在大比例的军事地图上点了点郓城的地点,然后画出了敌军可能的行军路线。

“蒙古骑兵虽然跑得很快,但毕竟经历了一天恶战,必须要节省马力,以维持再战的需要。所以说,在这两天之内,他们最多行进一百五十里。大家看,以上次交战的战场为核心,一百五十里他们有可能到达什么位置?”

“他们要是向东追击的话,现在应该快到了济州境内了。”郝思文的手指在地图上画来画去,他就是这个毛病,其他人都是虚指,只有他喜欢把指头完全的按在地图上。

许国对此表示赞同,敌军应该没有发现太平军再次渡河北上,并且不知道太平军重新补充了兵力,这样的话,形势突然变得对太平军有利了一些。

“现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趁着敌军不备,彻底甩掉他,咱们可以东进去济州、兖州一带,然后伺机再战。”潘正这么说,有些人已经点头表示赞同。

“但是眼下根据地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完成迁移,北清河以东的秋收也没有完成。”潘正突然话锋一转:“所以我们还要将这支蒙古军多拖住两天,既不能让咱们自己完全陷进去,也不能任由他们向根据地靠近。”

军官们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头对这项决定很不感冒,但是潘正说的没错,眼下南路军拥有最多的兵力,其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牢牢的拖住敌军,甚至伺机重创之。

在了解了三路蒙古军的统帅之后,高俊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完颜合达和北路蒙军暂时不去管他,而高俊率领小部分军队,争取拖住蒙军名将速不台和窝阔台,趁着这个机会,潘正集中主力部队,一定要争取重击最鲁莽的察合台。

这是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尽管对于彻底击溃敌军不抱什么希望,但是高俊希望潘正能够重创南路蒙军,这样会为以后的作战提供巨大的方便。

潘正和他手下的军官们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决定。全军重新休整之后南下,准备在黄河岔流附近截击蒙军。

潘正也未必想到,这将是他早期军事生涯的得意之作。

蒙古人的行动非常迅速,也出乎了潘正的意料,大军在郓城县休整的功夫,蒙古人的前锋已经抵达了山口镇,这确实过于浪费马力了,但是蒙古人相信敌军同样是困乏不堪,一定要拼尽一口气,找到他们一鼓作气的彻底消灭。

然而到达这里还没有找到敌军,蒙古人发觉前面又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是黄河岔流的一部分,也被称之为南清河。

山口镇和嘉祥县都已经人去楼空,花了好半天蒙古人才抓到了几个乡民,这些人大多恋栈家乡,不愿意躲避敌军,结果好死不死的被蒙古人抓住了。

通过一番审讯,蒙古人才得知黄河岔道与黄河之间这个巨大的河间地区的存在。不由得突然感觉到一阵心寒:如果这是真的的话,那么蒙古人想要离开这里就必须要渡河,渡河就意味着减慢速度,减少防御,而他们的对手看上去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最要紧的是他们还不知道对手在哪。

事不宜迟,博尔忽和察合台商议了一下,决心想办法强渡眼前的河流,越过南清河,抵达济州。只要尽快渡河,就又是自由的蒙古骑兵了。

此时数以万计的协从军队也跟随着开来了,史天泽等人率领两万名汉族步兵,也同样渡过了黄河岔道,几天之内就可以追上蒙古骑兵前锋。

即便是撤离三州之地,依旧在当地保持了不少堡垒户和传递消息的人,所以潘正对于蒙军的动向掌握远远胜过对手对自己的掌握,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与诸将商议,大家决定率先击溃史天泽和刘黑马所率领的仆从军。

预定的战场在黄河岔道中部,郓城县以南的晒网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