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章 北院(下)

颠覆晚金 第十章 北院(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宗始,你可总算是过来了,高宣帅盼望你很久了。”听说傅起来了,元好问也相当高兴,径直走出礼政府的大门,亲自迎接傅起:“你在尚书省前途远大,高郎君还担心耽误你的前程,不敢邀请你。如今你愿意亲自来一观,来,来,咱们这就去见宣帅。”

“裕之,不用这么着急吧?我这次只是偷偷来山东游历一番,看一看高宣帅治下的田地是何等模样,怎么好一来就去打扰宣帅呢,我看裕之你现在也很忙,打扰你心下就已经有所不忍了。”

“我知道你只是来游历,不过这也无所谓。高宣帅对你上次写的那篇文章推崇备至,无论如何肯定是要见你的。别担心,宣帅这人,并没有什么官样架子。”

说着,元好问连拉带推的把傅起带到了军民元帅府的内部,按照布局,南院是何志也为中心的办公场地,而北院的中心办公室则是高俊的。

其实傅起也并非毫无准备,他带来了一本挺重要的书,想要让高俊看看。

穿越了几间嘈杂忙碌的办公室之后,终于到了高俊门口的司吏室,新任司吏叫颜青,还是孔元政推荐来的,算起来也有一些拐弯抹角的关系——这个颜青是他妻子的堂侄,以前曾经几次来拜访过他,按照高俊所熟悉的某些时髦的词来说,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

这位颜青的出身也可以说是高贵,乃是颜回后人,山东的几个圣人世家经常通婚,孔元政的夫人就是颜氏旁支。

他是从曲阜县过来的,曲阜、峄县算得上是山东的两个孤岛,还处于孔孟等大家族的治理之中,而当地百姓则不堪迫害,纷纷流亡。颜青作为颜氏一族的人,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却对圣人后裔失望之极,听说堂姑父在高俊这里,就舍弃了自己的家业,用包袱裹起了几本书,一个人过来投奔了,他做事算是可靠,所以被引荐到了高俊这里。

得知是高俊心心念念的傅起先生来到,颜青自然不敢怠慢,请两位先进入候客室用茶,然后前去通禀。也就是片刻的工夫,颜青就出来告诉他们说,宣帅请傅学士进去。

高俊办公室的门打开了,一群人从里面稀稀落落走了出来,两人这才知道,原来高俊此时还正在和一群军政要员开会,看样子为了和傅起商谈,就连会议都要靠后。这一群人走了出去,但是人群中末尾一人却留在门口,似乎要迎接两人进去。

“郎君,这就是我的旧友傅起傅宗始先生。”

傅起这才知道,这位衣着服色与其他人无异的就是高俊,太年轻了,看面相也就是20岁出头的样子——他可不敢把这句话讲出来,事实上他要是说了,高俊可能更高兴,拍拍自己的脸,感叹现代生活果然让人保养的好。毕竟,算起来,高俊快三十了。

收拾住想法,傅起连忙上前见礼:“学生见过宣帅。”

“学士不要多礼。”高俊把二人请了进来。

无论怎样,执掌山东军政大权的一方阃帅亲自送各位手下出门,又亲自迎接自己,傅起不得不感到诧异,这年头人们都说尊礼守节,然而大人物们说的尊礼,也不过是给自己增加排场而已。

经常来高俊这里的人知道,高俊的办公室里面是没有椅子的,只有桌子、书柜和地图架,除去绝密信件之外,高俊也极少亲自书写东西了,通常是由他口述,书手记录并誊抄。在办公室内最经常进行的就是各类会议,除去王浍先生年老,会有傔从搬进来一把椅子之外,所有的人都站着开会,并且要快速交流,颜青每隔一段时间就拿上一把大壶,进去给放在桌子上散乱的茶杯续上热茶热水。

这样的会议一般称为小会或者碰头会,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长会、大会,在会议室内召开,每个人都有一把舒服的椅子,但是会常常要开一天甚至两天。

在办公室见傅起未免有点不够尊重,所以高俊领他们进入的是办公室对面的会客室,这里的装饰就漂亮多了,一切陈设都尽可能的精致华美,瓷器是从南方定制的,上面都烧着“太平”二字的阳文,帷帐和屏风都是太平军军旗的样式,正墙上还挂着六条政纲的手写稿。

“《道学发源》?”高俊有些惊诧的翻开傅起带来的书,里面的内容更让他感到吃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本书是讲江南道学的?”

傅起点了点头:“没错,其实这本书也并非是我所写的,江南张文忠公著有《论语解》、《孟子传》、《中庸说》、《大学说》四书,我将之删节萃取,总成一册,就是这本《道学发源》。”

高俊自己未必知道,他所见到的人,可以说是北方理学的重要人物。

明朝人曾说,金朝儒学无可取,儒学几尽于不存,其实,北方儒学并非是不存,准确的说,应该是程朱理学不存,北方长期奉行经学。

大约是南迁之后,从南方流传的有关理学的书籍终于开始在金朝文人当中产生影响,傅起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所著的这本《道学发源》是北方理学的开创之作,赵秉文、王若虚为之作序作解,并且自称道学门人。

高俊虽然对这段典故并不了解,但是尽管他知识贫乏,却也知道,大学、中庸二篇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并列共成四书,是朱熹提倡的做法,也是理学的特征。此时金朝还是以经学为正统,没有四书五经,只有十三经。

所以他毫无疑问的确认,眼前的这位傅起先生也是一位道学家。

“近年来江南道学影响日广,我的户政府主席就是道学门人,我前年曾经一游江南,也收集了不少江南文公的道学书籍,也正因为如此,我倒是想问问先生,你为何笃信道学呢?”

问题可以说是开门见山,让傅起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只是略一思索,便从容不迫的答道:

“道学起于前宋,张九成先生发其徵旨,林林总总不下万言,总而言之,道学真正仁人。以程朱一脉理学,使天下诸人具有正心性,明事理的责任,上至九卿,下至黔首,心性一般无二,如若理学兴盛,则可以天下人担当天下事,由此而来,道统可以长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