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章 节镇(下)

颠覆晚金 第二十章 节镇(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关于陈秉彝曾经投降这件事,只有当时跟随他的几十名残兵知道,在木华黎败退的时候,关押在后军的太平军残兵们趁机发难,夺取蒙古兵的武器,四处杀人放火,然后趁机突围。

在敌军败退的洪流当中,这支小队伍迎风破浪,仿佛中流砥柱一般迅速的与大部队汇合了,他们的行动大大的干扰了蒙古人重新集结,因而立下了战功。

考虑到陈秉彝是为了伤兵和残余兄弟们的利益才选择投降,而且能够及时带领军兵发动反击,因而高俊作出决定,在内部将这件事定义为诈降,对陈秉彝轻轻放过,而这件事情,不宣传,不提倡,不隐瞒,不解释。

可是现如今,却有人将这件事偷偷传开,这是高俊所始料不及的事情,也一下子束手无策。

陈秉彝和其他军将完全不一样,从骨子里就是文人,也没有获得士兵们的崇敬,所以军兵们很容易的就同意了这则流言,反正事实上,他们的直觉也很正确。

经历过那场生死突围的人当然知道陈秉彝并非是贪生怕死。但是他们营有数百人没有参加那场保卫战,当时正在其他堡垒战斗,因而对陈炳仪当时的处境毫无了解,而补充进来的新兵更是人云亦云。甚至有人说,陈秉彝早就背叛了,他是蒙古人派来的间谍,不然的话,仅仅六七十人,如何能从千军万马当中穿行而出?

而军报当然也批驳了这种说法,当何志也从交通返回的时候,就听到了北院高俊办公室里面的怒斥之声,高俊向来对韩武平这个满负国仇家恨的河北硬汉高看一眼,但是这次却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臭骂一顿。

“我让你组织军报解释这件事情,是要把来龙去脉说清,至于陈秉彝是怎么率领少量军马从敌军当中突围的?认认真真的解释清楚就好,咱们太平军历史上有过好几次这样的行动,难道军兵们会不懂吗?”

“你倒好,给我编出来一个什么‘太平军战斗学’,说什么因为他是军人,所以他做得到,你说说你扯的这是什么蛋!”

何志也在外面听的不由得一笑,事实上,他对韩武平军报上的内容并不太失望。尽管从两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宣传空有力量却没有说服力。本来就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读起来会觉得过瘾,而本来就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则越读越生气。

但是和根据地的邸报相比,至少军报已经有了大众报纸的雏形,相比而言,坻报更像是政府公告、训示及根据地大商人广告集锦。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在短期内造成了严重影响,高俊也只能采用冷处理的办法。

不过这也让高俊反思了一下,也许自己急于让军队中的纯文职干部担任主将过渡激进,这样赶鸭子上架下去,军队迟早还会闹出这种事情来。

在这个时候,考虑到镇抚胶东的“登州经验”,高俊感觉到,也许是时候将部分军队主将分到各地了。让他们镇守一方,统率民兵和少量机动部队,然后将军队内的纯文职干部调到这种岗位上来,锻炼他们的能力。

而这项制度也有现实的需求,高俊建立了广泛的民兵,但是却缺少人组织和训练他们,眼下控制的疆域也越来越大,仅靠两万人的野战军,不能顾及各处,必须建立新的专业的治安军队。王浍就已经提出了这方面的意见,主张恢复金代的节度使。

一谈起节度使,高俊首先想到的还是唐朝末期的藩镇。一般而言,一个节度使往往管理数州乃至十数州,而这些州郡财赋全部由节度使所掌控,官吏由节度使任免,自然当地丁壮也要集中组编军队。

艺祖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消除地方隐患,其中就包括收支郡,将各州与节镇之间的关系绑开,全部的州首先都对中央负责。

至此,节度使权威大跌,只能在本州之内行政,从此再无隐患。

然而宋朝的权收的又略微狠了一些,以至于地方疲弱,金朝建立之后,一方面是出于对唐朝的模仿和追忆,另一方面是在现实中平衡唐宋两个王朝做法的利弊,重新恢复了节度使制度。

金朝在全国同样设立了数十个节度使,而每个节度使下面也有数个支郡。但是节度使和各州刺史各自只能治理本州的民政财政,统一对中央负责,只不过各州每年也依照规定给节度使州一部分钱,让节度使养一支兵马,负责这几个州的治安稳定。

节度使重新掌握了兵马,并且获得了其他各州的财政转移,但这笔钱不是很多,不能让他继续割据的本钱。与此同时,他也不能任免各支郡的官吏,也不能干涉其民政,这项制度几经更改,甚至在明清的府制当中也能看到一点影子。

高俊的改革方案也是如此,将眼下控制区的十九个州划分为六个节镇的辖区,分别是青州镇海军,齐州兴德军,登州定海军,鲁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德州平原军。

各镇都设立一名节度使,这名节度使兼任本州刺史,管理本州的民政,同时要统筹本节镇辖区所有州的军政,作为支持,辖区内其他各州每年也要向节度州支援一笔钱。

民兵依旧由各州自行管理,并且由中央负责,但是就像民兵上番成为正军一样,每年也要从民兵中抽取一些人,作为各州的机动兵力,而这支机动兵力完全由节度州所统筹。

按照高俊和何志也两人的设想和平时期,一个节度州所能管辖的这种机动兵力应该在1000人左右,眼下正值战时,将每个节度州的兵力定为3000人。

整体而言,节度州的兵力基本上不出境作战,只留在本节镇所辖各州的范围之内,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或者在敌军到来的时候捍卫防御。

与此同时,各节镇的兵力也是高俊所辖正军的另一个兵力池,当高俊的野战军兵力吃紧的时候,会优先从各节镇的军队中抽调人马支援,而各节镇则从民兵中再选人补上。

这样下来,高俊在所统辖的两万野战军之外,又设立了六支治安军,每支三千人,兵力一下扩充了近一倍。

但由于这些兵力基本上都留在各自的防区之内,所消耗的钱粮要少很多,就目前而言,他们使用的武器也多是野战军淘汰或者缴获来的。

定下的六镇节度使分别是:齐州兴德军节度使赵汝凡、登州定海军节度使燕宁、鲁州天平军节度使陈赓、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房皞、青州镇海军节度使师安国、德州情形最为危急,节度使由冯达兼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