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章 巧用力丛氏夺睢阳,势盖天高俊再和议(下)

从码头攀上水门有些困难,几名军兵利用锤子和铁钎凿出了几个坎,让身手灵活的士兵衔刀而上。城头上的守军裹着被子向火而坐,甚至就连思考都变慢了,他们好奇的看着几名士兵从城墙下面攀墙而过,既没有喊叫也没有报警,只是低声的询问这几名军兵是哪支队伍的,为何要在这里爬来爬去。

军兵们没有回答,一连上了十二三个人,然后把刀一亮。他们手脚非常麻利的将这十几个人牢牢的捆了起来,嘴里都塞上了破布,前前后后没超过两分钟。

随后,他们又控制了打更的地方,并且在这里发现了敌军的军服,几个太平军士兵互相使了个眼色,一起换装。

新军装未免太冷了,金军的补给显然没有太平军的好,太平军士兵们打着哆嗦,却扮出威严的模样,簇拥着一个模样周正的士兵走了出来,仿佛是要巡视城墙。

果不其然,归德府东面城墙的那群士兵看到有军官前来检查,全都吓了一大跳,这些人也被轻易了诓骗一顿,然后乖乖的束手就擒了,士兵们赶紧去打开东边的城门。

城下驻军休息的地方有几个人跑了上来,询问为何此时开启城门。

“稍后有一批军马入城,你等无需惊慌。”

但是那几个人显然也不是好糊弄的,他们的眼神十分怀疑,不断的询问具体情况。

眼看着双方的谈话越来越僵,那几人也越来越怀疑,没有办法的,军兵们只好亮出刀来,威胁这几个人不要做声,然后把他们五花大绑,关到了城墙上值守军士休息的小木房里。

不一会儿,又有几个人出来询问,这下只里彻底包不住火了,好在城门已经打开,军兵们直接亮出刀来,大吼一声“太平军已经入城!”随即便一通砍杀。

数百名太平军顺着城门冲了进来,他们立刻兵分数路,去攻占几个重要的地点,第一营本身就是太平军当中的精锐,也能够实现小分队的活动,士兵们本身都具有极强的荣誉感和忠诚度,根本不会在战斗中开小差。

整个归德府一下子混乱起来,城内虽然有数千敌军,但是短暂之间根本无法辨别情况。,不少人根本就未曾见过太平军,也不熟悉他们的旗帜,因此在惶急之中无法辨认敌我,自相残杀的事屡屡发生,更有不少**趁机离队去打劫民户,甚至纵火。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整个归德府陷入了可怕的混乱之中,几队太平军都顺利找到了他们预定的攻击点,并且先后占据了武库,仓库收发司衙门和位于外城的各诸司衙门,但是四百多名太平军分布在七八个孤立的据点,外无援兵,互相也无法策应,甚至连其他攻击队伍能否得手都只是模糊的感觉。

不过幸运的是,正在满街抢劫的军队不敢进入这些衙门,因此,直到第二天清晨之前,内层的金军将领们根本不知道太平军在外城情况究竟如何,直到曙光再一次投射在新鲜的瓦砾之上,大家才发现,归德府已经被金军自己破坏的不成样子。

就在这个时候,更大的火焰点燃了起来,太平军在丛方印的命令下点燃了城内的一处粮仓,烧毁各类粮草八千余石,而在其他各处粮仓,太平军也纷纷架设好柴草与火堆,一旦情况不妙就立刻点火。

城内的情况很快就被飞豹到前线,在蒙古纲接到信息的同时,前线太平军又一次发动了真正意义上的进攻。

一直由王贵等人操练的海军沿黄河行驶,运载了上千太平军在单州西北面的滩头渡过黄河。

附近的敌军闻讯立刻前来围堵,但是在其他方向上,太平军的渡河行动也在进行。

前线传来的消息好坏参半,有些渡河行动失败了,但有些地方还在顽强发展,蒙古纲发觉形势越发的不受控制。而此时,后方遭遇到了突袭,让他真正的吃惊万分,归德府内藏有他的几万军队的粮草军械,以及军将家属,万一真的被太平军所得,那前线的士气立刻就要崩溃。

就在两军僵持不下的时候,高俊又一次的给蒙古纲移书,这封信写得特别客气,仿佛两个人从来没有交战过一样,高俊说有一队太平军走失了,听闻他们在归德府,希望蒙古纲能够将这些人归还,连同之前被他所扣留的物资。

现在蒙古纲真是感到情形大变,他将最后的希望压到了其他金军将领身上。此时已经来不及奏明官家了,他只好以个人名义致信给同样在东部的黄掴阿鲁带和纥石烈志,希望此二人能够配合一同反对高俊,并且在官家面前揭发高俊的丑行。

然而黄掴阿鲁带却没有答复,在前年南下的战役当中,他与蒙古纲之间就已经有了矛盾,此番看到蒙古刚吃瘪,他正是高兴的时候。

而纥石烈志也十分踌躇,一方面,高俊此人不臣之心昭然,但另一方面,这是明明又是因为蒙古纲扣留船只所引起的,真要说起来,现在剿灭高俊,山东也只会落入蒙古人之手。

反倒是现在在河南前线的必兰阿鲁带得知此事之后,跳着脚反对高俊,他还向完颜珣上表,指责高俊非国族之类,以驱口投献,不足以亲之信之,以其御方面。

只可惜这份上表虽然骂得厉害,却完全走偏了火,炮弹没有打中高俊,却全都砸到了完颜珣的头上,倒是骂完颜珣不辨亲我,用人不明。

再加上大部分军将领根本就不知道高俊曾经是从龙功臣,所以,必兰阿鲁带的做表递上去之后,完颜珣很是发了一通脾气,命令赵秉文替他拟旨,把必兰阿鲁带狠狠责备一番,说他如今驻扎在卫州一带,不了解山东河南两军争端的本意就过来横加指责,乃是祸乱朝廷,再有此事,严惩不贷。

在这一片乱象之中,纥石烈志也终于下定了决心:“高俊此人虽然用心狡黠,但眼下还是与朝廷休戚相关,不应该过分逼迫于他,或许还可以使此人回心转意。反倒是蒙古监军此番作为实在不妥,有害于山东国计民生,损国之大防。此番鲁豫交战,正义在东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