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七章 深化军事改革(上)

颠覆晚金 第十七章 深化军事改革(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麦子一天天的长了起来,正是农忙时节,民兵们都各自要顾家,太平军正处于根本无法向外界投射力量的时期,正好专注于改革,在去年就定下了军改的方针,今年要一一付诸实施。

从队开始,太平军开始实行三三制改革,一个旗掌管三个都,而一个营只掌管三个旗,这样下来,原本至少要掌握20个都的营现如今只剩下了9个步兵都,所需要的指挥官能力也大大下降,高俊的夹带里面虽然也没什么盖世名将,但能把一千多人管理得不错的人还是有那么一群的。

步兵改革有序进行,影子统制们也在不断学习本领,随时准备接过指挥权,等十二个营基本建立之后,太平军步兵改革就度过了最关键的阶段。

按照高俊的设想,太平军在山东的军队将不会超过两万五千人,所以,十二个步兵营已经完全足够用了,但是,未来太平军可能还要拨出一部分部队去支援其他地方,所以可能还要陆续再成立五六个步兵营。

相比于步兵,真正的困难在于骑兵,好的步兵六个月就能练出来,好骑兵至少要练三年。

在过去几年时间,尽管资金不足,但高俊还是想方设法的培育了一批骑兵苗子,其规模已经达到了上千人,经过几次分兵,根据地还有数百人,他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骑兵营。

战马的培育则令人感到骄傲,现如今淮北地区能提供的合格成年战马已经达到了8000匹左右。

即便是骑兵至少要求两马一人,也能保障4000名骑兵自由奔驰,除此之外,根据地各处养马场还有驽马驭马数千匹,以及供拉车的牛、驴数千匹。

但是,此时真正困难的是如何确定骑兵的编制,目前,高俊手下有三种类型的骑兵:重骑兵,轻骑兵和通用骑兵,他们各自担负的任务不同,装备也有差距,按照李铭的建议,每一名骑兵都应该精通各类武器,并且随时更换装备,充当不同种类的骑兵,完成相应的战场任务。

但是也有不少中层的骑兵军官认为,太平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群铁血战士实在是太困难,倒不如学习一下宋军的花队法,轻、重、通用骑兵分类培养,各自完成自己的战争任务,并不混用。而太平军总部应该确立相应的编制,配齐各类骑兵人员。

两个意见针锋相对,各自都有理由,高俊也曾经去资格最老的几支骑兵部队看过,不得不说,李铭的想法是有依据的,虽然不能保证每个骑兵都精通所有技术,但是军官对他手下人马的能力都心里有数,他需要的时候,只要一声令下,相应的人手就会立刻出现。

也许他身后的50名骑兵中只有26人能够齐射,但他只要打个手势,这26个人就会立即心领神会,掏出弓箭来站到另一边去,以骑射手的身份继续作战,而他再打一个手势,这帮人又掏出刀枪来,回到骑兵的阵营当中。

无怪乎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只有跟士兵同甘共苦很多年的军官才知道自己哪个手下射箭最准,哪个手下最能探路,一旦有任务就能选出最合适的一批人。

但是,时代毕竟不一样了,高俊也实在没有办法支撑这样的训练,所以最后他采纳了那些中层军官的办法,将轻、重、通用骑兵分类,各自执行相应的任务。

太平军最早区分轻重骑兵的时候,是将自己训练的精锐放在重骑兵,以少数民族骑兵为主的熟悉马性的骑射手们定为轻骑兵,前者重甲,后者轻甲。

现如今,太平军开始以战场任务定兵种,由于任务需要,无论是冲锋陷阵,长枪对敌的重骑兵,还是两翼齐张,万箭齐发的轻骑兵,都需要足够厚重的装甲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轻重骑兵的名字就显得名不副实了。

军中有不少文人,其中也有喜欢畅谈兵事的,他们给高俊上了一个意见,主张以古代著名的骑兵兵种来为太平军命名,可以将冲锋陷阵的重骑兵称为突骑,而弓骑兵们则称为飞骑,除此之外还有虎豹骑等等。而且还主张以民族和地域,将部队分为若干单位,这样的话,一支部队里的士兵都是同乡,语言相通,同仇敌忾,一定会更加强大。

高俊对这个意见不以为然,与之相反,他决定采用土嗨命名法。

将太平军重骑兵命名为具装枪骑兵,而原本的轻骑兵则命名为具装弓骑兵。

通用骑兵则按照偏重分为通用枪骑兵、通用近战骑兵和通用弓骑兵。通用骑兵依旧保持“通用”的本色,必要时随时转换武器(但是不必精通)补充具装骑兵。

而且,骑兵——以及太平军的所有兵种,都在营级以下实行混编制度,无论民族,无论地域,出于方便方言使用者沟通的目的,在同一个都内也许会编入同乡,但是在此以上,必须混编。

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在以士兵盔甲轻重来区分的话,原本的重骑兵和轻骑兵现如今都是真正的重装骑兵了,只有通用骑兵还相对轻装。

这实在是一笔烂账,但高俊觉得够用就行。事实上,只有西欧人将轻重骑兵分得十分仔细,而无论是中国人、日本人、蒙古人还是阿拉伯人,都不会将之搞得像西欧人那么泾渭分明。

如果以盔甲轻重来区分的话,中国的重骑兵战术发展的不算晚,但是长期以来也并不多,南北朝算是第一次巅峰,而高俊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次。

毕竟,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还是相对统一的,而用满身盔甲的重装骑兵来对付游牧民族的部落射手,也未免太过愚蠢,所以,尽管初唐时期有那么多具装甲骑,但是,等到唐玄宗时代也就只剩下南衙万骑而已了。

高俊所处的时代则是重骑兵的第二次绽放,富庶的中原大地被不同的国家所占据,大家都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发展各自的重骑兵,大辽有铁林军,大宋有背嵬军,西夏有铁鹞子,金朝有铁浮屠。

现如今,在重骑兵的神圣殿堂里面又加入了高俊的手下们,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很快也将驰骋于中华大地之上,并将他们的旗帜插上中国骑兵史上的光荣之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