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五章 太平军河北誓师,大救星辩说神人(上)

这话让大家更加震惊了,固然冯达方面确实实力有所不足,但是最好的支援方法难道不是从海上把山东的部队运往渤海湾新仓镇一带,直接从海上登陆支援冯达方面吗?

“夏季丰水季节,想要进行大规模的登陆很困难,所以反而不如让李铭参与这场支援,冯达李铭两军合力,首先攻打真定府,掐断敌军后方要道,然后控制漳河、滹沱河,阻止蒙古大部人马进入河北平原。而太平军主力部队则要在这期间行动,运用太平军在速度和战斗力上的双重优势,尽快瓦解河北南部的敌军各大兵团,达成战役胜利。”

将领们这才明白高俊是什么意思,但争论并未停止,这一仗能打赢,大家都不怀疑,但是,高俊想达成一个歼灭敌军主要兵团的大胜,而大部分将领则想赢得稳一点,吃掉严实等人就算完事,占据大名、彰德就算胜利。

“大家都要清醒一点,再过几个月就是冬季了,届时蒙古骑兵南下,咱们占据的这几个州还不是要吐出来!全军上下要统一认识,一定要有大打歼灭战的气势!”高俊在这个时候并不由着大家,太平军过去从来没有规划过如此宏大的战役,难免军官们都会感觉有些担忧,此时一定要克服怯懦心理,相信太平军本身实力的巨大增长。

战役规划很快通过,太平军各部队休假的军官们也渐次回来,重新投入到了最后几天的准备当中,其他各部门也拼尽全力,做宣传,做物资准备,做战前动员,做后方工作,做外交。

刑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对邮件进行监控,并且在根据地设立书信检查制度,邮政人员有权利打开私人信件进行检查,阻止敌军间谍和怠惰落后分子传递厌战思想。

对重点人物当然要重点监控,根据报告,王若虚给开封已经递去了不少报告,对太平军现在的动向有着非常切实的描述,并严正的指出,太平军的八一宣言是与朝廷争正统,非人臣所应为。

对于开封朝廷的想法,高俊现在并不关心——完颜珣过去一段时间没有对高俊开战的意思,现在就算想调转枪口对高俊下手,也得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到那个时候,高俊基本上已经打完决战。

八月底的时候,那些鼻子最不灵敏的人也能嗅出决战的意味来了,与高俊毗邻的各州县蒙古守将们纷纷向木华黎汇报情况,并要求增加守备,甚至先对高俊发动袭击。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蒙古军队现在集中在太原一线,正准备继续南下平阳等地,当木华黎得知高俊要发动大战的时候,才意识到过往他一直对高俊这个人的认识有些模糊。

仔细想来,高俊一步一步都是在为争天下做准备,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猛将,也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方军阀,他一直有自己的目的,并且相当有耐心的为之行动,直到现在,木华黎才发现他依旧小看了高俊,尤其轻视了此人的胃口。

不过,虽然主力兵团被木华黎带到了河东,但留守在河北的蒙古军队依旧力量强大,各路军队加起来依旧有十多万的兵力。

但是,这支强大的军队却缺乏一个足够有威信的指挥官,这是让木华黎一直头疼的事情。他手下有不少能征惯战的将领,但是大多资历威望不足以统率这么巨大的一支军队,也不足以让那些割据一方的世侯们俯首听命。

帮助木华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合撒尔亲王,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其实对兄弟子侄的封赏并不丰厚,甚至还不如跟随自己的心腹将领。这也是蒙古虽然实行分封,但大权始终集中在成吉思汗手中的原因之一。合撒尔受封不多,但他毕竟地位崇高,屡建功勋,能够服众。

得知木华黎处境艰难之后,亲王立刻从真定府赶往太原,两人商议之后,决定以木华黎之弟带孙为大将,镇守太原,攸兴哥和石抹也先二人辅佐之,而合撒尔亲王为他们做后盾。木华黎立刻赶赴河北,指挥河北各军作战。

所有的人都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这个指挥机构实在是太不“蒙古”了,上帝只有一副面孔,只有魔鬼才长着两个脑袋。

木华黎感到心力憔悴,他越来越指挥不动这些尾大不掉的世侯势力了,自从史天泽合门被灭,世侯们猛的都在脑子里敲响了警钟。跟随蒙古人建功立业,固然有可能从此割地封王,传与子孙后代,但说不准也是家门破灭,谁都不能不留一手,对于蒙古人的军令自然也就不像以前那样尊奉恭敬。

敌人从未如此弱小,而我军从未如此强大,王浍所献的六条破敌之策,高俊没有主动实施,却一条又一条的实现了。

九月初一,开州城外太平军大营,旗帜蔽天,将士们衣甲分明,数万大军集结于此,举行誓师仪式。

军兵们换上了刚刚发下来的太平军秋季军服,纯黑色的衣服吸取了之前各类军服的设计经验,延续了立体剪裁的技术,该加强的地方加强,该舒展的地方舒展,穿上去显得十分威武。

脚下的靴子也是全新制作的,柔软又暖和舒适,紧贴着士兵的身体,几乎每名士兵的靴子都是尽可能定做,以保证贴身。这要归功于孙婷,他安抚了长白山数万女真部族百姓之后,一次性征集了鹿皮十五万反,运回山东备用(后来这让永昌军们羡慕的够呛,他们的靴子只能用羊皮)。

在军服的外面则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这也是一支军队最为值钱的资产,到目前为止,太平军的盔甲依旧以小片扎甲为主,每名士兵的盔甲都是由超过2000片不过寸许的小小甲片连缀而成,作为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太平军尽管规模广大,但在军备上却始终没有放松,每一名士兵的甲裙都下延至小腿,胸前有加强的胸甲,还有两片大披膊甲。

盔甲是士兵的第二条生命,将士们都对自己的甲胄极为爱护,仔细检查,进行增强补充。

来自日本的商人们改良了铁器的上漆技术,现如今,太平军已经开始依靠右披膊甲片的颜色来区分官阶大小,一眼望上去,真是华丽而不失英武,缤纷而不失整齐。

数百个都的军旗认旗笔直挺立,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各营的大旗飘扬在所有人面前,将军们站在旗门下,牵着各自的战马,按着兵器,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突然间,在全军的最前面,一排小鼓响了起来,这是元帅的仪仗,十二面军鼓敲了100下,全军立刻安静下来。

符金刀和斡脱两人全副武装,为元帅的先导,按着腰间的长刀,引导高俊前往祭台之上。

长史赵昉引导高俊上了祭台,锣鼓立刻响了起来,警卫们献上祭祀用的太牢和少牢,高俊开始宣读对天地的祭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