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二十章 警备骑兵(下)

颠覆晚金 第二十章 警备骑兵(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1:57 来源:笔趣阁

若干年之后,新王朝已经建立,并且详细制定了军事制度,主要兵源也固定在中原地区的工农当中。但是在这个国家的边疆地区还有很多生产水平和社会结构都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却无需怀疑。

一方面为了为当地人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也为了塑造更强的认同感,新王朝在这些地区招收当地人当兵,按照当地的社会结构量身定做其军事制度和编制方案,形成了名震一时的“十旅”,他们在许多次边境战争当中大放异彩。

海东地区的“石镞旅”也是其中之一,其主要成员是辽东偏远地带的各民族部落。新朝建立之后,民族工作者在这一带进行了长久考察,并划分当地部族,约定其领地,规范其首领,制止其征战杀伐,不收户籍版税,,每年上供毛皮物产,征兵参战。

这些军队虽然编制上也具备了一定制式军队的轮廓,但整体而言和金朝初年的猛安谋克军队比较相似,行政长官就是军队首领,士兵由奴隶主和自由民组成,盔甲武器全部自备。

在东北和西北都有这样的民族部队,通常也被笼统的称之为边境骑兵,他们在军队中的任务特殊,既不是弓骑兵也不是枪骑兵,而是能干像哥萨克那样除了正面交锋之外的一切工作,堪称战场多面手,不熟悉他们的敌人往往会明里暗里吃他们的亏。

尽管民族工作者成效卓著,但至少在新王朝建立的头五十年,内地人还是含混的将这些人看作是女真人,认为他们是女真当中最不文明开化的一波,称其为北山女真或野人女真。

但是,生活在重重压力的鄙视链底端的当地人却一直对新王朝心怀忠诚,大量参与军队,还曾经被抽调参与西北西南各地的战斗,强悍勇敢的边境骑兵给了新王朝日后的征伐以极大的帮助。慢慢的,北山女真或者野人女真这样的名字也从人们的口语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混同路北山各州县的居民这样的良性称呼。

这支日后多次建功立勋的强兵劲旅的前身,此刻就在山中蜿蜒而行,为首的将领马上栓了好几个铜铃,叮叮当当的声音在静谧的森林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给身后的士兵们以极好的提示,这就是光军骑兵第十营。

光军骑兵第十营的成立背景与双弓骑兵第九营差不太多,是在同一天成立的,都是辽东地区的少数民族骑兵。

区别在于,第九营成立在会宁府以东,其主要成员是当时在三江平原或小兴安岭地区的女真部落,也包括相当数量长白山山北河谷地带的女真人。

而第十营则成立于会宁府以西的蒲峪路城,初期成员是松嫩平原上的各民族战士,即便是女真族强盛的金代,松嫩平原也从未被女真人完全占据,一直有势力庞大的其他民族集团存在。

之后,在讨伐万奴时期,第十营更是脱胎换骨,原有的兵力先后被抽调,而补充进来的是更靠北的各部人马,某种程度上,这支军队“野”到了一定程度。

这支军马后来刚刚进入中原的时候,一张张粗野的面貌确实让人感到不适,不少山东和陕西的老部队私下里议论这帮不知哪处天边来的奇特生物是不是另一群与智人趋同进化的生物。但是如果让齐昭听到这句话,他一定会跳出来第一个维护自己手下的声誉。

这位河北老哥一开始也对边疆女真人没什么信心,但是很快就放下了戒备,金代确实是女真族全面开化进步的时期,即便是外兴安岭一带的女真部落也都被完颜阿骨打所号令收编,成立了相对成熟的猛安谋克制度,甚至不少边疆的军事屯垦堡垒也至今矗立,还在有条不紊的正常运作。这里可以找到最原汁原味的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时的女真部落生活状态和军事组织状况。

齐昭不是民族学家,他只感到了这群人身上的潜力,完颜阿骨打起兵靠的是自己锻造的铁器和契丹人遗留的战利品,而眼下骑兵第十营用的是光军质量优良的重甲,再加上更科学的训练模式,齐昭后来曾向别人吹嘘说,这支骑兵绝对不比在出河店和护步答冈的金军差。

军队的中层军官几乎都是金军安置在东北边境各猛安谋克的军事首长,甚至有一些算起来还是金朝的元老宗室,眼下这帮人都已经为高俊所用,成了东北地区的重要力量。数以千计的骑兵奇迹般的翻越大兴安岭,绕开了已经被蒙古人占据的种种交通要道和关隘堡垒,齐昭此行的目的是前方的大盐泺,他要袭击那里的蒙古马场,扰乱蒙古后方秩序,拖一拖正在向南驰援的别勒古台的脚步。

“将军,前面有贼军!”旁边的人用手一指,此人正是王礼,这个曾经的东北流民为躲避战乱漂洋过海逃到登州,在那里被高俊解救之后又成了孙庭的向导,现如今也是光军的一个小军官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在远处树林的尽头确实有无数人影晃动,这里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也算是个交战的理想场所。

光军立刻变换队形,对手急促的扑来,他们的喊叫声清晰可闻,树林中突然射出一支支利箭。

敌军分为两团,一群骑着矮小的森林战马,他们纷纷下马射击,在树林中乱窜,而另一群不怀好意的骑兵则在森林边缘等待光军冲出树林与他们交战。

“这应该是敌军在海岭的最后一道布置了,不要被他们拖住,咱们身后还有不少屯住的蒙古兵力,必须在两个时辰内突破他们!”齐昭勒住缰绳,任凭铜铃乱响,他举起长枪:“跟我冲锋!”

女真骑兵当时怪叫起来,喊着古老的战号呐喊冲锋,而对面的蒙古军队也立刻举刀相迎,双方很快就爆发起一场混战。

尽管齐昭很相信自己的手下能够与蒙古精兵掰腕子,但他不知道的事,敌军伏击部队的民族成分与他想象的截然相反:在森林里射箭的是蒙古人,而在草原边缘等待他们的骑兵反而是女真人。

那些步行的弓箭好手来源于海岭边缘的林木中百姓,是一群适应了森林渔猎生活的蒙古语系民族,而那些骑兵则是草原上的山只昆部,是操女真语的游牧部落,这群女真人大概是当年靺鞨各部落内战中被驱赶出来的失败者,不得不到草原上学习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一切民族都适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