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

颠覆晚金 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从汉代以来的两千年,无论行政区划如何调整,曲阜县一直是不动如山,某种程度上,这只是因为在这里诞生了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孔子。

历朝历代都要尊孔,金朝也不例外,孔家家主被封为衍圣公,世袭曲阜县令,现任孔家家主、第五十一代衍圣公孔元措兼任太常博士,常年在中都,此番跟着完颜珣一起去了开封。履行曲阜县令义务的是县丞和县尉,而管理孔家的则是孔元措的弟弟和子侄。红袄军攻克曲阜的时候,县城内的官吏都已经逃亡,而孔家则好好招待了红袄军们,算是免去一劫。

高俊还没有抵达曲阜县,已经有一位孔氏门人前来迎接,此人名叫孔元政,乃是孔家家主孔元措的从弟,自从束发以来,替家族打理一块田庄已经六、七年了。此番他作为孔家的代表,远远的来迎接高俊。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县衙里的一位公使,据说派去接收曲阜县的那一路高家军没有受到任何挫折,进城之后重新招来官吏,恢复秩序,发布露布,接见士绅。因而本县幸存的官吏重新到县衙集合,本县的县尉和孔家的长老已经出城相迎。

“曲阜真是圣人所在,礼数周全,请两位引路。”高俊朝两位略一拱手,一众人即刻向曲阜县进发。

高家军缺马,所以高俊等军官平时都是步行,此时也不例外,而那位公使和孔元政都是骑着马过来的。那位公使挺肥,看上去平时生活不错,估计不愿意徒步跟着高俊走,有些面露难色。

“请这位郎君即刻通知县里的诸位同僚,高某稍后便至,我只需这位孔先生一人引路便可。”高俊叫吕和告诉此人这些话,那人如蒙大赦,即刻拍马离开了。

于是乎,孔元政跟着高俊等人向前走去,这个人衣着一般,看来只属于中人水平,可是毕竟此人的祧字和家主是一样的,看来不会是太远的亲戚,在孔家应该也算是小有地位的人。

“高郎君的军兵真是如狼似虎,此战必然一战得胜。”

“我军不过百余人,对面的红袄贼多达数千,高某只怕是撄城自守尚且不足,又怎么敢说一战得胜呢?怕是逃跑时都顾不得先生。”

“我看不然,郎君手下都是百战精兵,甲仗弓刀一应俱全,红袄贼,乌合之众也,此番必然一击既溃,所需担心者,红袄贼星散各地,复为盗寇,离散聚合,搅扰乡里。”

这下子高俊对孔元政的看法提高了不少:“孔先生所言不虚,不愧是圣人赤裔,是我小看先生了。”

孔元政倒是对刚才的话不以为意:“无妨,小可一介白身,只不过替家里管一处庄园,郎君不以我卑小,已是万幸。”说罢,自己先叹了口气,显出有点忧愁的样子,但很快就矫正了表情。

高俊敏锐的发现了孔元政的表情,似乎郁郁不得志,眼珠一转:“此次有劳先生,我一向仰慕名教,改日我必然登门道谢。在下听说,孔庙之中有夫子亲手所植的桧树三棵,不知先生可否能让我一见?”

孔元政笑得更加尴尬了:“想见这桧树倒是不难,也无需求我,小可在家中人微言轻……”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不对,如果说自己地位低下的话,那意思岂不是自己来迎接的高俊,根本不值得孔氏接待呢?

高俊这下有几分猜着了,想来孔元政在家里也是不得意的人,孔元政这下也注意到了高俊的变化,心知高俊已经猜到自己地位不高,忽然叹了口气:“我对郎君说实话吧,郎君是正六品的官,此番前来,本来不合用我这等地位不高之人迎接,然而家中之人担心盗匪,谁也不敢出城。”

没想到这个孔元政这么容易就把家里的情况给卖了,让高俊都觉得进展太快,一时没想出回复,就随口一说:“没什么,没什么。”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高俊这么一说,孔元政反而还来劲儿了。“此事确实有辱家风,是小可家中考虑不周全,钟鸣鼎食之家不能操持,礼数不周,最后的下场恐怕不会好……”孔元政本来还想说从自己管理的农庄出些猪羊来犒赏大军,突然发觉高俊在奇怪的盯着自己。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这句话是朱熹所说,此时朱熹虽然已经故去十年,但是由于南北交流不畅,北方思想界还是以经学为主,兼收洛学门派,对南宋闽学的发展比较迟钝,赵秉文也刚写出金朝理学第一部作品《原心》没两三年。

大概是为了验证,高俊脱口而问:“心性如何?”

“心性理与气也。”孔元政面不改色。

“理为何?”

“天理也。天命之性,纯善无恶。”

“气为何?”

“天地混沌,一气相托,卒为人形,后而生道,至家祖而大备,人之气性有善恶。”

“那怎么办?”

“存天理,抑人欲。”

高俊急忙一拱手:“不想在此地居然有理学士子,先生真是饱学之士。”心里暗自琢磨难道孔家人居然连南朝刚刚时兴的学问都知道,未免有点儿太有才了吧?

“小可只是管理农庄之外,偶尔读几卷书,家里人素来谨遵家祖教导,不像我胡思乱想。”仿佛是看出来高俊的想法,孔元政暗自解释。

一路上,两个人倒是讨论了不少理学的东西,孔元政和宋元士子一样,对理学十分惊叹。但他隐隐约约又觉得理学也有自己的矛盾,不过他对心学与理学的论战不甚了解,对陆九渊近乎一无所知。

孔元政虽然是孔家之人,但是现如今衍圣公家族只知道聚敛财富,真正用心于儒学的却也没有几人,更没有人知道孔元政居然在研习南朝的理学,如今这点小秘密被高俊发现了,共同知道一个秘密使得两个人的关系迅速进入到熟稔的阶段。

“下次再来,我给你带一套《象山集》。”聊到自来熟,高俊拍着胸脯作保证,有花靥镇谢家的关系,搞来南宋的书倒也不难。

“听说郎君在寿张县大搞学政,推广教育,但是不惟学习经史,另有科目,小可常想亲往一睹,却困于农庄事务,还想请教郎君。”

“经史固然重要,但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对社会……对国家社稷有用之人,所以我们的管学分为语文、算数、品德、自然、社会、劳动、音乐七科,各有作用,以求塑造成人,这些都是老农老圃的学问,但是却弥足可贵。”高俊指了指前面:

“眼下有贼寇要来曲阜县,准备烧杀抢掠,此时就算有上千张、邵、程、朱,可能抵挡贼寇吗?我们的军兵虽然学的经史不多,但却可以上阵杀敌。”

“教书育人,还是要让学生回归于性理,正所谓君子不器,不能让……”孔元政说了一半,自己先住了口,高俊提的问题非常对,纵然学了理学,却也依旧不能抵挡贼寇。自己要是再纠缠不清,反而显得迂腐了。“那不知道郎君对管学以上的学校又要如何设置呢?”

“我管辖的各县已经做好准备,在县内设立县学,县学也教经史,但同样不以此为唯一学问,数学、体育自不待言,还有格物之学、经济之学、乃至商贾之学。”

“虽说万物皆可为学问,但是郎君说的这些真的可以开设学堂?假设我学了商贾之学,出来便可做个好商人了?”孔元政有些疑惑,也无怪他疑惑,金元时期的商业环境和生活水平,还轮不到人们自主择业。“就算我读了商贾之学,出来之后既无本钱也无人脉,又如何能做商人?还不如苦习经史,等待金榜题名。”

高俊倒是心情正好:“我们寿张县有不少官营店铺,这些东西只有我们亲眼看着长大的小家伙儿接手我才能放心,仅就目前而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我的官衙和军队输送人才。”

“这倒是了,学了语文便能读懂军令,学了算术能数清阵列,知道品德则悍不畏死,学习自然则能耐风霜,熟知社会便可自知尊卑,劳动可供给军旅,音乐可高涨士气,高郎君真是好打算。”孔元政看上去是恭维,但是高俊怎么听都不对,不过仔细一想,自己的课本不就是这么设计的嘛,学生们刚学完“米麦菽粟”,就又学了“刀枪弓箭”。

转念一想,这个孔元政也是个妙人,打完这一仗,倒可以把此人把此人找来,加以提拔,总比管一个破农庄强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