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七章 再动旌旗催阵鼓(上)

颠覆晚金 第七章 再动旌旗催阵鼓(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眼看着夫人和二子一女都被平平安安的送来寿张县,孔元政悬着的心略微放下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对何志也说,孔家内部等级分明,像他这样的旁支子弟毫无地位,因为自己苦读诗书,在宗族之内算是杰出之人,才勉强落得个管理农庄的差事。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孔家的人发现孔元政背叛他们,那他的夫人和儿女如果落在家族首脑的手中,所遭受的命运是难以想象的。

何志也一度以为,浸猪笼、石枷、幽闭这些变态酷刑是明清时期理学日渐僵化的年代才发明出来的,没想到孔家现在就已经制定了一套对家里人员的严格的行为限定,轻则杖责,重则私刑处死。

“真是好一群胆大包天的恶徒。”何志也责成赵汝凡立刻督促民兵做好准备,抓紧训练,随时准备对付曲阜来的人,同时又快马通知张成武在兖州小心防御,但凡有风吹草动立即报告。

之后又去信给高俊说明这一情况,让他在前线自行斟酌,最好赶紧率军回来。

与此同时,潘正在滕州也感觉到了点风吹草动,已经休养生息了很久的彭义斌等人似乎又有动作。

有传言说,彭义斌已经打造战舰渡海,前往胶东一带,支援郝仪,而李全则厉兵秣马,近日进犯了济州,等于已经打到了根据地的家门口,潘正立刻让军队在峄山一带布置好防线,观察李全的动向。

高俊虽然接到了信,但是没有撤军。

这两日,高俊对于杨妙真的来信采取了“默杀”的态度,命令各军紧守营垒不得出战,敌军来则弓弩伺候。准备把杨妙真的粮草耗尽。

与此同时,莒州各县的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这熊熊大火烧到了日照,以至于贺老万再次前来,在莒州城下与高俊会面,有些强硬的问高俊为何占领日照县城之后搞那么多改革。

高俊知道他来的意思,日照盐帮的苦力全都是各地淘来的难民,眼下高俊又是分地又是免税,这些人纷纷回原籍领地耕种,日照盐帮开始缺少劳力了。

对于合作伙伴,高俊不打算过河拆桥,目前的形势要求高俊必须重视自己的政治信誉。因而高俊主动抛出一个方案:“日照盐帮全方位为高俊提供盐,高俊为其洗白身份,并且双方合作进行走私生意。”

贺老万对此不可置否,在公开谈判的时候,两个人有些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是私下场合里贺老万对高俊倒是越发亲近,还说过不少盐帮里的牢骚话,尤其是好多兄弟想一辈子靠私盐过活,而贺老万却觉得这不是正路。

高俊对于盐帮的公开态度如此,但私底下的政策是:渗透、控制、合并。这种不属于高俊,却偏偏捏着高俊命门的势力,还是早些收服为好。所以对于贺老万,高俊采取了怀柔政策,多讲道理,总之要论证一点:私盐盐帮这种东西不可能长久。

正值春耕抢种的季节,高家军和民兵们绝不破坏农业生产,高俊巡视周边乡村,亲自监督分立的情况,务必使没有一块地撂荒。看着周边村镇已经恢复生机,解放出来的人对高俊顶礼膜拜,高俊心里很是高兴——莒州民心易矣。

在工作中,大家抱怨最多的还是干部不足,熟悉高家军的运作方式、同时又愿意为高俊效力的知识分子太少了。各县都缺少人才,管学的小学生们都成了宝贝疙瘩,第4届小学生才刚刚入学,毕业分配就已经被预订一空。

何志也的来信,让高俊心里有些吃不住了,看上去一切大好,但这本身就是问题。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高俊的根据地从六、七个县扩张到眼下六州二十一县,出现了严重的消化问题。

但是向来乐观的高俊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重,只要高家军的武力还在,对手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

而文月儿在与高俊作对的几年里,已经目光大为长进,已经意识到了高俊的症结所在。眼下高俊将力量铺得太开,机动兵力严重不足,此次只能出动一千人来攻打杨妙真就是明证。

此时的高俊看上去强大无比,但是实际上实力不足,正是虚弱之际,如果不能在此有利时机给予他致命一击,让他消化了新扩张的地盘,那么真的就再难翻盘了。

既然如此的话,就要煽动根据地的全面叛乱,让高家军疲于奔命;发动孔、孟、吕家的势力,让山东诸将不得来援助高俊;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杨妙真有希望正面击败高俊这一千人,甚至取下高俊的人头。

在之前的作战中,双方本身就是旗鼓相当,再加上杨妙真本人的枪法,如果拼一把命的话,在战场上直取高俊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文月儿在默默祈祷,希望这次能够杀死高俊。

她曾经寄希望于契丹人,但是那群人在寿张县外数十万难民用生命筑起来的防线前溃退了。

她曾经寄希望于红袄军,然而红袄军转瞬间灰飞烟灭,在鲁南战役期间被高俊消灭殆尽。

她也曾寄希望于蒙古人,但是蒙古人却在大名城内被高俊杀掠一空,他们能征善战的威名被高俊头一个破解。

而眼下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高俊仅仅带了一千人就主动出击作战,这时他力量前所未有的弱小。

这次文月儿寄希望的,是杨妙真个人的武艺,希望杨妙真能够在战场上一举击杀高俊。

然而连日来高俊都闭门不出,各营垒只是谨慎防御,加紧莒州各地的改造,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高俊收到了何志也的第二封来信,在这封信里,何志也详细叙述了根据地的准备情况,以及对叛乱的预估,谨慎地指出,乡间小地主和读书人大部分都支持孔家,他们都拥有号召力,民兵中也出现了动摇情绪。

外部的军事压力也日渐增大,滕州那边,李全已经开始小规模试探,而根据地内兵力不足的窘境凸显。

尽管知道根据地内部正酝酿着叛乱的因素,但是高俊在仔细衡量之后,还是决心让留守的部队们去处理这些事,而他继续牢牢包围着莒州。

多年以后大家也曾争论过这一举动的对错,某些当事人立刻羞红了脸,让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其中一个人就是龚成,这几日留守营中,他眉头越皱越深,终于找到了高俊:“高郎君,敌人所用的破阵之术,我似乎有了点眉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