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颠覆晚金 > 第一章 数数钞票永远都比标签少(上)

颠覆晚金 第一章 数数钞票永远都比标签少(上)

作者:边郡箭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10:33 来源:笔趣阁

船帆涨满了风,但殷去寒还是怕船不够快,她站在船头远远眺望,马上就要到高俊的控制区了。

这支船队吃水很深,里面载满了粮食、布匹,还有铜铁原料,尤其是高俊委托她从关中弄来的棉花种子,都被小心翼翼的保存好,准备送往根据地。前一段时间殷去寒前往洛阳行商,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得知大名府之战的消息,等到她返回开封时才听说,急忙准备船队前往根据地。

回到殷家之后,殷去寒一方面重操旧业,努力为殷家扩张关系网,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船队大举行商,积极的样子让殷有祯觉得莫名其妙。想来想去肯定是那个高俊作祟,不由得产生了一股嫉妒之心。

不过仔细想来,这个高俊不到三十岁已经崭露头角,如今官拜防御使,做殷家的女婿也甚好,眼下乱世飘摇,商人命运如同草芥,如果能以高俊为援引,未尝是一件坏事,所以殷有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殷去寒这次把敏丫头也带上了,敏丫头已经拜入殷家名下,该叫殷敏了。这几年过去,小姑娘出落的越发美丽,虽然她的右手依旧不能举物,但是正如高俊当初猜测的一样,她是个很有艺术天分的人,殷去寒延请几位老师教导之后,现在殷敏的画作已然能得到众人赞叹,开封的士子聚会,偶尔也会谈及这位殷家才女。

到了码头,远远来接的是李骁奇。

李骁奇如今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男子汉,虽然衣服不大合身(毕竟根据地整体而言也不算富裕),但是直刀在身,昂首挺立,俨然是未来的大将,看得殷敏没来由一阵脸红心跳。

“高郎君为何不在?”殷去寒远远看见是李小七来接自己,顿时心下十分发慌,他是很了解高俊的,高俊如果知道是自己来,一定会过来接自己的。

“去寒阿姊,别着急,要往好处想,也许是高郎君重伤了呢。”殷敏当然知道殷去寒是为什么着急,口不择言的冒出来这句话,殷去寒一下子笑出声,给了殷敏一个爆栗。

“小七?”等到船靠码头,殷去寒匆匆下来:“你高大哥在哪里?这次大名府之战如何?”她问的非常急切。

“放心,高大哥安然无恙,不过他现在在阳谷县五甲社。”李骁奇小声对殷去寒说:“何先生做主,没把你来的事告诉高大哥,你可以给他个突然袭击。”

大家一下子笑起来。

阳谷县上方管五甲社,是高俊根据地下的一个小小村落,总共有三十多户人家,140多口人,向来人多地狭,物产不丰,很多青壮年男子会去寿张县打工,参加高家军的人也不少,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高家军旗下第一足球明星钟行。

此时的钟行又恢复了农家子弟的打扮,小心侍奉着桌上的客人。在他家的院子里,高俊等人一边喝茶,一边写写画画,不时有人进出往来。

得知高郎君来到这里,左右邻舍都轰动了,妇女们把窖藏的珍稀果品都拿出来,以感激高郎君推行的反田之政,将猛安谋克括去的土地都还给了大家,又开办了这许多工场,仅靠少数官兵就能护卫黎庶免遭兵灾,虽说日子辛苦,但比起以前可是有了盼头。

之后的几天,村里的各家各户都接到了号房子的任务,不少大人物住了进来,此时正是农忙时节,高俊等人就在一片麦香当中召开了日后著名的五甲社会议,也是根据第一次财政大会。

将会议地址选在这里,也正是为了让与会人员好好看看根据地农民的生活,合理的重新制定财政规划,在此之前,由于高俊等人一力推行轻徭薄赋,根据地财政一直不甚充足。孔元政来到根据地之后,就开始在周边乡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探访,等到五月中旬的时候,他已经胸有成竹,接受了高俊委托他的组建财政部门的任务,因而才有了今天的大会。

参加会议的有:高俊、何志也、潘正、赵汝凡、孙庭、孔元政、赵昉、张成武、翟呈信、楼升、郑迎等人,而在开会这半个月里,经常前来旁听或者是出面介绍情况的还有鲁家齐、吴广亭、冯达、贺万岁、周妙儿、张思彝、蒲察阿虎、白卉等人。

有关财政问题的讨论持续了很久,一方面,不断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的金钱,有效调动各项物资,但是根据地的农业生产也比较薄弱,不能过分压榨百姓,屋子里不时传来大声的叫嚷声,让四周邻居胆战心惊。

孔元政在会议上独领风骚,他对财政的理解远较其他人深刻,最妙的是,他对钱的理解已经超过了本时代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流通才是钱的使命。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细致讲解,解释如何在不使民众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提高财政收入,并且实现双赢。

等到五月二十九日,红着双眼的各人终于整理出了根据地财政部门设置的计划。

根据地的赋税分为本色和折色两类,本色为粮食,折色为银钱,本色源于官私土地的各类赋税,依旧按照老规矩:夏税每亩三合、秋税每亩五升,由各县掌管,除了交够各州的,剩余的放在各县仓内。

折色银钱,以工商税为主,专卖盐、茶的榷税为辅。收税机构并不按照行政级别来,而是仅仅按照税额设置,年税额三千到一万的地方成立税所,一万以上的地区成立院务,在寿张县成立税务司,主管折色收取。

在专卖货物的问题上,同样按照营业额分别设立分卖所、榷场和专卖司三级机构,这是由原有的各提举专卖所所改变而来,继续由张思彝掌管,但是为了精简人员,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工商税收取和专卖由同一机构实行,同时挂税所和分卖所两个牌子。

日照县作为进出口贸易港,自然能够设立榷场,唯独这个榷场不与院务合并,并且委派专人管理。

在全根据地内设立转运体系,管理全根据地范围内的税所和专卖所,同时负责转运各州县仓内的粮食。

原本的寿张县工商管理所解散,工商管理职能调入工商税机关当中。

另一个重头戏是郑迎所领导的官有和军有的生产所,讨论的结果是大幅增加郑迎的地位,并且使这类的生产所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外还能创收,高俊第一次解释了什么叫做规模优势,让大家茅塞顿开。

郑迎一下子在寿张县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还得了两个吏员,夫妻二人感慨莫名,决心为高俊效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